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高欢

高欢,字贺六浑,东魏权臣,北齐高祖,北齐王朝奠基人,史称齐神武帝。原籍渤海蓨县,因祖上移居怀朔镇,成为鲜卑化汉人。高欢极具军政天赋,为人内敛,善机谋,善用人,唯才是举,治军严明。
高欢画像
司马光对其评价:“欢性深密,终日俨然,人不能测,机权之际,变化若神。制驭军旅,法令严肃。听断明察,不可欺犯。擢人受任,在于得才,苟其所堪,无问厮养;有虚声无实者,皆不任用。雅尚俭素,刀剑鞍勒无金玉之饰。少能剧饮,自当大任,不过三爵。知人好士,全护勋旧;每获敌国尽节之臣,多不之罪。由是文武乐为之用。”
高欢出身于兵户之家,祖上因犯罪移居怀朔镇。其自小生长于边镇,生活环境艰苦,且周围都是鲜卑人,受此影响高欢生活习俗鲜卑化,完全成了鲜卑化的汉人。由于家道中落,高欢一直生活在社会底层,郁郁不得志,直到鲜卑富家女娄昭君委身下嫁,其命运才得到转机,逐渐由社会底层走向上方。
高欢早年参加起义军,归顺葛荣,成为其都督。后来叛降尔朱荣,收编其之前的六镇余部,后来协助尔朱荣战败葛荣,并收编葛荣残部,并以山东冀定相诸州为据点,进一步巩固壮大了自己的势力。
永安三年,尔朱荣被当时的皇帝杀死,尔朱家族借机起兵讨伐,高欢却选择保存实力没有参与这次行动。尔朱家族残暴不仁不得人心,高欢逐渐产生讨伐尔朱家族的想法。普泰二年,高欢起兵消灭尔朱氏残余势力,实质上控制北魏朝政。永熙三年,高欢逼走孝武帝,立位孝静帝,并迁都邺城,史称东魏。高欢身居晋阳遥控朝政,控制东魏朝政十六年。
在与西魏连年战争中,因轻敌在东西魏潼关之战、沙苑之战中战败。武定元年,其领兵在黄河北岸与西魏军作战,保河桥,渡黄河,以邙山为阵,迎战西魏军,但先胜后败,几乎全军覆没,高欢败走。武定四年,其率军围攻西魏玉壁,想尽办法,昼夜不停苦攻数十天,终未夺下玉璧,遂忧愤成疾,一病不起。
东魏武定五年,高欢于晋阳病逝。其长子高澄独担东魏大任,后被刺身亡。次子高洋袭位。东魏武定八年,高洋废黜孝静帝,建立齐国,史称北齐。高洋称帝后,追封高欢为太祖献武帝,后被改封为高祖神武帝。
高欢的女人
高欢作为南北朝时期的著名人物,私生活不能说是糜烂,但姬妾众多也是不争的事实,在这里我们来说说他的女人们。
电视剧中娄昭君形象
娄昭君,武明皇后,高欢的正妻,鲜卑显贵之女嫁与当时落魄的高欢,并一直协助高欢成事,为人宽厚,勤俭,克己,对高欢其他姬妾的孩子视如己出,威望很高,先后扶植自己的儿子高洋(文宣帝)、高演(孝昭帝)、高湛(武成帝)为帝,三度成为皇太后。共生有六子二女。这是一个大老婆独冠后宫,儿子继承大统,称心如意的故事。
郁久闾氏,柔然可汗郁久闾·阿那瑰之女,又称蠕蠕公主,相当于是和亲过来的,由于柔然的强大,不允许自己的公主为妾,所以与娄昭君并立为高欢的皇后,但在高欢死后,嫁与其长子高澄,并生有一个女儿,在高澄死后,其行迹消失于史书之中。就是一个语言不通的外国小姑娘嫁一个老头子,在老头子死了又被其儿子接手,其后又守寡的悲催故事,一生就在嫁人中完结了。
