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毛泽东曾经说,刘备善于用人,擅于团结各方人士。但是他好感情用事,也总是不能区分主次矛盾。我们来探究下这位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有几个儿子,他的儿子刘禅的命运又是怎么样的?

三国刘备剧照
刘备有几个儿子
刘封:他是刘备的养子。后来因为他不去援助关羽导致关羽被擒杀,刘备就将刘封问罪赐死。
刘禅:他是刘备的长子。后来也登上了皇位成了蜀汉的君主。
刘永:刘备的次子。先封为鲁王,后封为甘陵王。与刘禅宠臣黄皓不和,被刘禅疏远。后东迁洛阳,拜奉车都尉,封为乡侯。
刘理:刘备三子。先为梁王,后封为安平王。早卒,谥为悼王。
刘备一共四个儿子,我们来探究下他儿子名字的奥秘。刘备的养子叫刘封,长子叫刘禅,联起来读就是“封禅(读shàn)”,封禅就是古代帝王之礼,所以可以看出来啊!刘备才是真想当皇帝的人!
刘备之子刘禅的命运
刘禅,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的长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
刘禅
刘禅在223年登基成为蜀汉后主,到263年投降曹魏下台,在位41年,可以说是三国时期所有君主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
在三国那种战事纷飞的年代,能执政那么久,没有点实力是不行的。有人说是因为诸葛亮的辅佐,但是诸葛亮在234年就死了,他死以后,刘禅还做了29年的皇帝,所以说也并不是全靠诸葛亮的辅佐才撑这么久。
其实早年刘备就特别仔细的培养刘禅,刘备为了让刘禅见多识广,就让他学习《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又令其拜伊籍为师学习《左传》。文学好了,还让刘禅习武。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说:“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这个敏字可说明阿斗并非愚蠢之人。
诸葛亮急于北伐的时候,刘禅头脑清楚,规劝诸葛亮说:“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但北伐决议一旦形成,刘禅还是全力支持诸葛亮的北伐。但是到诸葛亮死后,刘禅就马上停止了劳民伤财的北伐。尽管刘禅与诸葛亮君臣之间也存在着些许不谐音调,但刘禅却一直保持克制的态度,顾全大局。
对于刘禅“乐不思蜀”的故事,产生于当时魏军入川,刘禅投降了,他被送到了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刘禅特意登门致谢,而司马昭就设宴款待刘禅,并用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的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而只有刘禅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马昭就问刘禅:“你思念蜀国吗?”刘禅回答:“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所以,就有了现在这个乐不思蜀的成语,表示人们乐以忘返,或者快乐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
因为刘禅小名叫阿斗,而刘禅又平庸无能,不能振兴蜀国,最后还主动投降魏国。后用“阿斗”,“扶不起的刘阿斗”形容软弱无能,没有大志,不思振作的人。
刘禅虽然碌碌无为,但是作为一个亡国皇帝,结局还是不错的,至少亡国后他的生活还是很幸福。所以刘禅一直给世人的印象是平庸之君,也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庸主,甚至有人称之为“亡国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