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车辆在中国的普及越来越高,如何让儿童安全乘车,成为一个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话题。很多可以说是很常识的问题,或者只要搜索一下就能得到答案,可人们往往就会忽视它。小编几乎每周都会看到有大人抱着小孩坐在副驾驶上的,也有小孩没有安全措施就站着或趴在后座上的。一旦遇到车辆碰撞,后果就别去想了。
安全气囊弹开速度高达320公里/小时,不是儿童头部所能承受的。
而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可以将孩子的死亡率降低71%。
这些其实都不是新闻了。
不久之前有过这么一个案例,一辆银灰色面包车在绿灯亮起后向前行驶时,后备箱车门突然打开,一名孩子掉了下来,而就在孩子准备爬起来时,紧跟其后的小轿车避让不及,将孩子撞到了车底。
在面包车停车后,副驾驶先下来一名女性,焦急地示意小轿车向后退,小轿车倒车后,面包车驾驶人跑了过来,抱起小孩子,几名目击者也跑过来查看小孩子的情况,之后,大家抱着孩子送医治疗。
万幸的是,孩子掉落后并没有被车轮碾压,只是面部被轻微擦伤。事发后,双方当事人将孩子送到医院进行了全面体检,孩子并无大碍。
类似事件在网上屡屡曝光
不可否认,孩子的安全也已经是中国家长们心中的头等大事,但是实际结果呢?数据显示,目前每年我国有超过1.85万名儿童死于交通事故,死亡率是欧洲的2.5倍,美国的2.6倍,而德国的这个数字更是仅为76人。如此痛心的差距原因就在于对儿童保护的措施和理念不同。
中国家长对于孩子的乘车安全,存在不少误区,比如:
误区1:让儿童单独留在车内
经常有家长临时停车后自己去买东西,把儿童留在车内。他们觉得,离开几分钟很快就会回来,不会发生什么事儿。然而,几分钟已经足够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实施盗车甚至拐带儿童的犯罪行为。长春曾发生一起盗车杀婴案件,犯罪嫌疑人就是利用家长离开车辆的短暂时间实施作案的!在炎热的夏季,车窗紧闭的汽车内气温会骤升,把孩子独自留在车内更容易发生危险。
误区2:让儿童坐副驾驶
有的父母单独一个人开车带孩子,认为让孩子坐在副驾驶位置,方便照顾。然而危险的是:一旦发生意外,副驾驶安全气囊瞬间弹出,对稚嫩的儿童来说,反而成了“致命气囊”!
误区3:带儿童乘车不开启儿童安全锁
小孩子活泼爱动,而且模仿能力强,小小年纪就知道如何开启车门,如果他们在行驶中不小心触动车门开关,很可能打开车门掉出车外。
误区4:怀抱儿童乘车
许多家长都以为,自己的怀抱才是孩子最安全的“港湾”,所以都喜欢抱着儿童乘车,殊不知,意外发生时,紧急刹车或是发生撞击时产生的冲击力,远远超出任何一个成年人的能力范围:
误区5:给儿童使用成人安全带
汽车安全带,都是按照成年人身高体重来设计的,儿童身材矮小,使用安全带时恰好从颈部绕过,这时一旦突然刹车或是发生撞击,儿童由于惯性向前冲出,安全带反而会给儿童造成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