尔朱英娥,原北魏孝明帝之妃,后为北魏孝庄帝皇后,后嫁与高欢,尔朱荣之女,彭城太妃。尔朱英娥最初嫁给北魏孝明帝做妃子,封为“嫔”。由于胡太后对妃嫔们的压制,她一直没有生育。在孝明帝被胡太后害死后,尔朱荣扶植元子攸即位,她被嫁与孝庄帝元子攸成为皇后。后来孝庄帝杀死尔朱荣,尔朱家族反击,孝庄帝被杀,其被软禁。高欢战败尔朱氏后,解救被软禁的尔朱英娥,并收为侧室,因其儿子高攸被封为彭城王,其也被封为彭城太妃。可悲的是,在北齐皇帝高洋继位后竟然要占有她,她宁死不从,被高洋杀害。育有二子。
小尔朱氏,原北魏建明帝皇后,尔朱兆之女。建明帝被杀后,被高欢纳为侧室,与大尔朱氏相对称为小尔朱氏。因与高欢之弟高琛私通,高琛被打死,小尔朱氏被罚往灵州,后嫁范阳卢景璋。与高欢生有一子。
韩氏,因其子被封为上党刚肃王,其被封为上党太妃,安德郡王韩轨之妹。北史曰:“上党太妃韩氏,轨之妹也。神武微时欲娉之,轨母不许。及神武贵,韩氏夫已死,乃纳之。”与高欢生有一子。
郑大车,东魏郑严祖的妹妹,原为北魏广平王妃子,在其夫死后被高欢纳为侧室,后被尊为冯翊太妃。与高欢生有一子。
冯娘,冯子昂之妹,初为魏任城王妃,再嫁尔朱世隆,与高欢生一女一子。
游氏,高阳太妃,游京之女儿。与高欢育有一子。
李娘,李延实的妹妹,原为魏城阳王妃,在其夫死后被高欢纳为侧室。
王娘,与高欢育有一子。
穆娘,与高欢育有一子。
马氏,史料不详。
北齐高欢有几个儿子
北齐高欢妻妾众多,儿女自然不在少数,下面我们来列举下他的众多儿子,根据史料记载高欢有十五子,分别是:
《陆贞传奇》中高湛形象
长子高澄,字子惠,小字阿惠,北齐文襄帝(高洋建立北齐后,追谥其为文襄帝,庙号世宗。),是一位军事家、政治家,母为武明娄太后。先后为东魏尚书令、大行台、并州刺史、京畿大都督、吏部尚书等职。高欢去世后其顺利掌控东魏,击溃侯景,以计乱梁,开拓两淮之地,收复河南,并完成夺取东魏皇位的准备工作,在登基前夕被自己的膳奴兰京刺杀身亡,他为北齐的建立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野史中,高澄也是个好色之徒。
次子高洋,字子进,北齐文宣帝,母为武明娄太后。因他出生时有异兆,且体貌丑恶,很不得其母喜欢。但其实则大智若愚聪慧过人很有城府,甚得其父高欢欣赏,谓乎:“此儿意识过吾。”在高澄死后,高洋登基称帝,国号齐。高洋在位初期,还是位好皇帝,励精图治,四方征伐,很有明君风范,然而在久居高位,国泰民安后,他开始自我膨胀,在执政后期变得暴虐无道好色奢侈,最终死于饮酒过度,暴毙。
三子高浚,字定乐,永安简平王,其母王氏。因出生的时候被怀疑不是高欢的孩子而被高欢所不喜,后来因为其聪颖过人而逐渐被高欢所宠爱。由于对高洋的德行出言不逊,直言高洋失德,而被高洋所记恨,最终被高洋杀害。
四子高淹,字子邃,平阳靖翼王,其生母穆氏。其生平见《北齐书·卷十·列传第二》:元象中,封平阳郡公,累迁尚书左仆射。天保初,进爵为王,历位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司空、太尉。皇建初,为太傅,与彭城、河间王并给仗卫、羽林百人。大宁元年,迁太宰。性沉谨,以宽厚称。河清三年,薨于晋阳,或云鸩终。还葬邺,赠假黄钺、太宰、录尚书事。子德素嗣。
