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糊塌子的做法 伴随北京人的“糊塌子”

老北京糊塌子的做法 伴随北京人的“糊塌子”

“糊塌子”是老北京很传统的一道特色主食,是用西葫芦、鸡蛋和面粉做主料摊成的软饼,别看食材普通做法简单,味道却一丁点也不含糊。金黄软嫩的“糊塌子”蘸上开胃的蒜醋汁味道特别搭,那叫一个软嫩鲜香。不仅好吃,而且夏天常吃些蒜和醋还能解暑气、改善食欲,有效预防肠胃炎呢!

 


小的时候,姥姥常用西葫芦做“糊塌子”给我和妹妹改善生活。“糊塌子”是老北京四合院里,瓜棚下、饭桌上最常见的一种面食。

 


姥姥每次烙“糊塌子”,就会递给我一个小板凳,让我坐在一边看着。姥姥把新鲜的西葫芦,用擦子擦成细丝,加一点点面粉,两个蛋,一点点葱末,一点点盐,调成糊状。

 


然后看着姥姥将一勺面糊倒进锅里,熟练的推开成圆形,翻面儿,眼看着一面已经变成了诱人的金黄色……

 


“糊塌子”现烙现吃才最好吃,搁时间长了味道就变了。等到姥姥把饼盛出来放到案板上,我就跃跃欲试的准备着了,只等姥姥叫我:拿碗来!我就屁颠屁颠的捧着我和妹妹的小碗走过去,吃之前先帮妹妹吹吹,怕她烫着。我小时候吃糊塌子我最喜欢蘸着醋和酱油汁儿吃。

 


一边吃着“糊塌子”,一边四合就院没了。搬进了楼房,家里还时不时做糊塌子,不过做“糊塌子”的人换成了妈妈……

 


现在,“糊塌子”成为家里周末常吃的早点,媳妇儿的手艺和我妈不相上下。如今,儿子端着碗在锅边眼巴巴的等着,我在餐桌旁悠然自得……
【讲述你不知道的北京】一块酱肘子,要好吃到什么程度,才能让慈禧太后天天想着念着,还特赐商家一块腰牌以便随时送进宫中?要是你能尝尝“天福号”的酱肘子,你可能就知道了。“天福号”始创于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是名符其实的中华老字号,其酱肘子的制作技艺,被纳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对北京人来说,“酱肘子”就等于“天福号”。每到立秋时节,“天福号”窗口前就会排起长长的队伍……甭管您是单啃、烙饼卷肉、夹春饼,饼皮随意,肉——必须得是天福号的酱肘子!270多年的历史,历经沧桑,几经沉浮,天福号的门店在变新,酱肘子的味道却“百年如一”: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皮不回性、浓香醇厚。   早年天福号做酱肘子选原料,只认京东八县的黑毛猪,而且只用前肘。这种猪肉瓷实、皮薄肉嫩,营养特别丰富。如今京东八县的猪找不到了,为了寻找符合做酱肘子的猪源,天福号派人跑了全国几十个省市,对肉源进行考察、筛选,最后确定四川内江、广元地区和北京顺义区为原料地。

 


走进酱卤制品车间。24口直径1.3米的大铁锅一字排开,就像等待检阅的士兵。天福号的酱肘子是门绝技,肘子出锅时肉既要软烂,形状又不能散,味道还要达到一种独特的境界。要想不塌锅,大小肘子要分开码,这也是门学问。  怎么保证在同样一锅料里用同样的时间做出同一个味儿来呢?看锅师傅们有一套“看、闻、听、尝”四字诀,什么时候旺火煮、文火焖,什么时候收汁,肘子的颜色、气味、味道、触感什么时候最合适,口眼鼻舌都得用上。 
天福号酱肘子最关键的就是酱汁。天福号采用独家秘方和特殊技艺调制了独特的老汤和酱汁。在每天生产后,从已经调制好的老汤和酱汁中各选留一桶,作为翌日的老汤和酱汁原料之引,以保证它们的正统品质。历经百年传承,从未间断,因此也就有了“乾隆酱汁传百年”的美誉。

 


