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过午不食,是佛陀为出家比丘制定的戒律。在律部中正确的说法叫“不非时食”。也就是说不能在规定许可以外的时间吃东西。这个时间就是在太阳到正中午后,一直到次日黎明,这段时间是不允许吃东西的。但是身体有特殊需要的除外(例如病人)。正中
所谓的过午不食,是佛陀为出家比丘制定的戒律。在律部中正确的说法叫“不非时食”。也就是说不能在规定许可以外的时间吃东西。这个时间就是在太阳到正中午后,一直到次日黎明,这段时间是不允许吃东西的。但是身体有特殊需要的除外(例如病人)。正中午指的不是中午十二点,是以太阳升到正中天为准。而不允许吃的喝的还有很多详细的划分,这里就不多说了。
关于持斋的功德,达磨祖师在其《破相论》中说:“持斋者,当须会意,不达斯理,徒尔虚功。斋者齐也,所谓齐正身心,不令散乱。持者护也,所谓于诸戒行,如法护持,必须外禁六情,内制三毒,殷勤觉察清净身心,了如是义,名为持斋。食有五种:一者法喜食,所谓依持正法,欢喜奉行;二者禅悦食,所谓内外澄寂,身心悦乐;三者念食,所谓常念诸佛,心口相应;四者愿食,所谓行住坐卧,常求善愿;五者解脱食,所谓心常清净,不染俗尘。此五种食,名为持斋。若复有人,不食如是五种净食,自言持斋,无有是处。唯断于无明之食,若辄触者,名为破斋。若亦有破,云何获福?世有迷人,不悟斯理,身心放逸,皆为诸恶,贪欲恣情,不生惭愧,唯断外食,自为持斋,必无是处。”

《佛教常识答问》
赵朴初老居士在《佛教常识答问》中写道:按照佛制,比丘午后不吃食物。原因有两个:1、比丘的饭食是由居士供养,每天只托一次钵,日中时吃一顿,可以减少居士的负担;2、过午不食,有助于修定。这个制度,今天南方国家仍普遍实行。最严格的只喝白水,连牛奶、茶、椰子水都不喝。但一般的僧人午后可以喝茶、汽水、果汁,也可以吃糖。我国汉族禅宗僧人从古有自己耕种的习惯,由于劳动的缘故,晚上非吃东西不行。所以在多数寺庙中开了过午不食的戒,但是被视为“药食”,但持过午不食戒的僧人为数也仍不少。
《佛学问答类编》
李炳南老居士在《佛学问答类编》中写道:佛家虽有日中一食之制,能守者遵之,不能者任之,并非每一教徒,皆得如是,安有强难。即经受菩萨大戒者,条文亦限六天,惟知其益者,及明白卫生之理者,多自动常守一餐,此其一。宇宙之大,事理万端,似不应以中国有无分善恶。中国古有杀人殉葬之事,今可从乎?况一餐为贵,中国古实有之。按礼记礼器篇,在以少为贵一章中,有“天子一食诸侯再大夫士三食力无数”之文,注者大意,谓位尊者德盛,其饱以德,不在于食味。噫!自打倒孔家店,中国文化全湮矣,此其二。 (图片来源: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