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如何对待日军战俘 当了战俘如何保命

苏联如何对待日军战俘 当了战俘如何保命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美军和世界各国的军队一样并没有设立专门的如何当战俘的训练,更不可能重视这一课题。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权的进步,战争中军人怎么当战俘的问题已经被提升为跟如何打胜仗一样重要的地位。此次伊拉克战争,美伊双方就战俘问题进行过不止一次的相互指责,鉴于国内公众的压力,美国人自然比伊拉克人更看重被俘人员。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当美英联军突入巴格达后,被俘的7名美军士兵竟然全部获救,这7名美军士兵的获救固然有伊拉克兵败如山倒的因素,但是人们不得不惊异于这些士兵顽强的生存能力。
阴森恐怖的驻地
美军的战俘训练中心就设在北卡罗来纳州布莱格堡的麦卡尔兵营内。布莱格堡是众所周知的美国特种兵老巢,几乎所有的美军特种部队都驻扎在这里,但麦卡尔兵营,局外人甚至闻所末闻。这也难怪,麦卡尔兵营坐落在布莱格堡最偏僻处,是一个几近荒废的空降兵和滑翔伞驾驶员训练基地。放眼看去,能见到的人类活动痕迹只有一些风吹日晒已经开始脱落剥离的水泥平台,几幢破败不堪却阴气森森的房子和无数甚至连名字都叫不出来的毒虫。现在,这个荒废的世界却成了特种部队进行特殊训练的最佳场所,极其恶劣的生活条件,几近原貌的自然环境,再加上几分曾有人活动过现又废弃而产生的诡异感觉,最适合训练特种兵的作战技能和胆识了。数十年来,在布莱格堡当地军人当中盛传:麦卡尔兵营是一个冤魂齐聚之地,每到夜幕降临之后,那些冤死的魂灵就在兵营里四处游荡!许多通过训练中心的学员戏称:连厉鬼都没怕过,还有什么可怕的!
战俘训练中心诞生的背景
“山姆大叔”难忍其辱91年海湾战争刚开始的时候,美军和英军的飞行员战俘往往被伊拉克军民打得鼻青眼肿,被拉到电视台上亮相,承认自己的罪恶,然后又被伊军囚禁在重要的战略目标内当“人体盾牌”。甚至更有被俘人员被敌对政府一关押就是十几年、几十年,关押至死。这并非危言耸听:有关冷战时期被俘美军间谍飞行员至今仍被关押在俄罗斯的报道时有所闻;关于越战期间被俘美军现在还在越南某地做苦役的报道被一些美国媒体渲染得更是有声有色;有关美海军陆战队飞行员被伊军俘虏后一直关押在巴格达一不见天日地下室的报告更是甚嚣尘上。抛下这些报道本身有多耸人听闻不说,仅就这些报道使参战的美国大兵承受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至于美军地面部队特别是特种部队队员们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就更不难想像了。由于特种部队常常以小组的形式在敌后执行绝密的作战任务,所以他们沦为战俘的可能性比普通作战部队的官兵要大得多。面对这样的压力,只有受过训练的人才能从容应对。1993年,士官杜兰特在索马里摩加迪沙驾驶的直升机被击落遭俘虏,并且落入当地武装人员手中备受凌辱,可杜兰特居然挺了整整10天,最后成功获救。事后,杜兰特感慨万千,要不是接受过战俘训练的话,那么不死也疯了!1995年6月2日,美军飞行员奥格雷迪在波黑上空执行任务时被导弹击落。在接下来的6天时间里,在没有吃没有喝没有任何人愿意帮助他,并且在武装搜捕者不断搜查的情况下,他凭在战俘训练中心所学的生存技巧,靠吃草叶子,喝雨水,终于等到了救援的战友。后来,克林顿总统在白宫接见了奥格雷迪,并且向他敬了一个军礼,欢迎英雄回归。此时,奥格雷迪感慨至深地说了一句话:“感谢战俘学校的教官”!这些典型事例更加坚定了美国陆军的训练改革计划,在其新出台的训练改革中特别加入了战俘训练这一重要内容。
作战思想的“催化作用”进入新世纪,美军作战思想发生了新的变化,其传统的“非接触作战”暴露出达成作战的目标有限、全面适应战场环境有限、战损评估难度大等缺陷。因此,美军在其新的作战理论与实践中,突出了接触性行动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注重接触行动在攻防作战中的运用。并认为,“直接而有效的接触是其理想的作战行动中不可缺少的一步”。这种新思想的出台意味着陆军将有更多机会直接面对敌人。此次伊拉克战争,从美陆军的表现就可看出,这种新的思想已经付诸实践。据说在战前,为了确保攻伊倒萨战争的有利态势,不给伊军任何机会,美军地面部队及特种战部队进行了长期的各种备战训练,特别是有目的在战俘训练中心进行轮训,虽然战争结果比美军预先设想的要理想得多,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巷战,但战前美军根据历次战争的经验,特别是美军在摩加迪沙和首次海湾战争的作战经验,一旦美军与伊拉克军队打开近战巷战,那么遭伏击当战俘的可能性就不能排除。既然有当战俘的可能,那么当了战俘后怎么活命保命就成了最重要的技能了。为了磨练美国大兵当战俘的技能,美军绝密的战俘训练学校加班加点地训练了即将参战的美国大兵。结果证明这些训练是卓有成效的。

