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牧草科名禾本科牧草科拉丁名Gramineae牧草科英文名Grass Family牧草属名赖草属牧草属拉丁名Leymus Hochst牧草属英文名Leymus天然牧草大赖草牧草学名Leymus racemosus (Lam.) Tzvel.=Elymus racemosus Lam.牧草英文名Racemose leymus牧草图片地理分布大赖草中国仅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蒙古、俄罗斯也有分布。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具长的横走根茎;秆粗壮,直立,高1米,径约1厘米,基部被黄褐色叶鞘,全株平滑无毛;叶片浅绿色,质硬,长20~40毫米,宽约10毫米。穗状花序直立,长15~30厘米,径1~2厘米,小穗轴节间长3~4毫米,每节具4~6枚小穗,小穗含3~5花,颖披针形,基部扩大,长12~20毫米,与小穗近等长,中间具粗壮的脉纹,第一外稃长15~20毫米,背部被白色细毛,内稃比外稃短1~2毫米,两脊平滑无毛。细胞染色体:2n=28,56。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大赖草生于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流域,海拔450~600米的河岸低阶地上的沙丘和沙地上,通常于4月初开始萌发,5月底至6月中旬抽穗,6月下旬至7月开花,8月结实,9月中旬开始枯黄,冬季残存良好。大赖草为适中温超旱生根茎型禾草,其根系极为发达,在土壤中常呈网状交错分布,延伸得很深且长,其横走的地下根茎具有较强的繁殖力,种子发芽率、幼苗成活率也高,为在严酷的条件下生存提供了良好的适应特性。抗逆性强,既能忍受40℃左右的高温,也能在-35℃左右的低温下安全越冬,耐盐碱、耐瘠薄。大赖草的生境主要是半固定沙丘和沙垄间起伏的沙地,要求生长地有一定的地下水供给。 大赖草常以优势种或主要伴生种出现在群落中,形成红皮沙拐枣 (Calligonum rubicumdum)一大赖草十羽状三芒草 (Aristida pennata) 和大赖草+蒿类 (Artemisia arenaria) 的沙质荒漠草地型,群落盖度小,仅10%~20%,植物种类贫乏,伴生植物不到20种。在局部地区的沙丘上还可形成单优势种的群落;在草原化的白梭梭 (Halomylon persicum) 荒漠草地中,与沙生针茅 (Stipa glaresa)共同构成从属的多年生旱生禾草层片。饲用价值青鲜时各类家畜均不采食,主要是冬季干枯后采食。据调查,在冬季降雪覆盖大地牧草缺乏的情况下,因植株高大、残留好,常见家畜采食它的花序、茎秆或扒雪采食其叶及根状茎。因此,大赖草可以解决部分冬季饲草的不足,也可作为初春青黄不接时的救荒饲草。质地坚硬,适口性差,为低等牧草。以上就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大赖草"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