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为自己负责,不仅仅表现在行为上承担后果,更表现在行为时候的状态和感受上。如果你对行为的结果不满意,迫于压力而不得不承担,那么内在就会有不满、抱怨、委屈、愤怒、悲伤、内疚等等的负面感受。所有这些感受都来源于抗拒,也都在表达抗拒。当你在抗拒里,不管你做了什么,你都没有接受和承担,那个结果的能量也自然无法流经你。
一天放学路上,儿子拿着新买的彩虹糖,一边摇晃一边唱歌。突然,因为用力过猛彩虹糖罐子飞了出去,盖子打开了,五颜六色的糖撒了一地。当时正在下着小雨,地上很湿,糖是不可能捡起来了。他只好捡起罐子,里面还剩了几颗。
儿子很难受,很不舍。我说:“没有办法,掉了就算了。”他很不开心,说不够吃了,想再买一罐。我拒绝了他,说:“今天就买这一罐,是你自己不小心掉了,没办法。想吃明天再买。”儿子不高兴、闷闷不乐地向前走,别人和他打招呼也不回答。
我问他:“你在生气吗?”
他不回答。
“你在生谁的气?生妈妈的气吗?”
“生妈妈的气,也生自己的气。”
“因为我不再给你买糖吗?”
“是的。”
“今天我已经给你买过了,你自己没有照顾好,自己应该负责。”
“不买就不买吧。我已经负责了。”
“你这哪叫自己负责呢?你在生气嘛!你在舍不得嘛!你在怪自己嘛!掉了没办法挽回了,接受行吗?”
“那好吧。”儿子同意了。
几乎瞬间他的情绪都不见了。然后开始和我讨论剩下的几颗糖也够吃了之类。
我们常常讲要为自己的选择、行为负责。但是,什么是真正的负责呢?负责任仅仅是承担后果吗?我的糖掉了,我不要了就是为自己负责吗?我的行为伤害了别人,我接受惩罚、承担后果就是负责吗?我选择了这个伴侣,一生不离不弃就是负责吗?或者作为父母生养孩子,满足他所有的需求就是负责吗?……
我觉得所有我们理解的负责都对,但是又都不完整。为自己负责,不仅仅表现在行为上承担后果,更表现在行为时候的状态和感受上。如果你对行为的结果不满意,迫于压力而不得不承担,那么内在就会有不满、抱怨、委屈、愤怒、悲伤、内疚等等的负面感受。所有这些感受都来源于抗拒,也都在表达抗拒。当你在抗拒里,不管你做了什么,你都没有接受和承担,那个结果的能量也自然无法流经你。

所以,真正的负责是对自己所有的选择和行为,欣然、喜悦的接纳。如果你的糖掉了,无法挽回,那么就挥挥手和它说再见;如果你的行为伤害了别人,就真诚的道歉,并提供积极的弥补;如果你选择了这个伴侣,就欣然接纳他的一切,包括他的家庭;如果你选择了生养孩子,那么就享受孩子带来的一切劳累和挑战。没有抱怨、没有指责、没有委屈……若此,你就成了真正的创造者。
当然,如果你做不到这些,那么就先看到自己的感受和抗拒吧。允许自己的感受和抗拒是为自己负责的第一步。然后可以尝试只是看着自己的感受,或者表达它。
主讲人:《手印》作者迪帕克·杜德曼德博士[印]时间:广州5月21-22日
仅需场地费:880元/人,三人团购680元/人今年全国仅只一次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课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