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生活在深圳,什么文化活动都赶不上。
前段时间,北京电影节,看朋友圈大家晒票根、刷电影,心痒痒。这还没过多久,上海电影节又要来了。还是没我什么事。
木卫二作为资深影评人和电影节赶场王,除了列了一些电影节片单外,还非常贴心的列了一个书单。
他说,“对于电影节这样的豪华大餐,一次看个几十部电影,往往会把人看懵了,以至于患上节后综合症。那么,事先做好一些看电影以外的准备——比如读几本针对性的电影书籍,无疑是恰如其分的。”
下面是他列的一些跟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有关系的书,大家可以参考噢。就算不是去电影节,也是值得看看的。
1、王家卫的映画世界(2015年版)
作者: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
出版社: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泽东电影二十五周年】也是今年HKIFF(四十周年)的重磅单元,鉴于上海国际电影节仅放映两部电影,且不会出版和电影单元有关的读物,所以,来自HKIFF的这套书籍无疑是阅读和欣赏的重要参考。
早先还有八卦,某电影节和某影展为找王家卫当评委会主席争执不下,最终,墨镜王还是落定七月西宁FIRST。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单元和纪念张国荣单元应该有交集,至于北京观众无需遗憾,2014年底资料馆已经搞过王家卫作品回顾展了。
附带推荐:
《花样的年华·泽东廿五》
出版社: 香港国际电影节
2、《雕刻时光》
作者: 塔可夫斯基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无论看过与否,不知道这本书名字的,大概已经无法自称为影迷了吧。此次新版,在装帧设计上完胜旧版。赶上了2016年北京和上海国际电影节都有塔可夫斯基纪念单元,更是天时地利人和。
此时不读,更待何时?因为特别害怕BJIFF的字幕翻译和放映质量,有人在北京一场没看,只等上海的销魂摄人体验。
附带推荐:
《时光中的时光》
作者: 塔可夫斯基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本“翻到哪就可以从哪读起”的好书。
3、《中央公园西路》
作者: 伍迪·艾伦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滨河大道》、《老塞布鲁克镇》和《中央公园西路》三个独幕剧。典型的鸡零狗碎但又妙趣横生。
看上去跟电影没什么关系,但资深影迷都知道,关系其实太大了。近乎每年出产一部电影的伍迪·艾伦,这次新作《咖啡公社》刚在戛纳亮相,立马拿来上海放映,并且加了一个致敬单元,确实机会难得。
4、《宛如走路的速度》
作者: 是枝裕和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虽然上海没能像台北电影节那样,放映来自“砍节”一种关注单元的《比海更深》,但是,上海还是会放映“如花貌美、比海街更深的四姐妹少女日记”。
是枝裕和在戛纳并没有得奖,但《比海更深》被认为是一部另一视角、高仿版本的《步履不停》。所以,无论是看《海街日记》还是为了准备看其他是枝裕和作品,这本文笔简单,篇章精炼,情感真挚的《宛如走路的速度》,太适合在赶场空闲或排队上卫生间时掏出来一看。
5、《我是怎样拍电影的》
作者: 山田洋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