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词 薛涛 薛涛春望词

春望词 薛涛 薛涛春望词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其一)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其二)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其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其四)  ---薛涛[春望词]
花开的时候不能一起欣赏,花儿落的时候也不能一起悲伤。看见花儿争相开放春景,心中顿生相思悲情。
诗句融情于景,开头四句描绘花开花落之景,抒发相思之情。“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不管是花开还是花落,薛涛之情惟自知,此时最相思,相思无人解,何处话凄凉?悲矣!再看“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一句,“结同心”“遗知音”坦诚而直率地表露出薛涛渴求觅得有情郎“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的心迹,可见其寂寞成殇飘零无依的现状。
紧接着又写“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仅一个“复”字,叫人不由得心生怜悯,对春光易逝的忧愁正要慢慢消退,奈何那无知春鸟又要在枝头鸣叫提醒着世人又是一岁春光蹉跎,何其哀愁啊!从结构上看,词句回答了上文的相思之所在,又很好地将下文过渡到描述感慨时光荏茬,待字闺中容颜老去的苦闷之情。薛涛通过“风花”“同心草”“花满枝”“春风”等景物,看着枝头最美的花朵,数着指尖流走的时光,就像看着自己的美丽在徒劳地开放,兀然地凋零,却还是“佳期犹渺渺”一次次让“结同心”的美梦幻灭,沉浸在知己难求、知音渺渺的痛苦里。
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春天的诗篇,更多的是伤春之语,悲挽之情。伤春,悲秋,俨然就是至情至性的诗人们对于季节的基本情绪,是文学不绝的主题。的确,春天是美好的。但繁花满枝在绽放的同时,就意味着要无可挽回地迅即地凋零。春光如此之美,又如此脆弱易逝,一如青春和爱情。那些伤春者才是真正懂得春天的心灵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所以怜惜,所以伤怀。诗人薛涛,也是这么一个在春天里空结着刻骨愁怨的女子。  
薛涛和很多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女子一样,有着美丽的容貌,“ 色比丹霞朝日,形同合浦圆”。然而她的声名不是源自美丽,也不是因为和某个男子倾国倾城的爱情故事。“唐有天下三百年,妇人女子能诗者,不过十数。最佳者,薛洪度而已”,“文采风流,为士女行中独步”,“得诗人之妙,使李白见之,亦当叩首”,“薛涛才情,标映千古,细看其诗,直高中唐人一格”,“ 可以伯仲杜牧”。古代诗话中如此评价薛涛。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里,薛涛是一个以绝世才华证明了自己的生命的女子。身处庞大而炫目的诗歌唐朝,在那些光焰万丈的繁星中,她灼灼地发出了自己的光芒,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元稹、白居易、杜牧、刘禹锡等二十多位著名的诗人曾与其唱和。然而,诗人薛涛依然只是一个女子,一个为爱而生被爱所伤的女子。她也写叹兴亡感时事的大诗,雄浑悲壮力透纸背,后世评为“工绝句,无雌声”。然而在春天里,她只是让自己的泪洒落在花瓣上。她是一个以心灵为生的女人,她无法逃离伤感,就像她一次次焚心似火,等待无望的爱情。     
这组《春望词》,写于薛涛隐居浣花溪时期。此时,她虽刚年过三十,却已饱经人生沧桑。十二年屈辱的乐伎生涯中,她曾被罚往荒蛮边关,也曾拥有过节度府校书郎的尊贵地位。在终于脱离了乐籍恢复了自由身后,她一身素淡的女冠服,在浣花溪畔开始了新生活。她鄙弃世俗功名,梦想的只是把自己的爱安顿在一个忠诚而又热忱的男子身上。然而,一个曾经是乐伎的女子,又怎么可能真正拥有自由?怎么可能收获到与她的美貌、才情、人品真正相配的美好爱情?她一次次付出,一次次让“结同心”的美梦幻灭。


