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老腿先衰,很多人一上了年纪就会腿疼、膝关节疼,甚至影响了正常的生活,这可怎么办?别担心,腿部衰老也是有信号的,从现在起,多运动,纠正生活习惯就能防止腿部衰老哦!快来学学吧!
双腿太重要!全身压力集中于腿
双腿就像人体的承重墙。一个人50%的骨骼和50%的肌肉都在两条腿上;人一生中70%的活动和能量消耗都要由它完成;而人体最大、最结实的关节和骨头也在其中。
“人年轻时,大腿骨可以支撑起一辆小轿车,膝盖则承受着9倍于体重的压力,腿部肌肉也要经常与大地的引力进行搏斗,保持紧张状态。所以说,坚实的骨骼、强壮的肌肉、灵活的关节形成了一个‘铁三角’承受人体最主要的重量。”卫生部老年医学研究所原所长高芳堃教授解释说。

双腿还是身体的交通枢纽。两条腿有人体50%的神经、50%的血管,流淌着50%的血液,是连接身体的大循环组织。只有双腿健康,经络传导才畅通,气血才能顺利送往各个器官,特别是心脏和消化系统。可以说,腿部肌肉强劲的人必然有一颗强有力的心脏。
由此,美国科学家认为,从走路便可判断人的健康状况。如果一个70岁~79岁的老人一次可步行约400米,就说明其健康情况至少能让他多活6年。老人每次走的距离越长,速度越快,走得越轻松,那么他的寿命就越长。
30岁后肌肉流失,腿开始衰老
美国政府老年问题专家夏克医师表示,从20岁开始,如果不积极运动,每10年可能丧失5%的肌肉组织。同时,骨骼中有“钢筋”之称的钙也会逐渐流失,人的骨关节,特别是髋关节和膝关节会出问题,比如容易摔倒骨折。老人骨折容易导致股骨头坏死,长期卧床,继而引起褥疮、尿路结石等并发症,甚至诱发脑血栓。有15%的病人甚至会在骨折一年内死亡。
此外,医学上认为,人体肌肉含量自25岁开始,就会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减少,肌肉力量也会明显下降,这种肌肉含量和力量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的现象被称为肌肉衰减综合征(Sarcopenia)。肌肉衰减综合征不仅影响人们的体力活动水平,还加速骨质疏松、骨性关节炎等疾病的发展,是导致老年人行动障碍和残疾的重要原因。2010年美国学者研究认为,肌肉衰减综合征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老年综合征”,美国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率在5%~45%之间,已经超过骨质疏松症带来的危害。
200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教授博茨博士报道:“30岁以后,每年肌肉流失1%~5%,而肌肉丢失30%将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丢失40%将威胁生命。60岁以后,每年肌力下降3%~5%,流失程度与年龄及是否康复训练有关。以一个体重70公斤的青年为例,30岁以后每年正常流失0.7~3.5公斤肌肉,在没有任何干预措施的前提下,当他60岁时肌肉累积流失将正常超过30%,这也意味着他将开始承受“腿老”带来的一系列风险。
7个常见的腿部衰老信号
1、腿脚不灵活
腿脚不灵活是衰老的最早特征。40岁以后,很多人感到腿脚不灵活,稍微多走点路,就像腿上灌满铅,发酸发胀,上楼梯也越来越费劲,没爬几层就气喘吁吁。而且步速越来越慢,偶尔走快点,会觉得腿脚不听使唤。
2、容易腰酸腿疼
女性一到了中年,只要站得时间一长,就容易腰酸腿疼。咳嗽时,腿还会出现放射性疼痛。如果小腿肚出现压痛更加要注意,说明肠胃已经开始罢工了。
3、静脉曲张
女性20岁以后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一旦腿上的血管突然非常清晰,弯弯曲曲像蛇一样,说明腿部血管出现了劳损。
4、抽筋次数增多
如果不是在运动后或因为受凉而抽筋,那就要注意了,这可能是骨质疏松的表现。还有些人会出现足跟疼痛,也必须要注意了。
5、双腿一侧发凉
即使夏天也总感到小腿肚凉飕飕的,有时还觉得从臀部开始到脚后跟,中间一条线都是凉凉的,这可能是血液循环不畅造成的,也可能和腰椎盘突出病变有关。
