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阻 盗汗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湿之研究

金匮要略开篇就是《痉湿暍》,其中湿类计五首,录之如下:

1、湿家身烦痛,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白术四两。

2、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麻黄半两,甘草一两,杏仁十个,薏苡仁半两。

3、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防己一两,甘草半两,黄芪一两一分,白术七钱半。生姜四片,大枣一枚。

4、伤寒{MOD}日,风湿相搏,身体烦痛,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桂枝四两,生姜三两,附子三枚,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白术二两,生姜一两,附子一枚半,甘草一两,大枣六枚。

5、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挚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白术二两,桂枝汤四两,附子二枚,甘草二两

以上是湿篇的五个处方。

湿、水汽、痰饮都是水在人体的泛滥,只不过形态不同,以前想把他们放在一起研究,现在还是分开了。

从张仲景对湿的归类看,湿是以关节的烦痛为主诉。从1 到5,患者的疼痛是从轻到重。只有3是以身重为主诉。这从前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家为病,一身尽痛,发热,身色如熏黄也。”

湿阻 盗汗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湿之研究

从形态上看,湿与水汽相比,湿流关节,水气充斥肌腠间。所以,湿是关节疼痛为主,水气是全身肿胀为主。

从3看,应该是湿与水汽并存。汗出恶风,为什么不用桂枝呢?

既然患者“身重汗出恶风”,说明一直在出汗,可是“湿”反而留在在了肌腠和关节里,产生疾患。而桂枝的作用是恢复人体缺乏的津液的,所以不能用桂枝。而黄芪对实表有专长,所以用黄芪。由于肌腠和关节都有水气(湿),所以用防己,白术,生姜,大枣。

从药量是分析。麻黄加术汤应该是急性发作的早期,所以用药的量就大,到了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的时候,应该是从急性发作期迁延到了稳定期,所以药量也相对的减少。特别是到防己黄芪汤的时候,很多的研究者都认为药量经过了后市医家的修改,我认为,后世医家的修改是可以理解的,疾病到了慢性期的时候,治病就应该慢慢的来,急不得。张仲景专门写了一段论“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发其汗,汗大出,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法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

到了桂枝附子汤等三个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0051/719780052884.html

更多阅读

小儿夜间多汗,盗汗,宝宝出水痘怎么办 小儿夜间盗汗

【小儿夜间多汗,盗汗,宝宝出水痘怎么办】小孩子晚上多汗怎么办,宝宝多汗食补小儿多汗指不正常的出汗过多。孩子多汗,中医认为大多是由于气虚引起的,可适当给予补气的中药或食疗。汗水湿衣,要及时换上干的内衣。验方法★补中益气丸适量

湿阻 体内湿气重怎样祛除

湿阻   【定义】   湿阻是指湿邪滞于脾胃引起的以全身困重乏力、胸闷腹胀、口淡纳呆、苔腻为主症的病证。多发于夏季梅雨时节,在我国东南沿海及气候潮湿地区尤为常见。   【范围】   西医学消化系统胃和十二指肠疾病以及其它

体虚乏力头昏耳鸣口渴盗汗该怎么治 耳鸣头昏的原因

1、主治表虚自汗,体虚易得伤风感冒方:黄芪25克、党参12克、白术12克、防风6克。2、主治体虚自汗,心悸气短、体倦方:黄芪15克 煅牡蛎25克 党参15克 麻黄根10克 浮小麦25克。一、虚损中-------阴虚的辨证论治:阴虚的症状:两颧潮红、唇红口干

更年期盗汗怎么调理 盗汗不可乱进补 适当中药调理

  盗汗是指入睡时汗出,醒后汗自止,除了气阴两虚,多见于阴虚内热。治疗以养阴清热、使热内消为主,可选用当归六黄汤、麦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方药。配伍多用生地、麦冬、地骨皮、桑叶等药,如热过重可加黄连,汗出量多加龙骨

产后盗汗 如何处理产后盗汗

  什么是产后盗汗?  部分妇女在产后出现不由自主的出汗,即使没有过多的活动,也是大汗淋漓,而且还非常容易在睡觉的时候出汗,醒来以后发现身上湿答答的。对于这种现象,称之为产后盗汗。盗汗见于很多的疾病,比如结核病,所以有的产妇怀疑

声明:《湿阻 盗汗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湿之研究》为网友蛊惑沵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