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孙刘联军胜利 赤壁之战的真相:孙刘联军五万对阵曹操的七万人

以五万抵抗七万兵力,人们普遍认为赤壁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例属实,但双方兵力对比并不十分悬殊。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胜利 赤壁之战的真相:孙刘联军五万对阵曹操的七万人

双方兵力悬殊不大

赤壁之战,曹操究竟有多少兵力?曹操自己说八十万,那是虚数。古今史学界无一认同此数。

曹操南征荆州时,从十五六万北方军人中抽调出步兵八万人、骑兵一万余人,但调集来南征的军队没有全部都参战。旱路运输限制了出战的兵力。在一条线上,上限兵力只能是五六万,超过此数,不仅道路拥塞,后勤也无法保障。

至于荆州兵,总数或许可达七八万,但长沙、桂阳、零陵、武陵等南四郡仅仅被抚定,曹军从来没到过那里,所能动用的就是集结在襄阳等地的二万余人。

随后,曹操又留徐晃驻扎樊城,令曹仁镇守江陵。如此算来,东征进抵赤壁的曹军总兵力约七万人。

对于孙权方面,基本一致按照《三国志》的明确记载,是孙权给了周瑜三万人马参战,而对于刘备方面,则多数以诸葛亮自己说刘备一万加刘琦一万合计两万为准。大致上均认为是孙刘联军五万人参战。

以五万抵抗七万兵力,人们普遍认为赤壁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例属实,但双方兵力对比并不十分悬殊。

“草船借箭”是借来的故事

诸葛亮不曾有过“草船借箭”的事。但“草船借箭”也并非空穴来风,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注有关记载,建安十八年,即赤壁之战五年后,曹操率大军南下进攻孙吴。一天,孙权借江面有薄雾,乘轻便战船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营部署。曹操生性多疑,见江面水雾缭绕,孙军整肃威严,恐怕有诈不敢出战,下令弓弩齐发,箭射吴船。孙权的船很快便落满了箭,船因一面受箭偏重,渐渐倾斜即将翻沉。孙权命令掉转船头,让另一面受箭,船身平稳后,孙权指挥战船列队,缓缓离去,曹操才明白上了当。

这只是发生在孙权身上的一个故事,仅仅是急中生智之举罢了。他并没有计划“借箭”,史书中也没说是草船。

“周瑜打黄盖”子虚乌有

三国历史上并没有黄盖使用苦肉计,但诈降确有其事。黄盖为保证无武装的火船不被截击而能够顺利地接近曹军水寨,便向曹操投书诈降。

曹操很轻易地相信了黄盖的投降,是因为曹操认为,黄盖曾经做过孙坚的部下,资格比周瑜老,屈居在周瑜之下,很可能心有不甘。

此外,周瑜的同郡蒋干被曹操派去说服周瑜也确有其事,但并非在赤壁之战中。裴松之注《三国志》时把它记在赤壁之战后,并且只有蒋干劝降,没有中周瑜的反间计。而蔡瑁、张允也没有被卷入其中,他们甚至压根就不是曹操的水军都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8051/553001116084.html

更多阅读

赤壁之战为什么曹操败了? 三国志曹操传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前周瑜曾为孙权分析了曹军诸多不利,“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后来的结果也正如周瑜预料的那样,赤壁之战以孙刘联军的胜利告终,而曹操这样一个经验丰富、算无遗策的军事家,会像周瑜口中的那样,犯了低级错误不堪一击吗

《三国演义》之赤壁之战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每回读书笔记

赤壁之战也是一次著名战役,它发生在东汉末年,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主战双方是刘备孙权联盟和曹操。虽说兵力悬殊,但孙刘联军还是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原因是什么,我们来分析一下。 曹操刚刚制胜于袁绍,在官渡之战中战胜了袁绍,获得了辎重

刘备诸葛亮 猇亭之战:刘备为何不带上诸葛亮?

猇亭之战,蜀汉举全国之兵力70大举伐吴,战役结果刘备大败,蜀汉战力从此大减,如此重要大规模战争,且为刘备亲征,竟然不带上军师诸葛亮,这是何原因?猇亭之战原因一,诸葛亮反对东征,猇亭之战前因关羽被孙吴所杀,历史上孙权趁关羽与曹军在樊城作

阪泉之战 阪泉之战的始末:阪泉之战谁获得了胜利

阪泉之战的时间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早在上古时期,轩辕黄帝征服中原各部落的过程可谓惨烈异常,原因在于,整个过程一直伴随着战争进行,其中,尤以黄帝与炎帝两部落联军在阪泉一带进行的那场大规模战争最为惊心动魄,史称“阪泉之战”。

声明:《赤壁之战孙刘联军胜利 赤壁之战的真相:孙刘联军五万对阵曹操的七万人》为网友煮酒酿情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