6、腿部肿胀
血液循环不好会导致腿胀,同时这也是心脑血管病或肾脏疾病患者常有的症状。静脉曲张。女性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20岁后就有可能发生。一旦腿上的血管突然非常清晰,弯弯曲曲像蛇一样,说明腿部血管出现了劳损。
7、髋膝关节疼痛
几乎所有关节都会随着年纪增大而变得脆弱,特别是髋、膝这两处关节。如果你发现在下楼梯、蹲下或跳跃时出现不适,甚至腿部有摩擦磨损、卡住动不了的感觉,说明关节已经急需保护了。
防腿衰老小妙招
1、迈开腿
坚持散步、快走、慢跑、走跑交替等运动,能使腿脚部位的肌肉、穴位、神经末梢等组织更多地接受刺激,既可促进腿脚部的血液循环,又能有效地将各种有益的信号导入相关的大脑皮层,大脑又把它传到各个相应的器官,从而调整机体全身功能,达到防病治病和健身抗衰的作用。进行运动时,其时间和运动量应根据自身情况而定,以运动时和运动后无明显疲劳不适感为宜,早晚各一次(以早8时和晚9时左右为佳)。
2、晒太阳
可保暖的同时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避免双腿钙流失,有效预防骨质疏松。
3、揉腿
呈站立位弯腰或坐位双腿下垂,先用双手掌指同时轻轻拍打双腿,由上至下,再由下至上,反复拍打数遍,再用双手握拳置于双大腿和腿肚处,旋转揉动数十次,尔后再重复拍打动作,一日数次。拍打按揉腿部肌肉,可促进下肢肌肉的血液循环,增强局部肌肉力量,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传导性,强化下肢生理机能,有益于强身健体和延缓衰老 。
4、扭膝
双膝并拢,屈膝微下蹲,双手置于膝盖上,先顺时针方向旋转30次,再逆时针旋转30次,反复三遍,扭完双膝后再稍事随意地活动活动肢体,如抖抖肢腿,或下蹲起立,或原地踏步等,一日数次。进行膝部扭动旋转,可增强膝部关节韧带等组织的血液循环和柔韧灵活性,可防治膝关节病变和活动不利,可使下肢强健有力,步履稳健。
5、暖足
人的双脚远离心脏,血液供应少而慢,加之脚部脂肪层薄而保温能力差,以及人体末梢血液循环差,天气转冷后首先是感到脚冷。脚下寒冷不仅影响双脚,而且会反射性地导致上唿吸道功能异常,使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致病菌就会乘虚而入,兴风作浪,就容易使人患感冒等疾病。天凉时所穿鞋袜应柔软暖和,睡觉时要扎好被头,并置一热水袋暖足(但应注意防止烫伤);天热时要避免冷风直拂脚部,以防脚部受凉而致病。
6、泡脚
传统中医认为,人的双脚是人体的三条阴经和三条阳经交汇之地,其中足少阴肾经行循足底,肾为人之根本,主人的生长、发育、衰老。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足,洗完脚后搓搓脚心,搓到发红发热为止,双足一泡一搓,容易打通足心涌泉穴,足上经脉一通,全身经络就通,对促进气血运行和新陈代谢,加快下肢血液循环,既可消除因一天活动所带来的下肢沉重感和全身的疲劳,又能祛病强身,祛寒防病,而且还能益精补肾,清心安神,促进睡眠,防止早衰。
7、老年人要勤剪趾甲
老年人需要勤剪趾甲以防止嵌甲和甲沟炎,要穿着优质柔软大小适合的鞋袜以防脚垫,不要站立过久和避免远行,以防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和下肢疲劳而致病,如果发生脚部不适或有脚病时,应及时医治、善待和保护好双足,延缓足衰老,使双足步履稳健。
8、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
年轻人需要及时纠正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和缺乏运动。落实到实际行动中,除了禁烟限酒、定期体检外,还得管住自己的嘴,迈动自己的腿。管住自己的嘴就是要控制饮食,饮食要适量,任何好东西都要适量,要根据每天活动的量,保证达到每天的需求水平。此外,工作压力大的年轻人在控制饮食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多运动。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