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孩子们脱缰野马般的彻底放松,撕碎书本的、扔掉书包的、饭店豪饮大醉的、歌厅狂欢不止的,甚至暴发对学校的破坏行为的......不一而足。这一切都不可以归结为品质问题,只是孩子们压抑太久之后的尽情宣泄,任何情绪都不可以压抑得太久,没有宣泄,就会形成破坏。有地方政府在高考结束日下令临时关闭歌厅、关闭饮食娱乐场所,甚至增派警力防范孩子们的极度高昂放松情绪可能带来的问题,实乃必要而无奈之举。
填报志愿成为了家长和学生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除极少数最高分获得者,所有学校任其选择之外,绝大多数考生和他们的家长都要面对犹豫、不忍心、赌一把的志愿选择。这个考验突如其来,很多家长无所适从,很多学生心无主见,很多参谋言不由衷。毕竟是一个决定性选择,当事人因身在其中难以决断,旁观者因事关重大不敢表态。好在机会很多,大约80%的考生可以继续高等院校学习,只是会有一些考生的一些考分因为志愿选择不当而被埋没,若是,可惜了!
其实,明白的家长应该知道,如今这个社会,虽然说行行出状元,谁都不会饿死,但从就业的角度说,最重要的是两种选择:要么凭脑袋闯天下,要么用手脚挣饭吃。智商比较高,分数够条件,上档次较高的院校,将来走科学研究、应考公务员、应聘高级岗位的路,当然是不错的选择,也是多数学生和家长所希冀的。除此之外,那些一般化,甚至一般化再一般化的院校,就值得推敲了,因为这些一般化的院校,既难以给学生打下深厚的知识和思想基础,又不能传授劳动和生活的基本技能,混上三四年,发一张文凭而已。倒是那些可怜的孩子,浪费了父母大量资金之后,换回来的既不是可以走向高端的知识和思想,又没有凭劳动创业的技能和技术,最悲惨的是孩子思想中牢不可破地注入了高不成低不就,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的思想,只有在一些热热闹闹却并无多少实质效果的招聘会中投上几次应聘表格后,回家啃老去了。

所以,真正看懂社会和未来的家长,在高就无着之后,会选择让孩子读职业学校,去学习一门或几门技术,将来让孩子凭技术吃饭。不过,这样的家长需要具有远见卓识,更需要扛得住周围人们攀比孩子上何等学校的压力。
一个熟人的孩子,二本分数线也没有达到,只能够三本资格,举家讨论,打算让孩子出国留学。他们也许不知道外国是一个什么概念,那是有着巨大差异的世界,好的外国比我们国家发达文明许多,差的外国我们比他们发达文明许多,去哪个外国留学会适合在中国连二本都上不了的孩子去那里就可以谋得远大前程呢?此类情况多见于大小财主们,为了孩子可以花钱,但往往忽略了有很多东西不是用钱可以解决的这个世间公理。国内不沾边,国外用钱买的学习机会,充其量让孩子增长一些见识罢了。但不可忽视,增长见识,对于那些思想深邃,善于思索者来说,收获的无疑是自身底蕴的提升。而对那些浅薄和依赖者来说,收获的就很有可能是邯郸学步和不伦不类。
我的一位同学的女儿立志做翻译,高考考了644分,准备报考北京外国语学院。这孩子,高考后没几天,就自己报名参加一个高层次外语培训班的学习去了。这样的孩子少之又少, 令我唏嘘不止,有此女,父母当幸福无比,骄傲无比!
无数的家长在为孩子上大学操心着,有的已经准备好一旦录取即组团送孩子上学了。为孩子准备好生活的一切,生活用品齐之又齐,生活细节嘱之又嘱,甚至做好了去给孩子办入学,铺床具,定期去学校帮孩子洗衣服的准备。为孩子愿意做任何事,包办孩子的一切,这样的家长并不鲜见。只是,作家长的应该知道,在这个社会上,并不是背书好、考试能就可以解决一切,立足江湖豪闯天下的基本本事还包括:自理自立的能力、抗挫折的能力、与人有效沟通和交往的能力、责任感和爱心,而这一切,都不是谁口头可以教会的,而是在必须的经历中获得的,包办孩子的一切,就是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利,害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