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智谋三十六计 解密三国:诸葛亮智谋过人最后却为何没能成功?

“当我们对一个人心存期待的时候,往往也是情绪最为敏感的时刻。”

一个人被夸的非常厉害,但后来被发现并不是传言中的那么回事,这时总有些人会走极端而反过头来否定他的一切。

这是一件比较悲剧的事情。但它真的就发生我们身边,基于那种所有人都与生俱来的逆反心理。大家既为打破传说而感到欣喜,也为曾经的被欺骗而感到愤慨。这时我们最需要的便是一种心理上的补偿,打击他,质疑他,甚至从此是路人也都将带来一种慰藉。(穿插一句,朋友间的绝交或是李宗盛唱的“我见过合久的分了,没见过分久的合”也许背后也是这个道理。)

现下对于诸葛亮的看法,也大抵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火烧博望坡,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这些都是高中作文里被我们用的次数多的都该脸红了的桥段。没办法,诸葛亮的民间形象早已被罗贯中塑造成神仙一般的人物,而自初便看着老版《三国演义》长大的我们,谁又能免俗呢。

可是说心底话,罗贯中真的不是一个好的拥簇者。当我们这一代人开始接触正史时,那种从小被欺骗的愤慨情绪一定是有很多人会忍不住的。首先就是《诸葛亮传》中的这句话:

∣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呀!啥玩意儿啊这是,原来不擅奇谋应变之策,只是搞内政比较厉害,说好的智力值100呢,就这水平又是怎么鬼畜死我们王司徒的啊!

再想起刘备入蜀带的是庞统,取汉中带的又是法正,自始至终诸葛亮好像都是在基地里似的造兵,屯田,搞内政。于是,罗贯中苦心经营的智慧之神诸葛亮的形象顷刻间崩塌了。

但是等一下,这样想是不是不合逻辑。让我们从诸葛亮的出道开始捋一遍吧。

那一年,刘备46岁,之前已经跟随过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和刘表,虽然走到哪里都有风险投资,但股份永远是别人捏大头,他自己也不太顺利。而这已经是第三次来到了隆中,他下决心一定要请出诸葛亮。而他们的碰面是这样开始的:

诸葛亮先是睡午觉,几个小时睡醒之后吟了一首诗: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刘备有点蒙,赶紧表明来意: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大概意思就是:世道很难,我看不懂,求您教我。

诸葛亮智谋三十六计 解密三国:诸葛亮智谋过人最后却为何没能成功?

这时诸葛亮站起身拿出一份中华地图说:曹操拥兵百万,不可争强。孙权历经三世,可为外援但不能图之。而荆州地势优良,是个用兵的好地方,当据之而后入西川,如此天下三分。待天下有变,就命一上将出荆州,将军自引兵出益州,则汉室可兴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8651/491870798398.html

更多阅读

大宅门之三十六计 福福鼠之三十六计全集

昨天无聊,无意中在IPTV中在安徽卫视中看到了《大宅门》。其实之前断断续续看了不少,但却从来没完整看过,这下难得有了机会,就从第一集大约看了10多集吧。不得不说,《大宅门》的确是国内连续剧中不多的精品,而前面十多集中白二奶奶盘回被别

三十六计活用之四·以逸待劳 以逸待劳的故事

《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兵法、谋略兵书之一,集历代“韬略”、“诡道”之大成,被兵家广为援用。其中不少计名至今仍广为吟诵,妇孺皆知,用途达于社会、军事、人生各个层面,为其它兵书所望尘莫及。熟谙三十六计者,即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

三十六计之八:暗度陈仓 (敌战计) 三十六计敌战计

三十六计之八:暗度陈仓暗渡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比喻暗中进行活动。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孔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古代战争史上的著名成功战例。1. 成语解释暗渡陈仓(1) 渡:越过。

三十六计,都是阴谋诡计 邓小平的阴谋诡计

提起三十六计,很多国人都引以为自豪。为什么要自豪,估计没有多少人认真思考过。通常的说法,这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祖先留下的好东西,子孙后代当然应该自豪,就像四大发明一样。三十六计分为六个组成部分,分别为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

声明:《诸葛亮智谋三十六计 解密三国:诸葛亮智谋过人最后却为何没能成功?》为网友以微笑面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