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文
1972年2月,尼克松首次访华,结束了中美两国隔绝二十多年的状况,揭开中美关系新的一页。1974 年8 月9日,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职,美国对中国政策由此后退,尼克松遭到蔑视,蒙受耻辱,辞职后深居简出,日子过得寂寞而悲惨。
毛泽东拿定主意,要让世界了解华国锋
1976 年,毛泽东决定邀请尼克松访华,时间定在2 月21日至28 日,由中国派专机到加利福尼亚接尼克松夫妇到北京(这是飞到美国的第一架中国飞机)。同时,允许一批美国记者陪同采访。到京后,尼克松仍将住在上次下榻的国宾馆18号,并同毛泽东主席会见。接待规格相当于国家元首。
中国由谁来接待尼克松,成为人家关注的焦点。费尽心机捞取政治资本的“ 四人帮”当然不会放过此次机会。2 月6 日外交部上报接待尼克松计划的通报:由张春桥(时任副总理)出面接待尼克松,晚会由江青出面。毛泽东主席圈阅后,华国锋(时任代总理)张春桥圈阅。
但是,几天后,毛泽东改变主意,要让全国人民逐步认识华国锋,要使世界了解华国锋,决定由华国锋出面接待尼克松;晚会由江青个人出面改为华国锋和江青共同出面。
华国锋长期做地方工作,做农村工作,不熟悉外事。每次接待外宾,外交部都要准备三大件,一是所在国的情况,二是来访者的情况,三是会谈准备的材料。有备无患,为避免挂一漏万,都是尽可能地详细,每件都是几十页、几百页。华国锋每晚回家就请外交部长乔冠华来谈情况,一起研究材料。当时他们都住在史家胡同,比邻而居。
江青自作主张欲主持小型宴会
2 月20日中午,就在尼克松来中国的前一天,江青找外交部长乔冠华和夫人章含之谈接待尼克松的问题。她让乔对华国锋说:“江青要主持小型宴会,请你(华)
出席。”

而在毛泽东已批准的接待方案中并没有这项活动,江青的用意很清楚,只要她主持宴会,见报时就可以说:她代表毛主席如何如何,以抬高其身份。华国锋自然不能同意,回复说:“要加上这项活动,由外交部另写报告,请主席批。”
江青于是直接给华国锋打电话,说:“尼克松是毛主席的客人,主席有病,我该出面。你是新上来的领导人,我当场把你介绍给尼克松。”
华国锋很清楚,江青害怕毛主席,冷冷地说:“这件事要请示毛主席。”
江青急忙说:“ 你不同意,就算了。”她不敢让毛主席知道。1972 年尼克松访华离京前夕,原定7 时半尼克松举行答谢宴会,并未请江青参加。宴会前20 分钟,江青突然到人民大会堂独自拜会尼克松夫妇,使宴会不得不推迟举行。这种行动不但违反外事纪律,也很不礼貌。
2 月21日晚,尼克松夫妇抵达北京。翌日下午,华国锋和尼克松会谈。23 日晚,华国锋在人民大会堂宴请尼克松夫妇,华图锋祝酒,他在讲话中高度赞扬四年前尼克松访华签署的《上海公报》(也称《联合公报》),重申:“中国政府都一贯遵循毛主席制定的对外路线、方针和政策。”在介绍国内情况时,他没有用反击右倾翻案风这个词语,只是轻描淡写地提到:“当前,我国正在开展教育、科技等领域的革命大辩论。”
当晚的晚会,是江青唯一见尼克松的机会,她十分重视,专门准备节目。为了让尼克松理解她的用心,委托乔冠华、章含之夫妇就晚会中古典节目的历史背景向尼克松夫妇做了说明。
晚8 点,尼克松夫妇在人民人会堂小礼堂观看文艺演出。演出前,华国锋会见尼克松。会见结束,江青抢先走在最前面,主动挽着尼克松的胳膊,昂首步入小礼堂。进入剧场,江青坐在尼克松夫妇之间,而让华国锋坐在尼克松夫人的旁边。
江青向尼克松介绍歌曲《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时,谈到去年美国国务院无理拒阻我艺术团演唱这首歌。她说,美国政府这样做是毫无道理的,《上海公报》说得很清楚,台湾问题是我们的内政,任何人不得干涉,这是个原则。这件事发生时尼克松先生已不在白宫了。我想,如果尼克松先生当时还在白宫,可能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尼克松说:十分遗憾发生了这件事。他仔细阅读了歌词后表示,歌词内容与《上海公报》是一致的。“我无意责怪任何人,但当时,我确实不在白宫。”然后半开玩笑说:“你们应把歌词改成‘按照《上海公报》解决台湾问题’,国务院就没有意见了。”
歌曲唱完,江青带头站起来鼓掌,尼克松夫人也起立并示意尼克松起立。尼克松环顾四周后作了半起立状,向江青说腿不好,请原谅。对江青,尼克松并无好感。他在六年后出版的《领袖们》一书中说:”江青是一位粗鲁的、缺乏幽默感的、一点女性特征也没有的人……我从来没有见过比江青更加冷酷、更为粗野的人了。”