“战俘勇士”是怎样炼成的
为期3周的战俘训练内容绝对比遭遇“厉鬼”还恐怖!战俘训练课程的正式名称是“超压力灌输”,包含4大科目——野外生存、躲藏脱逃、积极抵抗、保命要紧。说得更具体一点,这些课目教人的是:一旦深入敌后与友军的联系被切断,怎么才能生存下去,怎么才能躲过敌人的侦搜,怎么才能在被俘过程中既进行抵抗设法不被俘虏,万一被俘在惨遭敌人拷打的时候不泄密又能保命。
野外生存与积极抵抗这两个课目就是让学员学会,在没有水没有粮食又处于敌对环境下如何活下去。在训练中,教官们当着学员的面大嚼一些奇形怪状的虫子,尽管一些学员们恶心得直呕吐,但最终还是学会把这些令人恶心的玩意权当成是“麦当劳”和“肯德基”的炸薯条来吃,因为活命要紧。通过这种手段来锻炼学员在孤立无援的环境中利用当地资源生存的能力。需要掌握的生存技能包括:熟悉贝、鱼、蛇、兽、乌、虫等的捕捉和野外烹调方法,并能够识别和利用;能够辨别食用植物、药用植物、有毒植物;懂得饮水净水法、取火要领以及使用帐篷或就地取材构筑防水、保温、防虫设施的方法等。在恶劣的环境中,经常会有人员伤亡和疾病发生。因此,生存训练的内容还包括外伤、骨折的简单治疗,发烧、中暑、咬伤、中毒、冻伤等的紧急处置的方法等。生存训练是在日常生活中无法体验的一种特殊训练,它需要设置补给不足、与外界联系中断的环境,让学员感受野外生存的恐惧与痛苦,培养学员的坚强毅力和自制能力。至于积极抵抗,非常明白,那就是不能束手就擒,但更关键的是不能鲁蛮行事,要学会保护自己消灭敌人。这种训练是由战俘的特殊性质决定的,既是战胜敌人的需要,也是保护自己、减少牺牲的需要。
躲藏脱逃与外语训练躲藏脱逃课目说白了就是怎么逃过敌人的搜捕,尽量不让自己落入敌人的手中。在这个课目中,教官们教大兵如何设法保持体力,在体力有限的情况下格斗的技巧,以及学会如何在地理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乘直升机出逃。为使训练逼真,学员们得跟那些装备了空包弹的教官们在丛林中周旋,而学员们接连几天吃不上任何的东西,喝不上水,当然更没有武器了!所以说,良好的体能是完成躲藏脱逃的基础。战俘训练中心学员每天早晨第一个训练科目,就是背负20公斤重的背包行军6公里,而后再操练其它科目。而海军陆战队学员最为辛苦,要求士兵背负130磅重的物资,在沙地和泥泞的道路上行军,在规定的时间内走完10公里的路程,并在途中穿插其它体能训练内容。通常情况下,学员的体能训练,首先是从肉体和精神疲劳程度较小的科目开始,然后循序渐进地进行。随着体力的提高,不断增加训练难度和训练时间。美军认为,这种严格的体能训练十分必要,通过实战更加证明了这一点。海湾战争中,经过战俘训练中心特殊训练的美军特种作战部队的一个突击小队深入伊军防线纵深160英里进行奔袭作战。得胜返回时,指挥官问一位年轻的士兵“感觉如何”,这位士兵轻松地回答说:“这如同我们在国内进行一次训练。”由此可见训练强度和效果的确非同一般。

