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口头传统,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
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将于2011年5月29日至6月11日举行。4月18日,非遗节首次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据了解,本届非遗节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后,举行的首个大型综合性非遗活动,也是非遗节落户四川后的第一届。活动将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
  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 中国文化遗产日简介
作为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中国的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同时也是传统历法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