凄风苦雨的日子就像锦江的水绵延不尽,比这样的日子还要多的是心灵的风刀霜剑。知己难求、知音渺渺的痛苦里,美好春天的来临,只能更引起她相思的惆怅,而岁月无情时光流逝,无法把握爱情又无力留驻青春,“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薛涛看着枝头最美的花朵,数着指尖流走的时光,就像看着自己的美丽在徒劳地开放,兀然地凋零。“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花开同赏花落同悲的知音犹在天边,不识相的春风怎能知道风华绝代的才女满腔的忧怨,春鸟的啼叫仿若是诗人心底的哀吟,而窗外曼舞的柳絮更让她想起了那些朝秦暮楚的男人:“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薛涛的一生是不幸的,她生活的时代,她曾经沦落风尘的乐伎身份,注定了她难以寻觅到一个真正的可以相伴一生的爱人。出众的姿色,超群的才艺,都不能改变这一切。她只能是不系之舟、无根之萍,漂泊无依,没有归宿。
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倾泻在诗歌里,形成了她“万里桥头独越吟,知凭文字写愁心”的独特诗风,她创作的主旋律是悲凉哀怨的。这组《春望词》可谓寂寞愁绝声声悲苦,诗歌的客体物象已被主体情化,春天的一草一木全化成了诗人惨淡身世、悲愁心灵的折射。全诗看似极其简单,直抒情怀、明白如话地表达了孤独之感,失恋之悲。然而这样的简单,是繁华之后的简约,是万弦俱寂后唯一的清音。是诗歌的至境。年华易逝,知音难求,薛涛的身世之感,何尝不是一代又一代人心口永远的痛?
从此,薛涛隐居浣花溪旁,着上那女道服,制那薛涛笺,一生无伴到白头。曾经红颜如今白发,几度萧索在心头。宁可同春天一同老去,也不愿将就半分半毫。这就是薛涛。
薛涛有过热烈的爱情追求,有过痛苦的相思和“芙蓉空老蜀江花”的哀叹,但她从没有过低眉屈膝的乞怜和哀求。她独居浣花溪四十余年,生活虽孤苦,但人格高尚,精神始终高雅,个人遭际不幸并未使她把视野局限在寂寞的小天地里。她依然关怀国事,写下了著名的《筹边楼》,她建了吟诗楼,并自制别致的红色小笺,用来题诗。她生活在自己的诗歌世界里,她的生命依然纯粹而完整。
她不只是一个让人痛惜的薄命女子,她更是留给后人无穷的审美享受、使我们无限敬仰的优秀诗人。“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用薛涛题竹诗来赞美她的人格是恰当不过了。


薛涛辞世已千余年了,但深夜里读她的诗,恍若明月就是那时的明月,杨柳就是那时的杨柳,而窗外花园里,真真切切就是那开放在清清溪水畔,与苍苍劲竹为伴的,寂寞的傲然的美丽不凋的唐朝的花啊!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终究只能一人赏花、一人伤悲。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6851/401075899239.html

更多阅读

薛涛诗集 春望词薛涛

编校前言薛涛字洪度,生于大历五年,卒于大和六年(即公元770-832年),享年63岁。原籍长安,幼随父居成都,八九岁能诗,十六岁入乐籍,脱乐籍后终身未嫁。本《电子版薛涛诗全集》以施铁民(David Steelman)先生输入的《全唐诗》为底本,以四川人民出版

贾元春为何放弃了薛宝钗? 薛宝钗的性格特点

《红楼千问》之一百七十三问不用否认,贾元春一开始看中的并不是林黛玉,而是薛宝钗。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贾元春后来在弟弟贾宝玉的婚事上是打了退堂鼓的。小说第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贾母面对王夫人、薛姨妈的咄咄逼人之势,以及贾元春

王熙凤管理宁国府 王熙凤、贾探春、薛宝钗的管理艺术

在MBA铺天盖地的今天,《红楼梦》居然与《韦尔奇自传》一样引起管理界的重视。例如,倪润峰就特别欣赏王熙凤的管理才能,同时也指出王熙凤存有权威性不足的弱点。有的论者为王熙凤封了一个“维持会会长”的头衔,认为王熙凤的权威管理是维

宁泽涛春晚 2015年春晚宁泽涛唱什么歌?

2015年春晚宁泽涛唱什么歌?光阴的故事央视羊年春晚节目单曝光:甚是期待还记得之前某微博大V曝光央视春晚节目单之后,惨遭打脸的事情吗?现在一份解决最终版的节目单曝光了。昨日晚间,@法制晚报官方微博曝光了一份央视羊年春晚第一次

声明:《春望词 薛涛 薛涛春望词》为网友负能量爆棚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