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 邹忌与齐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

齐威王与邹忌

邹忌几乎伴随了齐威王政治生涯的一半,两人也早就超越了君与臣的老旧关系,这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两位搭档,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生活上都已经成为情同手足般的关系。

邹忌和齐威王

关于两人一起创造的辉煌也一直被后人铭记,故事还要从齐威王刚上任的时候说起,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是这齐威王却没有急着去树立威严;相反,他广开言路,欢迎有才能的人给自己进谏。当时一身抱负的邹忌当然不能错过这次的机会,他借讲琴理来谈治理国家,并指出,君臣间不应有相互不信任,应该做到上下一致。还告诉齐王不要在沉迷酒色,要广招人才,治理国家,扩张军备,提升自身实力。

齐王醒悟,封邹忌为相,辅佐自己。邹忌推行法家学术,主张制定法律,有了规定,原来逍遥法外的齐国恶势力和贪官污吏,变得无处藏身,老百姓一个不用受恶霸骚扰,一个也不用为贪官背负沉重的赋税,可以说天下一派太平。

邹忌还让齐王重视人才,无论出生贵贱,是否身患残疾,只要有才能都应该被任用,邹忌常常从生活中的事情总结出治国之方,他谏言的时候,因为把道理阐述的言简意赅,齐王在听的时候也懂得很快,知道邹忌要表的的意识。两人的交谈可以说没有隔阂,君王的政策能最快的传达给属下是极其重要的,再加上齐王为人也谦逊,知道自己有的东西不明白,有不懂的他丝毫没有架子,主动询问身边的人。

国家的兴旺最主要的是相互代表的势力间矛盾少,以齐王为代表的君王和以邹忌为代表的臣子之间,和睦相处,这样百姓才能真正享受福利,不然人家只顾自己窝里斗,哪有时间为别人着想。

成侯邹忌为齐相

邹忌是齐国的相,而田忌是齐国的将,正所谓将相不和,两者相争必有一亡,两人一直就感情不合,互相不把对方放在眼里,还喜欢互相猜忌,邹忌的部下,看着自己的主子这样烦躁,就来献计了。

田忌被陷害后,逃亡楚国

我的主人啊,你既然这么不喜欢田忌,那你可以利用一下齐王对您的信任啊,就说田忌骁勇善战,大王可以安排田忌率兵攻打魏国,而且无论结果好坏,主人您都是受益者。要是那田忌运气好,侥幸打了胜仗,那也是主人您的功劳;要是那田忌不幸被打败了,那么你的心头恨可就除了;如果田忌没有战死沙场,也一定会受到军法处置,这样横竖可都是死啊。

邹忌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一来自己的地位又能提升,而来要是能顺手灭了田忌这厮,那我可不是赚大发了,另外都不亏的买卖,成交成交,齐威王就派田忌打魏国去了。可哪知道,这田忌果然是好汉一条,三战全胜,这魏国眼看就要被齐国的田忌收复了,邹忌赶紧找部下商量,这小人的计策倒是充足,话说这部下,就派人带了二百辆黄金,去街市上招摇撞骗去了。

他找人帮着占卜,就谎称自己是田忌大将军的忠臣,我们家将军现在抗魏有功,名镇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现在我家将军还要做一件更大的事,您给我算一卦,看看这凶吉怎样。这算卦的也是耿直,你见过人家算卦那黄金换的吗,这前脚拿着钱想走,后脚就给抓了,在齐王面前说了这番话,好在田忌不光只会带兵打仗,脑子也挺机灵,听到这个消息,知道有人陷害自己,连忙逃到楚国避难,才免去一死。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 邹忌与齐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的是战国时期的邹忌告诉君王要虚心纳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这样才能成为受人敬仰,贤能的君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

