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雪林简介
苏雪林出生在浙江瑞安的一个县衙里,一生都致力于教育工作,而且常年都在创作,笔耕不辍,被称为是文坛的常青树。
苏雪林
小时候因为封建思想的关系,苏雪林没能够好好的读过书,跟着私塾先生读书也是囫囵吞枣乱看。之后家中的兄长出去到上海的新式的中学、大学,寒暑假回家都会带回来很多新旧图书报刊,这些也都是苏雪林寄去的养分。渐渐的苏雪林自己都能看得懂《西游记》等名著、对一些文言古籍也能略知一二了。
1915年,苏雪林考入了安庆省立初级女子师范,四年之后毕业留在母校的附小教书,后来苏雪林希望自己能够继续升学,于是在系主任陈中凡的包住下,考入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并很快从旁听生转为正式生。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接收到了新文化运动的号召,开始用白话文进行创作。
1921年,苏雪林前往法国留学,先后学习了西方文学、绘画等。但是因为水土不服、而且家中父亲病逝,母亲病重,所以后来也只能辍学,在1925年的死后,苏雪林返回了祖国,在父母的安排之下与性情并不相投的张宝龄结婚。这段不幸的婚姻最终也以离婚草草收场。
抗日战争胜利之前,苏雪林在武汉大学任教了十八年。抗战胜利之后,苏雪林先是到了台湾,又去了香港,后又第二次赶赴发货,搜集资料。1952年,苏雪林回到台湾,被台湾省立师范大学聘为教授。于1999年去世,享年102岁。
苏雪林在想什么

《苏雪林在想什么》是网络上盛传的一篇文章,文章写的是苏雪林和武汉大学的一些故事。文章似乎前后都没有提到过苏雪林在想什么,但是却时刻都在提醒着读者,苏雪林一生都在想些什么,只不过很多热都不懂罢了。
苏雪林
文章中提到了当初苏雪林去武汉大学任教的时候并没有住在当年盛极一时的十八栋小别墅里。幸亏袁昌英知人善用,和苏雪林解释:“武汉大学为尊重名器,最高职称只是副教授,一个正教授也没有。你这特约讲师,等于是别校的副教授,将来升格为副教授,等于别的大学的教授了。”于是苏雪林就被安排去了梅园下的另一幽静住处,如此倒成就了苏雪林和武汉大学绵绵一生的缘分。
不过话说回来,坐落在珞珈山腰东南,东湖之北,苍松翠柏之中的十八栋小别墅,还真的是修建得精致清雅,与众不同。苏雪林去台湾后,在许多文章中都提到过三十年代关于珞珈山、十八栋和梅园有关的一些回忆,但是现在那些岁月,如今已成那虚无缥缈的东湖水上的水雾,再也无法重新回到她的生命里了。苏雪林有点伤感地说:“……我便陶醉于如诗如梦的桃色云雾里,觉得很可满足,即不愉快的婚姻对我也就没甚痛苦”。
苏雪林在想什么后人什么无法知道,但是她留下的这些文字也都是她思想的结晶,后人若想知道她在想什么,就去看她的文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