五子高浟,字子深,彭城景思王,母大尔朱氏。其为人心思细密明察练达,做事决断敏捷,事情不论大小,都处理得合情合理面面俱到,在职期间政绩卓著,深得当时皇帝的信任,在天子外出巡游时,高浟常留守邺城主持大局。不过他也是个倒霉的,没有死在皇帝的手里,却被盗贼所杀:盗贼田子礼等人将高浟劫去做他们的首领,其不依,便被盗贼杀害。死后被追赠为假黄钺、太师、太尉、录尚书事。
六子高演,字延安,北齐孝昭帝,庙号肃宗,母为武明娄太后。其最初被封为常山郡公,后晋爵为常山王,历任尚书令、司空、大司马等职,在高洋死后又任太傅、录尚书事。太后娄昭君废高殷后,高演被拥立为帝,其在位期间勤勉政事政治清明。在他死前,废太子高百年立高湛为继承人。
七子高涣,字敬寿,上党刚肃王,生母韩氏。其人力大无比,文韬武略,自谓将才。元象年中被封为平原郡公,武定年末官至冀州刺史,政绩不俗。天保初被封为上党王,曾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因率军护送梁王回江南,攻破东关斩杀裴之横等人而威名大振。后因“漆”与“七”同音,排名第七的他被皇帝视为祸根,下冤狱一年后被处死。
八子高淯,襄城景王,母为武明娄太后。帅哥一枚,可惜英年早逝。他在年少时就很有威望,被封为章武郡公,在天保初年被封为襄城郡王。天保二年春薨。乾明元年赠假黄铖、太师、太尉、录尚书事。
九子高湛,小字步落稽,北齐武成帝,庙号世祖,母为武明娄太后。其初被封为长广郡公,后被进爵为长广王。高演死后受遗诏即位。他在位期间平定叛乱,派遣官员巡行地方,探访地方政事的善恶关心百姓疾苦提拔晋升贤良有才之人。可惜的是,他也免不了高家的通病,得高位后,暴虐残忍杀害兄弟虐杀侄子,好色成性。河清四年其传位于太子高纬成为太上皇,后因酒色过度而死。
十子高湝,任城王,母小尔朱氏。为人明察秋毫忠肝义胆。北齐灭亡前曾是名义上的北齐皇帝。其天保年间被封为任城王,后又任职司徒、太尉、并省录尚书事。天统三年出任太保、并州刺史,加封为正平郡公。武平年间迁任为太师、司州牧,再为冀州刺史,加封为太宰,后成为右丞相、都督、青州刺史,后来被封为左丞相,转任瀛州刺史,在后主逃到邺时被加封为大丞相。
十一子高湜,高阳康穆王,母游氏。天保元年被封为高阳王,后出任尚书令。为人滑稽可笑,鬼点子颇多又不守礼法,很不得娄太后喜欢。在高洋死后,他出任为司徒,负责引导皇帝的棺椁,但是他又吹笛子又击打胡鼓取乐,完全没有亲人死去的悲伤,惹得太后大怒,杖责他一百多杖,因此而亡。
十二子高济,博陵文简王,母为武明娄太后,是娄太后所生最小的孩子,后来被高纬所杀。
十三子高凝,华山王,母大尔朱氏。天保元年被封为新平郡王,后改封为安定王,有改封为华山王。任职中书令、齐州刺史,死后赠左丞相、太师、录尚书。其为人孱弱胆小,其王妃与人通奸,他知道后竟然不敢去管。后事发,其王妃被处死,他被杖责百杖,因其而死。
十四子高润,冯翊王,母郑氏。其人性格温和宽厚,为官严正清廉,明察秋毫,很得当时武成帝的器重。任职尚书令,领太子少师,历司徒、太尉、大司马、司州牧、太保、河南道行台、领录尚书,文成郡公、太师、太宰,复为定州刺史。病逝,赠假黄钺、左丞相。儿子高茂德袭爵。