文章塑造了齐国谋士邹忌胆识过人、乐于思考,并勇敢进谏的形象,表现了齐王知错能改的贤明品格,更是告诫天下君王都应该虚心接受批评意见,然后加以改进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推行王道,才能统一国家。邹忌身材高大,外表英俊。有一天他穿好衣服,在照镜子,然后问自己的妻子:“你说我和住城北的徐工两个人,谁美丽些?”“当然是您美啊,徐公比不上您的!”邹忌不相信,先后又问了小妾、外面来访的客人,都得到相同的回复。

一天徐公亲自来访,邹忌当然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他左右端详、比较。觉得自己比不上人家,从镜子里一对照,更加自愧不如了,他总结出,妻子、小妾、亲信会有私心,说的话还是要再三斟酌才可以听信。邹忌从这件事上总结出帝王所处的位置与自己相近,容易被周围的人蒙蔽了双眼,马上上朝拜见,齐威王一听这个例子有几分道理,想到身边的宠妃是偏爱我才说我好,手下的大臣是怕我才不敢提出意见。齐威王就下令让全城的百姓只要能当面批评我的可以有上等奖,能够通过上书向我进言的可以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众中议论我,并传到我的耳中的,都可以得到下等奖赏,规矩刚定下,百姓都积极进言;几个月后,偶尔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应为齐王做的很好,百姓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齐王也借此树立了威信。

邹忌讽谏的结果如何

邹忌从与城北徐公比美这件事总结出的经验教训,认为对帝王治国平天下也有促进作用,邹忌在向齐王进谏的时候,也没有单刀直入,而是巧妙的借用自己的亲身体会,通过类比的方式。

齐王听取意见,广开言路

从小家到大家,管理国家与管理家庭有异曲同工之处,邹忌不想让齐王的双眼被自己的地位、权势等因素蒙蔽了,这样的谏言方式一针见血,形象生动,效果极好。齐王也不是昏庸之君,当然接受了邹忌的好建议,他意识到广开言路的重要性,也立刻作出了回应,齐王下令全城百姓,每一个人都可以向自己提出批评意见。对前来进谏德的人非但不批评,还分不同的情况给予奖励。

事实证明,齐王纳谏后,齐国发生了许多变化,证明了邹忌的深谋远略,说明齐王之前的确存在不少缺点,老百姓、大臣、身边的人没有提出来都在邹忌计划之内。慢慢的谏言的人少了,说明齐王在听取建议后做了改变,取得了成效。又过了不久,几乎没有人进谏了,这表示齐威王完全纠正了过去的不不合理之处,而且赢得了城中百姓的信任和支持。

随着齐威王的积极纳谏,齐国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富足,自然更加依附于君主,君王获得更多的支持力,从一定程度上说,也便于齐王推行政策,在执行力上也有提高。这样齐国越来越强大,在战争中处于不败地位,在国家实力上也是当时诸侯国中的佼佼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0951/74449117225.html

更多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题含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一)《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1. 常州市(09江苏省)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和《成侯邹忌为齐相》,完成17~20题。(共12分)【甲文】  邹忌入朝见威王,曰:“……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题

一、1.本文选自《》,《战国策》是战国时()的()和()的汇编。初有《》《》《》《》《》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年()编订为()篇。邹忌,()时齐国人。《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史书。2.战国七雄指(齐)、(楚)、(燕)、(韩 )、(赵)、(魏 )、(秦)。3.历史散文有()()()三类。《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归纳 邹忌讽齐王纳谏ppt

一.文学常识《邹忌讽齐王纳谏》载于《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本文篇幅不长,写的是邹忌通过与徐公比美悟出了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威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的故事。它主题思想明确,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译文?赏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 译文 赏析《战国策》【题解】这篇写齐相邹忌,有自知之明,从而领悟到一个被偏爱者、敬畏者、有求者包围的人,可能因听不到真话而导致完全错误的判断。他用切身的体会劝谏齐威王,终于使威王听从。本文语言简洁,句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l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美丽。有天早晨,他穿戴好衣服,照着镜子,问他的妻子:“我同城北的徐公比,哪个更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

声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 邹忌与齐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为网友梦想天空分外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