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脑洞历史
大家说起满清的灭亡,一般会怪到慈禧老太婆的身上,要么就怪到光绪或者李鸿章身上。
可是,还有一种看法认为满清的误国首恶是一个商人。
这个商人叫盛宣怀。

盛宣怀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商人呢?他为什么以一个商人的身份被认为是误国首恶呢?
看盛宣怀的名片是相当强大的。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成绩也是一大堆: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个电报局中国电报总局;第一个内河小火轮公司;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交通大学);第一个勘矿公司;第一座公共图书馆;第一所近代大学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中国红十字会……都是他开的。
这么牛的人,怎么会成为误国首恶呢?
先介绍一下盛宣怀这个人。
盛宣怀是江苏省常州府人,家里大地主,小时候读书,成绩马马虎虎,乡试落第。不过,落第也罢,以他的学习成绩,也当不上翰林学士,考上了也就外放当一个县令。
当官当不上,他跑去当师爷,而且一当就当了李鸿章的师爷,帮助李鸿章办洋务。
从此他就开了挂,成为中国一大红顶商人。而他最经典的,常被人津津乐道的,当然是大战另一位红顶商人胡雪岩。
胡雪岩是靠着打太平军,尤其是帮助左宗棠平新疆发达起来的。他跟盛宣怀不同的是,他本身是一个商人,是一个当官的商人。盛宣怀是一个经商的师爷。两者是不同的,论经商手段,可能盛宣怀比不了胡雪岩,但论斗争手段,盛宣怀又胜出胡雪岩。
那两人为什么要斗呢?当然是站队不同啦,胡雪岩是左宗棠一派的。盛宣怀是李鸿章的人。
经商天才跟师爷天才斗争,谁胜出呢?
事实证明,还是师爷更胜一筹。
胡雪岩在晚年搞了一个大手笔,要垄断生丝。胡雪岩垄断生丝是跟洋商打商仗,要通过垄断来提高生丝的价格。实际,当然,也是为了博取高额的利润。
但我们知道,垄断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当然有暴利,但同时,也把自己绑在了垄断上面,一旦失误就可能造成崩盘。
很快,生丝的垄断碰到了意外,一是欧洲的生丝突然丰收,二是中法战争爆发,金融层面变得相当不稳定。这时候,盛宣怀出手了。盛宣怀一打就打在了胡雪岩的命脉上:钱脉。
为了垄断生丝,胡雪岩向外国银行借了不少钱,当然这些钱也有替清政府借的打仗钱。而每年由各省用赋税上交,汇总到胡雪岩外,胡雪岩按时付本还息。
盛宣怀利用官场的关系,密令上海道台把向胡雪岩交钱的时期拖后。这样一来,胡雪岩的资金顿时吃紧。
盛宣怀给出致命一击,放出风声胡雪岩的钱庄吃庄,托人到胡雪岩的银行挤兑,挤兑潮一起来,拦都拦不住。胡雪岩的商业帝国一刻之间瓦解。
做生意,最重要的是如水一般平衡。胡雪岩的失败就是失之平衡。
盛宣怀后面越来越厉害,到了清朝灭亡时,盛宣怀成为了邮传部大臣。相当于部长了。他被称为误国首恶就在这时开始。
盛宣怀搞了一个政策,把各省的铁路收归国有。以前的各省铁路由各地的乡绅出资。现在突然要收回,打的旗号是加快建设。但在操作上相当粗暴。不但没有退回乡绅的钱,还把乡绅帐上的钱给扣住了,只给他们发股票。这等于剥夺了他们的投资权,又把他们的钱拿走了。这样一来,当然是不讲政策,要天下大乱的。
四川就闹起了保路运动。
盛宣怀下令镇压,四川就出来了一个成都血案。这样一闹,成都人抗个起义飘流瓶,把消息刻在木板上扔到江里,消息很快传开,四川群起反抗,清政府不得不调武昌的兵去镇压。那知道,螳螂捕蝉,麻雀在后。武昌的革命党人趁机发动起义,敲唱了满清的丧钟。还有一个小故事,说当时清政府派荫昌去平叛。
走时,盛宣怀来送行,表示只要大军保全了汉阳铁厂,就奖励十万大洋。荫昌一听,有钱啊,很高兴。说,盛大人,你放心了,只管把大洋准备好。
这个话恰好被外国记者听到,大概这个记者的中文水平没过四级,理解成了朝廷的军饷都没准备好。马上登报纸,广而告之,清政府没钱了。
国家都没钱了,那还玩个啥。老百姓纷纷到银行去提钱。终于导致金融危机,给孙中山送出最给力的助攻。
因为这个,盛宣怀就成了误国首恶,但事实上是不是呢?感觉还是让盛大人背黑锅了。满清那时候已经是个大脓包了,就算没有盛宣怀出这个主意,满清在别的地方也要栽跟头。由盛大人来捅破,也算为中华民族做贡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