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组“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拍摄的历史老照片,反映了中国东北人民并没有在事变后放弃抵抗。部分日军资料证明,侵华日军遭遇了东北人顽强的抵抗,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一九三二年,关东军在通化一带和义勇军的作战,根据提供者的说明,画面中央的袋子中,是义勇军战死者的遗体,日军要将其送回城里鉴别和示众。
日本一本名为《满洲事变写真帖》的照片集中一名中国军官使用的手枪 -- 这种德国设计的驳壳枪是当时中国下层军官的标准武器。
1931年10月14日,这名东北军连长在沈阳附近的兴隆甸与日军独立守备第二大队的战斗中英勇战死。说明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将近一个月,仍有东北军部队在沈阳周围进行抵抗。连日军也在照片的说明文字中也使用了罕见的钦佩的语言来形容他的牺牲。
在吉林南岭之战中被击毙的日军仓永少佐之葬礼
中方的记载记录了这次在南岭痛苦的抵抗 -- 守军奉命“把武器锁在库房里”,守将炮十团团长穆纯昌已经打白旗投降。但东北军官兵在最后一刻爆发了。他们用十多个人的生命代价砸开了军械库,然后用弹无虚发的反击给骄横的关东军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仅仅精锐的仙台联队就被重伤一个中佐,击毙一个少佐,毙伤官兵一百多名(日军公布的数字),南岭驻军中的两个步兵营全部突围成功,后加入义勇军作战,堪称九一八事变中东北军的一次顽强的抵抗。
九一八事变期间住进医院的张学良将军。天晓得日本人怎么搞到的这张照片。但是,由此可见,西安事变前,张学良毅然戒毒,恢复体魄,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
义勇军一部战败后被日军获得的武器,可以看到写有“救国义勇军三团”字样的旗帜。
中国抵抗战士的英勇奋战,甚至赢得了日本法西斯军队的尊敬。这是日军为在磐石据险死守,宁死不屈的中国战士修建的墓碑。
扫荡东北抵抗部队时,军医院中的日军伤兵。
这就是长城战役期间日军为石本举行葬礼后建立的墓碑。
日本资料中拉哈之战发生地的照片,马占山的卫队就是从这里冲进拉哈镇内,依然可以看到日军为了阻止中国骑兵而近距离炮毁的市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