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的传统节日 阿昌族文化 阿昌族有何传统的教育方式

  阿昌族传统的言传身教的教育形式表现在对民间文学艺术的继承上。阿昌族没有文字,长期以来,就靠世世代代的口耳相传,保留下了大量史诗、故事、歌谣等民间口头文学。如产生于阿昌族童年时代,有2000多行句子的创世史诗《遮帕麻和遮咪麻》,就是靠一代代“活袍”(经师)口耳相传,保留到今天,成了研究阿昌族古代文学、哲学、社会思想的重要资料。

  近代以后,阿昌族居住的地区有了私塾,极少数阿昌族儿童得到了受汉族文化教育的机会,但读书人很少。据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统计,阿昌族的青壮年90%以上是文盲。阿昌族的学校教育几乎为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在阿昌族地区逐渐开办了学校,使阿昌族的适龄儿童接受了正规的现代学校教育。

  目前,阿昌族的教育已初具规模,梁河县47个阿昌族村寨已有小学31所,其中完全小学7所,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99.3%,巩固率85%,合格率为80%。每万人中,有中学的毕业生120人和中专毕业生150人以及大学毕业生29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到1988年,少数民族最高学府毕业的大学生就有9人。有的一家就有2人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各项比例都居当地其他少数民族之首,是当地文化教育发展比较快的民族之一。

阿昌族的传统节日 阿昌族文化 阿昌族有何传统的教育方式

  为了使阿昌族的教育迈上新台阶,当地教育部门已在积极筹建阿昌族全寄宿制小学,同时,抽调一大批教学质量高的汉族教师到阿昌族地区任教,以加强其师资力量。另外,一批本民族学人,已创编出了以汉语拼音字母为符号的阿昌文拼音方案,已准备做为扫盲和进行阿昌文、汉语文双语教学使用,以便促进汉语成绩的提高,增加小学入学率,提高巩固率和合格率,加快义务教育的实施。

  文化教育事业的随着的发展,阿昌族有了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学龄儿童都有了上学的机会。女家把嫁妆送来。同姓不婚。近代与汉、傣族通婚现象也很普遍。有转房风俗。寡妇可改嫁,但不能带丈夫家财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6751/394363136103.html

更多阅读

传统节日的作文春节 我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篇一:我国的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的节日有很多很多,这是我们这个经历了几千年文明民族的宝库,有:春节、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 记得去年我在外婆家看春节联欢晚会,晚会里面的小品逗得我们一家人哈哈大笑。看着

寒假三年级作文:我喜欢的传统节日

   我喜欢的传统节日是春节。  大年三十的前几天,爸爸妈妈又是买新衣服,又是买年货,又是买鞭炮……忙得不可开交。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春节要到啦!  我盼了一天又一天,终于到了大年三十那天。这天我们全家人一起吃团圆饭,一起

传统节日元宵节作文 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优秀作文】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

声明:《阿昌族的传统节日 阿昌族文化 阿昌族有何传统的教育方式》为网友鐘意無拘無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