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指南出品
2015年国内外儿科学会更新了不少指南与共识,指南君在此将其分门别类,让繁忙的你一览无遗,今儿先奉上五个主题的儿科指南:消化、内分泌、心血管、急重症、泌尿。
气质都在指南标题上,速速瞄一眼,相中哪篇,就进入“阅读原文”中的专题去获取全文吧!
一、消化系统疾病1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为了规范中国儿童Hp感染的诊断与治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制定儿童Hp感染的诊治专家共识。共识主要介绍儿童Hp感染治疗的适应症和根除儿童Hp的个体化治疗建议。
2015年7月,欧洲儿科胃肠病学、肝病学和营养协会(ESPGHAN)发布了关于生物仿制药在小儿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共识。文章主要介绍了生物仿制药治疗小儿炎症性肠病应用及安全性检测。
2015年8月,北美小儿胃肠病、肝脏病和营养学会(NASPGHAN)联合欧洲儿科胃肠病学、肝病学和营养协会(ESPGHAN)共同发布了一岁以下婴幼儿胃食管反流和胃食管反流病的管理指南。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组织专家进行讨论并达成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与治疗共识(2015),以指导诊疗。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等相关专家对戈谢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等相关内容进行补充。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提出PWS诊治共识供广大临床医师借鉴。

2015年5月,儿科内分泌学会(PES)发布了关于新生儿,婴儿以及儿童持续性低血糖的评估和管理建议。
本共识从我国胎儿CHD的诊断及治疗现状出发,结合国外该领域的标准及指南,经多中心多学科专家讨论,就胎儿CHD的诊断方法、产前咨询及随访、围产期管理等方面达成共识,以期进一步规范我国胎儿期CHD的诊断及围产期管理。
该共识的发表是在总结10年来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经验的基础上,并参考欧美相关指南,集全国儿科心血管领域的专家、学者之力修订而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编写了《儿童肺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旨在帮助国内儿科医生更好地了解儿童PH领域的最新进展,进一步规范我国儿童PH的诊断和治疗。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救学组、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儿科学组以及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相关专家基于国内最新资料,对既往指南进行了修订。
把握儿童疾病的特点,建立区域性急诊与重症儿童的三级转诊体系,因地制宜开展重症儿童转运,是保障儿童健康和生命的关键。重症儿童转运分为现场转运、院内转运及院际转运。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婴儿潜在严重细菌感染的管理指南。
2015年7月,Blood Transfus杂志刊发了 新生儿输血治疗建议。
夜间遗尿症是一种儿童和青少年的常见病症,其一方面会对患儿的心理发育和社会行为造成影响,使他们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行为;另一方面还会给患儿家长带来压力和困扰。
2015年2月,日本肾脏病学会(JSN)联合日本儿科肾脏病学会(JSPN)共同发布了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药物治疗)指南。
小儿神经源性膀胱诊断和治疗指南由中国儿童相关专家组共同制定,详细介绍了小儿神经源性膀胱诊断和治疗的相关指南建议。
2015年2月,澳大利亚肾病指南委员会(CARI)发布了儿童尿路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