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癌还应治“心病”
治癌还应治“心病”,是因为癌症在很大意义上是由“心病”造成的。从治病求因的角度讲,应该解除患者的心理障碍对其配合心理治疗。很久以来,专家们在研讨癌症的病因时往往考虑的是物理因素、化学因素、遗传因素等,而很少有人把情绪作为致癌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对癌症研究的逐渐深入,情志在癌症病因中的地位受到临床医生的普遍重视,医疗专家们通过大量临床研究发现,严重的精神创伤,如亲人惨遭横祸而死,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长期的精神压抑,总是怀有不满情绪和不完全感的人最易罹患癌症。因为心理矛盾、冲突可引起机体的紧张状态,进而引起植物神经功能和内分泌功能失调,使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抗体产生减少,同时阻碍淋巴细胞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消除能力下降,使癌细胞突破人体防线而出现无限制的增生,最终导致肿瘤的发生。
国内一些学者对癌症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调查,发现曾受到精神刺激者占76%。有人对200例肾癌患者进行调查,发现这些患者都存在有长期情绪压抑和家庭不和等类似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提出:工作和学习上的长期紧张;工作和家庭中的人际关系不协调;生活中的重大不幸是心理致癌的三个重要因素。
中医在这点认识上似乎更高明一些,把怒、喜、思、悲、恐、忧、惊“七情郁结”,看作恶性肿瘤的重要致病因素,认为七情过激导致气机紊乱,升降失和,最终导致癌肿发生。《黄帝内经》指出噎隔(食道、贲门癌)的病因是“暴忧之病也”。元朱丹溪则认定乳腺癌是“郁怒抑郁,……遂成阴核”。

现代医学逐步认识到这一点,有人调查表明,乳腺癌是在极度忧郁悲伤或焦虑之后,大约一年左右的时间发生的。还有大量病例证实,在那些造成肿大精神创伤如亲人突然死亡,升级晋升受挫等等之后6~8个月,促发了肿瘤的产生。
心理因素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关系如此密切,除了提示我们注意保持精神健康、心理平衡,预防肿瘤之外,更重要的是应该强调“治癌还应治心病”,提高对心理治疗意义的认识。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
治癌还应治“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