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批示规范用语 白字先生张作霖:公文错字连篇 同意批示“中”

  辽宁省档案馆首度曝光张作霖批公文的手迹,这是张作霖亲笔的公文批示:“不理对”、“中”。

  公文中本该写“同意”,却用淳朴的“中”字代替;写着“计大过一次”,明显是个白字。

  辽宁省档案馆首度曝光了3件张作霖批公文的手迹。3件手迹均为档案中的字迹,是其亲自处理公文中书写,比起其他手迹更加真实。

  亲批公文“不理对”

  一份张作霖在当东三省巡阅使期间写下的公文批示只有一个字“中”,而不是“同意”或是“可以”。

公文批示规范用语 白字先生张作霖:公文错字连篇 同意批示“中”

张作霖批公文的手迹

张作霖批公文的手迹

  张作霖草莽出身,念了不到两年的私塾,后来成为奉天省督军兼省长、东三省巡阅使、奉系军首领,以至于成为北京安国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北洋军政权最后的国家元首。

  张作霖手迹存世不多,因此更显珍贵。因官越当越大免不了要批示或应付,为了不失脸面,就尽量不写或少写,同时张作霖开始下功夫练习写字。当遇到请求题字时,就让副官或秘书帮助提词儿。

  由于张作霖聪明,很快写字就有些模样了。特别是当题字时,他十分谨慎,不但词儿要反复合计,写时也写了一张又一张,从中选出自己满意的才出手。从公文批示上看,张作霖的字还算不错,虽谈不上什么体,基本上还算流畅、大方、遒劲有力,只是在公文批示中就显得随意、文理不通、白字偶出。

张作霖

  如1915年,兴京(今新宾)翼长善璞因调解殴斗惹上是非,被诬陷遭撤职。因其清官良吏的形象深得民众拥戴,兴京甲长王宝山联合10个村的甲长,呈文张作霖例数善璞功绩为善璞喊冤。

  当时规定凡呈文、禀文等均应以县知事名义逐级上报,不得越级行事。如是诉讼文书应有保人及粘贴印花税。因此,1916年1月22日,时任奉天督军署秘书长袁金铠在该呈文上批写了“来呈系邮递无保条,又未贴印花照章不理”。

  张作霖阅后批示:“不理对”。一是表示同意秘书长的批示,二是讲究办事的规矩。三可以看出张作霖绝非甩手掌柜,亲自阅批公文。但此批条难免过于教条,恐有良吏遭诬陷而蒙冤。“不理对”三字书写的也略显随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8851/767052537288.html

更多阅读

公文规范用语与纠错 公文纠错

公文用语必须规范(一) 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如提出新的政策、规定等,要切实可行并加以说明。(二) 情况确实,观点明确,表述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直述不曲,字词规范,标点正确,篇幅力求简短。(三) 公文的文种应当根据行文目

《现场检查笔录》常见不规范用语 现场检查笔录范文

《现场检查笔录》常见不规范用语《现场检查笔录》是指卫生行政执法人员在卫生行政处罚案件调查过程中,对案件有关的地点和物证、场所进行检查,或在日常卫生执法监督过程中依法对管理相对人的生产、经营等场所的卫生情况进行监督监测

公文写作规范 公文写作中的用词规范

   公文作为传递策令、沟通信息、推动公务活动开展的重要工具,特别注重对各种词语的 选择和使用,讲究“炼词”的艺术性。它直接关系到公文的内容表达,关系到它的质量和效 力。就通常而言,在公文写作中要做到正确用词,应当注意把

公文常用特定用语简表 公文中一些特定提法的规范表述

   在公文写作过程中,经常涉及一些具有特定意义的提法表述,而且应当遵从统一的规范,以确保公文的质量和效用的发挥:但在实践中,有时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以下几例是公文写作中应特别予以注意的:  一、称“公务员”不称“国家公

常见公文批示用语 春节和元旦常见的用语错误

   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南方彝族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袭击蜀军。  诸葛亮得知,孟获不但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极得人心,就是汉族中也有

声明:《公文批示规范用语 白字先生张作霖:公文错字连篇 同意批示“中”》为网友努力才幸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