虽然天福号的酱肘子肉皮酱紫油亮,但令人诧异的是——竟然一点儿酱油都没搁!“如果用酱油制作,就不是天福号了。”不能添加任何香精添加剂之类,是因为酱油的味道会影响酱汁的口感。  一句话:“不合格的产品绝不允许走出天福号大门!” 原料:猪肘一只。 调料:花椒、大料、绿青豆、葱、姜、蒜、草果、香叶、冰糖、捆肘子的细白绳。 做法:        1、洗净肘子、用小刀把肘子上的细毛脏泥刮净。2、将猪肘上的肉裹在皮内,用棉绳扎好。3、锅内放凉水下肘子,焯水使肘子内的血沫随着水温上升吐净。4、锅中做开水放入葱段、姜片、大蒜、老汤、月桂叶、草果、八角、小茴香、豆蔻、花椒熬制。5、将焯好的肘子从锅中捞出。6、开始炒糖色了,大家可以参考我这个比较细,锅烧热放少许油放入冰糖。7、小火待冰糖慢慢融化。8、将冰糖变成琥珀色,用竹铲子慢慢搅拌。9、冰糖变成酱色、要注意火候,不要太大。10、当出现大量气泡用有些烟产生,准备随时离火烹入开水,糖色就成功了。11、将糖色倒入熬制好的汤锅里。12、放入焯好的猪肘子,汤要没过肘子一点,大火烧开,烹入绍酒。13、转成中火盖盖。14、一小时后开盖加入盐、胡椒粉、白糖、酱油调味。  15、中火酱制半小时待肘子入味。16、待肘子皮肉出现枣红色,即可转大火收汁。  17、将肘子在大锅中翻个,并用勺子不断浇汤,保持皮肉一致。 18、最后大火收汁将肘子捞出,皮也没脱、肉也没碎,扎的挺结实,就成功了。 19、将锅中老汤烧热煮熟青豆,并收拢汤汁。 20、用剪刀剪去扎肘子的棉绳即可上桌食用了。
【讲述你不知道的北京】老北京就好这一口儿,提起来都流哈喇子。在北京,小吃不仅吃的是一“味儿”,更是吃的一种生活,一种悠然自得的态度。下文罗列了几种老北京的吃食,里面肯定有你中意的那一款。 1、面茶
极度推荐,太好喝了!他家的必须转着碗,吸溜着喝。地道!没有店也没有门脸儿,桌椅板凳都没有。到院门口基本就能看到有人站着喝面茶,店主是一对老北京夫妻,男的收费女的做面茶,一边喝一边聊特有感觉。(可以打包)再次提醒一定要上午去,这是每天卖完为止的。
2、炒肝
说起炒肝,绝对要推荐“炒肝赵记”。别看门脸儿不起眼,这味道是特正!炒肝的汁稠适度,碗里的料也特别足,这样的炒肝在北京绝对是上等水平。作为一个从小喝着炒肝长大的北京人,自从吃了他家的炒肝就没去过别家。
3、卤煮
“陈亨卤煮小肠”家的卤煮,汤浓料多,干净没腥味,慢熬细炖,特入味儿!火烧切井字刀,豆腐切三角,小肠、肺头剁小块,从锅里舀一勺老汤往碗里一浇,再来点蒜泥、辣椒油,热腾腾的一大碗,怎一个香字了得。再来点儿小凉菜、北冰洋、嘿,地道。
4、爆肚
爆肚冯,一个能把羊肚儿细分成14个部位的老店。菜品处理的干净,小料别提多棒了。爆肚儿鲜、嫩、脆,嚼在嘴里咯吱咯吱,香!老北京人对爆肚儿这口儿的爱和怀念,全能在这家店里找到。
5、铜锅涮肉
说起火锅,老北京的铜锅涮肉才是地道。聚宝源,一家永远在排队的店!羊肉片入口即化,不干不柴。小料醇香,吃到嘴里味道能拐三个弯儿。烧饼一绝,咬一口酥酥脆脆满口香。吃肉之前先来一瓣糖蒜,然后再吃涮肉,肉香更在味觉中显。虽说排队才能吃上,但作为吃货,等上那么一会儿也值了。
6、豆汁
老北京人都好这口儿。老磁器口豆汁店,绝对在豆汁里能拔得头筹。郭德纲有段相声说:在北京要想知道哪个是外地人,哪个是北京人,拉过来喝豆汁儿就知道了。喝了一口吐了的肯定是外地人,喝了一口还问有没有焦圈的肯定就是北京人。没错,一碗豆汁儿再配上俩焦圈、咸菜丝,真是没谁了。他家的豆汁儿,真是有一阵子不喝就会惦记的东西。
7、三不粘
三不粘,一道见功夫的菜。仅用鸡蛋黄和白糖做原料,经师傅几百次的翻炒而成,真是一道“手艺活菜”。三不粘似糕非糕,似羮非羮,形如满月,色泽金黄,蛋香扑鼻,令人欲罢不能。送入口中细品,香、甜、绵、软、柔、润、滑,当真的清爽利口。唇齿留香,妙不可言。它不仅色彩金黄,味道甘美,更令人称奇的是它不粘盘子、不粘筷子、不粘牙齿,这也正是它为什么叫“三不粘”的缘由。软软糯糯香香甜甜的味道,必须强烈推荐!
此外,京味小吃的代表还有豆面酥糖、酸梅汤、茶汤、小窝头、茯苓夹饼、果脯蜜饯、冰糖葫芦、艾窝窝、豌豆黄、驴打滚、灌肠等,每一个品种的吃法都蕴含着北京人特有的审美意趣,一种小吃就是一个故事。牵着心爱的北京大妞儿一起去细细品味老北京小吃,感受老北京地道的京味儿真是极好的! 【讲述你不知道的北京】灌肠是北京人爱吃的小吃,也是一种大众街头小吃。 
灌肠分两种:一种为大灌肠,用猪肥肠洗净,以优质面粉、红曲水、丁香、豆蔻等10多种原料调料配制成糊,灌入肠内,煮熟后切小片块,用猪油煎焦,浇上盐水蒜汁,口味香脆咸辣。   另一种叫小灌肠,用淀粉加红曲水和豆腐渣调成稠糊,蒸熟后切小片块,用猪油煎焦,浇盐水蒜汁食用。灌肠外焦里嫩,用竹签扎着吃,颇显特色。 
小时候最爱隆福寺的灌肠。能专程到隆福寺去吃灌肠的也并非多数家庭,因为往返一次的路费比一盘灌肠还要贵。灌肠最早的形状是圆柱形的、颜色是红的,乍看起来还真像“肠”,后来随着取消食品色素,颜色成了淀粉的原色。 
灌肠做的好吃与否取决于淀粉,一般用红薯粉或土豆粉、切的形状一边薄一边略厚的片状。再有蒜汁,必须要是用蒜杵砸出来的才吃的有味。 
真的要想品尝老北京的正宗灌肠最好还是要到隆福寺的“丰年灌肠店”。虽然叫“灌肠”,但其实只是一种淀粉食品的素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69851/833022265882.html