尼克松拜会邓颖超
1972 年尼克松访华时和周恩来接触最多,那次是周恩来全程陪同,给尼克松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所以尼克松此次到中国的一项重要活动是拜会周恩来的遗孀邓颖超。
会晤中,尼克松说:“现在美国开展妇女解放运动,使妇女获得和男人同等的权利。昨晚我读到了毛主席1955年所说的话,妇女应该参加工作,同男子同工同酬。各国伟大领导人,特别是外交家所取得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身边的夫人。世界上为共同事业和她们的丈夫一起奋斗的夫人中,周总理夫人应当名列前茅。如果有一天你来美国访问,希望你一定光临,当然周总理不可能去了,但他的精神还在。”
邓颖超说:“尼克松先生知道,中国的国家制度同美国和其他国家不同,同时,中国有一个久经考验的,有毛主席思想正确路线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们的工作都是由党组织来分配决定的。中国许多夫妻关系和工作关系同其他国家不同,每个人在各自的岗位上有自己的工作,尽他所承担的责任。周恩来同志的工作成绩应该归功于毛主席的领导,归功于其他同志的帮助,至于我个人的工作,还做得很少,不够好。我们听到美国妇女在觉悟起来,争取解放,十分高兴,我们也寄予很大的希望。”
尼克松听到这里有些激动,他说:“毛主席、周总理及其他中国朋友,包括黄(镇)大使能和我们相处得如此之好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双方谈话都不用外交辞令,把我们在哲学和其他方面的分歧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相反,我们不避免争论,而且把观点放到桌面上,分清哪些是我们的分歧,哪些是我们的共同点。对一致的地方,双方互相合作,这是和平谈判取得进展的唯一方法。签署的文件,写在纸上的东西都是不能算数的,只有双方坦诚相见,才能取得真正的谅解。因此,《上海公报》是真正有历史意义的,而且是永存的。”
接下来的谈话中,邓颖超阐述了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的真理。尼克松后来在《领袖们》一书中这样评价邓颖超:“周恩来夫人邓颖超与江青相比,是截然不同的另一位女性……她看起来差不多与周恩来一样的优雅和干练。除了和周恩来的关系外,她本人过去是、而且现在也是一位具有献身精神的共产党人,在党内独自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四人帮”将华国锋的镜头删去
毛泽东与尼克松的会见是在23 日下午。华国锋先到达游泳池主席住处,在门口迎接尼克松,陪同客人一起进入毛泽东的客厅。双方进行了一小时四十分钟会谈(比福特总统上年12 月同毛的会谈少十分钟)。会见后,尼克松回到宾馆,向礼宾司司长兴奋地说:“今天能同毛主席就当前国际重大问题进行长时间的广泛的交谈,感到非常愉快。”他说:“使我惊讶的是,毛主席如此高龄,思想仍如此明晰敏锐,对当前国际重大问题仍如此关切注意。历史上伟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精神和思想的活力。毛主席就是充满思想活力的伟人。”
2 月23日下午,新华社发表消息和照片,只有毛泽东同尼克松握手的照片,而没有华国锋的形象。此后的纪录片中,华的镜头也被删去。
华国锋在毛泽东主席住处门口迎接外宾,这本是毛泽东接见外宾的一部分,“四人帮”为了贬低华,在审查电影时有意将此镜头删去。过去都是周总理最后审查毛泽东会见外宾的电影,“四人帮”借周总理逝世形成的权力真空,将舆论报道更加严密地、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许任何人染指。华国锋对此看得很清楚。当毛泽东逝世后,他提出:用什么方式解决和“四人帮”的矛盾?当有人说召开中央全会,在会议上解决时,他立即回答:不行。因为他深知“四人帮”严密地控制着舆论、宣传。(原刊《世纪》2016.1期)《报刊荟萃》摘编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