为了更好地帮助自己脱逃,一定的外语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战俘训练中心的外语训练要求学员必须了解主要作战对象、最可能去的国家和地区的有关情况,其中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情况,还要了解种族、风俗、禁忌、宗教信仰、文化差异以及其它可能对执行任务产生影响的因素,而外语是了解、熟悉和掌握这些情况的主要工具。掌握一定程度的外语是每个学员的必修课。美国军方认为,作为一名在异国作战为主的学员来说,只有掌握一定程度的外国语言,才能真正了解那个国家的文化。海湾战争中,美军特种作战部队共向多国部队派出109个协调与训练小组,这些人员中大多数懂得一些外语。但美军方仍然认为:“部队的整体外语技能和受过外语训练的人数无法满足作战要求,今后要不断明确各军种在这方面的要求,确保训练外语人才所需的人力、物力。”
保全性命与心理训练如果逃不脱又抵抗无效的话,那么结果就是沦为俘虏被关进战俘营了。在这里学员接受的是肉体与精神折磨,目的是要“激发学员的生存潜能”,这是整个训练最核心的内容。在模拟战俘营里,扮演看守的教官们身着异国军人的军装(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制服),用带着外国口音或者干脆用外语对学员们怒斥喝骂,动不动就是一顿老拳(决不是花拳绣脚,而是真把学员们打得生疼),电击、灌水、不让吃东西、不让喝水、不让睡觉是家常便饭。由于这一训练过于逼真,以至于一些学员产生了恍惚,真觉得自己是战俘,教官是伊拉克看守!
在这个训练环节上,一名学员是否合格,除了要具有职业军人的基本素质,这种素质不仅表现在对各种军事技术、武器装备的熟练掌握程度上,更多的是表现在心理素质的差异上。外国一位研究特种作战的心理学专家认为,一名经过战俘训练中心培训的合格的步兵与一名未经过培训的士兵之间的差异,首先是心理特征上的差异,而心理特征反过来又影响其它方面的能力。他指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在敌占区进行生存和战斗活动;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没有水、食物和在与队友失去联系的情况下,顽强地生存下来。同样的情况在不同人身上所反映的效益是不一样的。”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对完成敌后生存的基本要求之一。
落入敌后的官兵通常是以单兵、小组或小分队的形式独立作战,任务特殊,环境艰苦,危险性大,作战和生存中经常碰到难以预料的困难和复杂的局面。因此,具有临危不惧、处乱不惊的心理素质,是完成任务的重要保证。战俘训练中心心理训练的主要方法基本上沿袭了特种部队的心理训练手段。一是让学员在十分险恶的环境中完成训练任务,克服恐惧心理。比如泰国特种部队经常在热带丛林地区作战,在平时训练时,学员们被要求和毒蛇作伴,其中有一个项目,是将学员用吊车送进放有千余条毒蛇的蛇池中,让学员用所学的技能来制服袭击自己的毒蛇,闯过200米长的蛇阵,从而克服恐惧心理。二是通过思想灌输和职业教育培养勇敢精神。以色列特种部队在这方面就做得很突出。此外,各国目前普遍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不断提高心理训练的水平,其中很多做法都是秘而不宣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0551/577322358028.html

更多阅读

如何对待职场压力 如何正确对待学习压力

如何对待职场压力现在的职场,人们的压力太大,工作节奏太快,工作量太重,工作时间太长,责任太大,一些人几乎不给朋友打电话,不 去参加同学聚会,没有时间真正的放松,很少与家人一起共享天伦之乐。尽管如此,人们依然充满了担心,从而,不断地充电而

美国如何对待法国大革命 美国对待流浪狗

美国独立可以算成是一场革命,它的理论基础大多来自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运动,例如天赋人权、生而自由、社会契约论等。可以说,欧洲大陆的启蒙运动为美国理直气壮地向英国夺权,提供了思想武器。比较有意思的是,先有思想武器的欧洲,革命来得比

声明:《苏联如何对待日军战俘 当了战俘如何保命》为网友知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