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风气败坏道德沦丧 揭秘:魏明帝为何会成为导致士林风气败坏的元凶?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魏明帝曹睿是一个很不错的皇帝,少年即位,却年轻有为。在即位之初,就大力起用贤臣,比如说司马懿,于是成功阻止了诸葛亮气势汹汹的第一次北伐,街亭之战打出了曹魏的威风,也让魏明帝在世人心中多了许多光彩。其实,这一点罗贯中是在撒谎。历史上的魏明帝和演义中可以说完全不同。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演义上魏明帝很厉害,而正史上魏明帝很混蛋。

社会风气败坏道德沦丧 揭秘:魏明帝为何会成为导致士林风气败坏的元凶?

  可以说,在曹操时代,民间也好,朝廷也好,官风民风还是很不错的。后人把那个时代的文学,叫做“建安文学”,站在那个时代高峰的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以及孔融、王粲等建安七子。而后人评价那个时代的风气,叫做“建安风骨”。无论是曹操父子那样的执政者,还是王粲、孔融等文人,面对混乱的时代,都没有选择逃避,没有选择屈从,而是愤然而起,希望在那个混乱的大时代中一展身手,建立功业。于是,曹操一方面悲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为时光流逝,功业未建而忧伤,可是另一面,却又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即便年老,依然壮心不已。

  可以说,建安时期的风气是昂扬向上的。而傅玄所说的魏武帝重法术,其实也有许多方面。汉代末年,礼崩乐坏,曹操面对混乱的士林阶层,提出了“唯才是举”的高明口号,聚拢了最多的人才。而在乱世,儒家的那些务虚的学问,确实比不上法术、军事韬略等等实际的思想。而魏文帝呢,为什么崇尚通达呢?因为魏文帝篡汉。从礼法上讲,篡汉当然是错误的,可是既然已经是事实,曹丕就要努力给自己正名。于是曹丕宣扬汉朝气数已尽,已经不必对汉室尽忠,做人作文,要学会变通。傅玄说天下从此就看轻守节,其实有些言重。其实,就算是曹丕不篡汉,在曹操时代,又有多少人心在汉室呢?即便是在刘备的蜀汉,孙权的东吴,也是一样。曹操、曹丕父子,对于时分的影响,其实利大于弊。真正造成恶劣影响的并非曹操、曹丕父子,而是魏明帝曹睿和司马氏家族。

  司马氏家族就先不说了,在聊聊魏明帝曹睿。就是这么一个混蛋加聪明人的怪胎,执掌曹魏政权十多年。在位十多年,几乎年年都在大兴土木 ,大选嫔妃。看《资治通鉴》几乎每年都有无数大臣进谏,希望魏明帝少建些房子,少娶些女人。可大家越是进谏,曹睿越是来劲。为了 给自己 找到更年轻更漂亮的女人,魏明帝下令,凡是成年的魏国将相公卿的女儿,必须由他先挑,挑剩下的,才能自行婚嫁。魏明帝把曹操、曹丕从牙缝中省下的一点老本十来年就全部花光了。可是说,魏国后期,以及两晋时期形成的浮华奢侈这份,很多就是从魏明帝手上兴起,于是我们说,魏明帝就士林风气败坏的施与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8251/126930810764.html

更多阅读

云雾草庄>>为和谐社会再讲道德经>>首页 道德经原文

┊网站首页┊草庄论坛┊论坛注册┊论坛登陆┊QQ留言┊│文章搜索(旧版)│设为首页│网站首页修炼准则时修实证修炼答疑资料下载语音讲坛草庄公告草庄论坛文章系统论坛>>道德经讲解录│阴符经讲解录│厚音答疑│道友交流│

人心不古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世风日下 人心不古

武汉大学生有一个“惊世骇俗”的道德判断:白毛女应当嫁给黄世仁(地主);只要有钱,年纪大一些不要紧。在尝到了初步富裕果实之后,中国人马上接受了以金钱为核心的“利益”概念。中国社会的基础很快就从或者道德转移到了利益。  权和钱各

中国人道德沦丧的根本原因 中国道德沦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人们的道德观与价值观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过去以共产主义、大公无私、集体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道德观与价值观越来越淡薄了。而发财致富、官本位主义、升官发财、实用主义、唯利是图、笑贫不笑娼、一切向钱

社会认同过程 社会认同是道德生成的基础

  最近看到同时也听到一种观点,说社会存在道德滑坡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加强道德教育。而我对这一点却不以为然,教育是由人来做的,如果由无德者来教育有德者,不是越教越坏?就是由有德者来教育无德者,似乎也好不到哪里去,这种人的有

声明:《社会风气败坏道德沦丧 揭秘:魏明帝为何会成为导致士林风气败坏的元凶?》为网友等你的季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