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近代,字仍然流行,胡适字适之,孙文字载之,蒋中正字介石,毛泽东字润之……但今天,为什么我们不用“字”了呢?
文 | 邓阳
中国古人的称谓非常繁杂,难记程度堪比俄罗斯小说,他们不仅有姓、氏、名、字,还有雅号、谥号、赐号、诨名、室名等等。对此,语文试卷上专门有一道令人难忘的文学常识填空,比如:

李白,字____,号____,又号“____”,世称“____”,与____并称为“____”。
苏轼,字____,又字____,号____,自号____,世称____。
(每空0.5分)
▍“百度知道”关于求助效仿古人取字的问题
名人中,不少人喜欢给自己取字。如作家李敖,字敖之;木心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书画巨匠范曾,字十翼,号抱冲斋主;旅行家钟文芳,字夔,号一行居士。
不过,这时字的功能与古人已完全不同,它是高档次的文化符号来源,用来提升调性,或者彰显独特的身份认同。
今天,取字的原则也不同于古人,与名的表里关系并不重要,神秘、复杂的字反而备受重视。随便逛逛字号贴吧,就会发现“彧”、“珩”、“爻”这样的字比比皆是。
想要摆脱论坛口音,取一份高档次的字?或许应该先了解一些取字的原则:
——最复古的“字”要学先秦。最经典的是“伯某甫”,女子则对应“伯某母”,比如李雷可字“伯磊甫”,韩梅梅可字“伯玫母”。这样的格式就是一言加衬字,以排行“伯、仲、叔、季”和美词“甫、父、母”为主。
——如果来点贵族气质就用“子”,“子”最初来源于爵号,春秋成为美称,如周王子克,字子仪。唐宋时期流行古风,很多人用“子”作字,比如杜甫,字子美,苏轼,字子瞻。
——两汉时期常将衬字与“公、君、卿、翁”配合,并增加了其他排行字。两汉之后,人们大多用二言字,两晋南北朝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出现过一些三言字。
——而且,要注意男女取字的差别。贵族女子十五岁举行笄礼,表示可许嫁婚配。女子虽也取表字,但很多女子常常直接以乳名为表字。魏文帝曹丕的郭皇后的父亲称她:“此乃吾女中王也。”所以她的乳名和表字都是“女王”。
虽然字号又重新开始成为时尚,但想追这股复古潮流仍需谨慎。毕竟,当听到“在下姓李,名雷,字伯磊甫,号尚古居士”这样的自我介绍时,普通人的反应都是:我们就静静地看着你装 。
大象公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