更多阅读

韭菜花酱的多种做法 老北京韭菜花酱的做法

韭菜花酱的制作材料:主料:韭菜花5000克调料:盐400克,酱油600克教您韭菜花酱怎么做,如何做韭菜花酱才好吃将韭菜花洗净磨碎,加入酱油和盐,密封7天后即可食用。地域不同做法可能不太一样。韭菜花的做法(酱)做法:原料:韭菜花500克 鸭梨丝、姜丝、

电饼铛摊煎饼的做法 电饼铛摊糊塌子的做法

 电饼铛摊糊塌子的做法爱华阅读配图  原料(两人份):  主料:西葫芦和胡萝卜各150克,面粉200克,鸡蛋两只;  配料:葱花、盐、鸡精、绍酒、熟芝麻,色拉油。  做法:  1.西葫芦和胡萝卜洗净擦丝备用。  2.小盆磕入两个

老北京麻酱爆肚的做法 老北京爆肚的做法

   老北京爆肚的做法  爆肚是北京风味小吃中的名吃,多为回族同胞经营。爆肚早在清乾隆年代就有记载。过去和现时,每当秋末冬初,北京的清真餐馆和摊贩就经营爆肚。北京天桥有“爆肚石”,门框胡同有“爆肚杨”,还有“爆肚冯”、

老北京蜜三刀的做法 老北京小吃蜜三刀怎么做

   蜜三刀是传统特色风味小吃,起源于北宋徐州知州苏东坡,清朝乾隆皇帝三下江南路过徐州,吃过蜜三刀后龙颜大悦,御笔手书“徐州一绝,钦定贡”,至此蜜三刀就正式成为宫廷御点,并加以改良,成为现在的北京名小吃。具有浆亮不粘,味道香甜绵

声明:《老北京糊塌子的做法 伴随北京人的“糊塌子”》为网友烟花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