十五子高洽,字敬延,汉阳敬怀王,母冯氏。十三岁病逝,赠太保、司空。
高欢之死
作为南北朝时期的一代枭雄,高欢的死其实有点憋屈,上岁数是一回事,自己上火窝囊死才是主要的。
韦孝宽画像
话说他上火的主要原因还是源于后世所命名的玉璧之战。那是东西两魏第五次大战,当时年过半百的高欢老当益壮,雄心勃勃,亲率十万大军围攻西魏汾河下游的要地玉壁。守城的是西魏名将韦孝宽,而当时玉壁城中守城兵士不过数千,双方人数差距很是巨大啊。可惜的是,高欢的十万大军,日夜不停轮番攻城,忙的韦孝宽连眨眼的时间都没有,就这样愣是没有拿下玉璧。高欢及其部下的点子也多,西魏守军从汾河取水供城内人马饮用,高欢就派人挖河改道想让城中缺水,一天功夫就完活儿了,所以说人多力量大啊。他又命人在城南堆起巨大的土堆,想人为制造泥石流或山体滑坡的效应,让泥土从高处冲入城众,结果人家韦孝宽也是个聪明的,他命人在原先城楼上的两个高亭之间打木柱连成木桥,使木桥一直高于高欢的土山,对高欢的部队又是投大石头又是扔火球的,军民一心,使东魏兵不能靠近城池。
高欢又故意派人对韦孝宽叫号:“你韦孝宽就是搭天那么高的楼,我也能入城取你项上人头!”其实他就是派士兵挖地道,想从城根上挖洞穿涌入城中。结果人韦孝宽在城池周围挖出一条大沟,高欢的兵只要从地道出来就一头跌入长沟中,守城军只要守在沟边,不费什么力气就能擒杀东魏军,更损的是,他还命人在长沟内堆满木柴,只要有地道被挖通,地道口暴露出来他就派人往洞口填塞柴草并点燃,然后往地道里扇风,将洞中东魏兵烧死。本来是制敌良方却反过来让自己损失不少人马。前面的失败让高欢又生新计,高欢又用前面安有铁包巨木的攻车撞城,由于攻车无坚不摧,韦孝宽便命人缝制无数巨幔,让士兵撑在两端,随攻车移动,利用以柔克刚的原理,将攻车力量卸去。连番的失败让高欢又气又急,只能另想他法,东魏兵又把易燃物绑在长竿上,点燃,妄图烧掉大幔同时焚着城门。韦孝宽则把利刃缚在长竿上砍断对方的长竿。高欢又一次失败了,老头子明显上火了,想出了狠招,他派人在城墙四周打通了二十条地道,以粗木柱为梁支撑,再用猛火烧,地道内木柱倒塌好多段城墙也随之塌毁。韦孝宽在城墙崩塌处用大树做栅栏,在后面安置尖槊弓弩,战斗力爆棚,东魏兵还是进不去城。在这种情况下,韦孝宽不在保守守城,而是主动出击,他派人夺取了土山的制高点。
高欢见硬的攻不下玉璧,就来软的,派人劝降韦孝宽,结果人家根本不鸟他。反而在高欢允诺的赏格背面亲笔书写“能斩高欢者也按此赏。”射还城外。狠狠的打了高老爷子的脸。
东魏苦攻玉壁五十多天,穷尽办法,一直没有拿下,也该着高欢倒霉,这个时候军队中竟然爆发瘟疫,将士战死病死七万多人,十万大军所剩不到三成,只能灰头土脸的打道回府。高欢这个抑郁啊,郁闷啊,憋气啊,人一有这样的情绪吧就容易生病,果然老爷子气病了,再加上回去后,又是有大星陨落又是日蚀的,古人迷信啊,这都是死人啊不吉利的征兆的,于是老爷子自动对号入座,觉得自己要归西了,这身上的病还没好,心里的火还没退,又添心病,三折腾两折腾,人就不行了,真就是归西了,可怜一代名将就这样把自己折腾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