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诞生伊始,男一号孙悟空的主角光环就不曾褪色,并经历了各种层次和不同意义的解读。
比如,在官场文化盛行的时代,有人从中读出了《厚黑领导学》,激辩猪八戒和孙悟空到底谁是好员工。这种实用主义的解读,除了能让领导迅速判断手下员工价值观站队以及天然职场洗脑之外,没什么好处。比如,还有人从中读出了女婿到底该选沙和尚还是猪八戒、孙悟空。这除了让二十多岁的女同志们迅速寻找到对应择偶标准之外,就是别有用心地简化矮化了男人的分类标准。对此,部分男性露出了意味深长的微笑。
当然,核心的解读还是孙悟空本人的政治立场,在广大读者朋友心目中,它到底是不是一只大喊着“freedom”的东方版无政府主义先驱猴?或者换句话说,孙悟空到底能不能被称之为“同志“?
源于石头,无父无母,来去自由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毛猴一只,又有了些许神通,身上便与生俱来有一种质朴的无政府主义特征,但是要上升到清晰地追求自由的理论认识,那恐怕花果山提供的养分还远远不够。
孙悟空的个人精神选择,从最早的草莽英豪到后来招安护送,上下半生分裂的核心点就出现在《大闹天宫》中,这是一个让早期造反派放下革命理想,关在山下闭门思过成为取经同志的关键转折点。五百年的时间成了革命意义宣讲团。
和去年周星驰的票房冠军《降魔篇》中被困五百年的暴戾魔猴相比,今年贺岁档的《大闹天宫》里的孙悟空是个和谐版,完美符合春节期间大量以家庭作为单位的观影人群的心理预期:他萌呆而不自知,自黑二百五且坚持说冷笑话不间断。讲义气明事理,关键时刻没有站错队,当有更庞大的镇压势力降临的时候,又会积极配合,主动寻求思想改造。只因为当年它的师傅说过“一切都是命数”。这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么?或者说信服宿命论的无政府主义者?
经历了五百年之后,孙悟空的个人选择,更多地偏向于《水浒》而非《勇敢的心》。在被唐僧招安之前,无论孙悟空多么上天入地藐视权威要求平等,更多地是待价而沽价高出手,遇到生命中的“贵人恩人”唐僧,翻身而拜,大叫一声师傅!从此安心护送师傅完成西天取经进修之路,回来之后建设大唐王朝的思想文明工作。最后位列斗战胜佛,也算是归为“老一辈革命同志”之列。
如果搞清楚孙悟空同志对于造反革命工作的不坚定性。我们就明白了《大话西游》片尾卢冠廷那首歌《一生所爱》响起的时候,至尊宝站在沙漠尽头此去莫回头的心理依据,这和塞林格《麦田的守望者》中:“一个不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事业英勇地牺牲,一个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事业卑贱地活着。”至少在逻辑上是一致的。牺牲了爱情的至尊宝总能赢得少年们的一捧热泪。但是到了塞林格手里,这句出自一位男同志中年教师之口,多多少少平添了几分反讽的意味。
既然搞清楚了孙悟空的阶级立场,那么余少镭兄所谓“毒性太强”,我倒觉得未必如此,要说“毒性”强,还有什么比得过我们一年一度免费观看的春节联欢晚会的吗?毕竟《大闹天宫》作为一部院线上映的商业电影,票房无论再高也不过是春晚的余兴而已。所以我更赞同廖伟棠兄的观点,既然《大闹天宫》在明确了自己贺岁片的身份属性之后,对国产神魔片打个三星也不算太过分。
其实谈起孙悟空的革命性,毛泽东是最喜欢用孙悟空来打比方的:比如在1957年7月9日,毛泽东在上海干部会议的讲话,借孙悟空的故事来抒发他对知识分子的某种反感说:“我历来讲,知识分子是最无知识的。这是讲得透底。知识分子把尾巴一翘,比孙行者的尾巴还长。孙行者七十二变,最后把尾巴变成个旗杆,那么长。知识分子翘起尾巴来可不得了呀!”
如果孙猴子和如来佛这组关系现在看起来还不清晰。那么我再讲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位被毛泽东称之为“北平和平解放,张先生第一功”的人,他叫张东荪,中国哲学家政治家。他在晚年被以“出卖国家机密罪”入狱,经过戴晴的反复推论考据出曾经在某个涉及“某社会名人”的政治案件中,毛泽东批示为:“在如来佛掌中。”而这位名人恰恰就是张东荪先生。
所以一旦搞清楚了《西游记》、《刘志丹》等小说和意识形态精神文明建设之间之间的复杂关系之后,也就能理解许骥兄在《香港人玩不了西游记》结尾所谓:“但是,到了这部电影里,我知道了孙悟空是谁。”之感叹了。
对孙悟空被改造的“解毒”还得回归到原著本身,在原著中,孙悟空同志就被写成了一个被五百年压坏了先前造反意志,在紧箍咒的配合下,洗脑成功的造反派。阔别了年少时的孟浪,众志成城一片丹心向阳开地走上了解放全唐朝人民思想境界信仰危机的康庄大道。
所以昔日的起义英雄,当负责招安的如来与唐僧携手款款走来的时候,孙悟空同志旗帜坚定地选择了为了唐某的进修事业而卑贱的护送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