九月九重阳节 重阳为什么设在九月九

  传说在四千多年前的颛顼时代,就设立了火正的官职专门负责观测这颗恒星。由于“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为“九月内火”,“内”是隐入的意思,“内火”指“大火”星隐入,意味着肃杀冬季的来临。由于先民御寒能力有限,加上冬季食物不足,许多人会在严寒中死去。

  火神的暂时“死亡”意味着妖恶横行、意味着许多人即将死亡,所以古人称之为“阳九之厄”。因此,人们在九月举办各种仪式来祭奠火神祈求保佑,称重阳登高可辟灾邪。

  春秋战国的庆典习俗:对于当时的农耕社会来讲,农历九月农事基本完毕,因此,华夏先民将丰年庆典和祭神祀祖等活动安排在九月。《吕氏春秋》载:“(九月)命冢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并且说“是月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是月也,天子乃教于田猎,以习五戎獀马。”可见在季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先民普遍存在着飨天帝、祭恩祖等岁时活动,而且这一习俗在战国时期还被统治者加以条令化和典章化。

  古代典籍《三辅黄图》卷四记载:刘邦和宠妾戚夫人在长安宫边饮菊花酒边下棋:“胜者终年有福,负者终年疾病,取丝缕就北斗星辰求长命乃免”。后来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其贴身侍女贾佩兰被驱逐出宫后将重阳节习俗流传到民间,重阳节遂逐渐成为一个全国性的节日。

  《易经》文字注解:“六”定为阴数,“九”定为阳数,因“九”在个位数中最大,所以古人以“九”为最高;而夏历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又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因此把九月九日叫做重阳节。这种说法的形成与魏文帝曹丕的解释密切相关。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九月九重阳节 重阳为什么设在九月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6651/817234654909.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九九重阳糕--九月九日望乡台 九月九重阳节歌曲

原文地址:九九重阳糕--九月九日望乡台作者:甜甜爱吃鬼九九重阳节,其实我对这个节日的由来知之甚少,只知道跟登高望远,赏菊有关。那天在博客偶然发现了月亮晶晶的重阳糕博文,清新脱俗的让人一看就眼前一亮放狗搜了一下关于重阳节的起源,不

九月九重阳节手抄报:重阳的传说故事

   说是很早以前,有个庄户人家住在骊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过得也不错。  有一天,这家主人从地里回来,半路上碰上个算卦先生,因为天快黑了,这先生还没找上歇处。由于主人家里很窄,只有个草棚子房,于是就在灶房里打了个草铺,让妻

九月九重阳节手抄报习俗资料

   九月九重阳节手抄报习俗资料  重阳节于我国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极其丰富多彩的节日。重阳节的民间习俗活动主要包括有登高、赏菊、插茱萸、佩茱萸囊、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等,所以重阳节又有登高节、茱萸节、菊花

重阳节手抄报图片大全 九月九重阳节的手抄报资料大全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一个纪念先人及扫墓的节日。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

声明:《九月九重阳节 重阳为什么设在九月九》为网友仅存姿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