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荣师17岁到20岁时跟刘师学八卦的经历。再接下来,就不必每天都带手了。荣师自己也要去工作了,只能每个星期往刘师家里跑,见了面再沾沾手,一直到25岁时刘老师去世为止共8年,加上前面学太祖长拳的5年,荣师跟刘师学艺共13年。
荣师的功夫就是这样练出来的,当时刘师爷有一种观念:打都打不跑的徒弟才是好徒弟。荣老师后来也继承了这种想法,所以年轻时的徒弟大多都被打跑了。后来,才恍然大悟,发现这种教学方法有问题,毕竟那是前辈们在旧社会的特殊环境下形成的观念。待到荣师年纪稍长的时候,才教的我们,我们才免了不少皮肉之痛,有时想想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缺憾似的,毕竟不是在难度最大的情况下训练出来的。
我曾经向荣师问起过刘师爷的习武经历。
荣师说,刘师爷全名叫刘炳锡,老家是山东乳山的,刘师爷最初跟当地的名师江乃林师傅,在拳房练了十一年的太祖长拳。没学八卦掌之前,外家拳的功夫就已经相当过硬。
有一回,宫宝田回山东老家做寿。因为江师与宫师是好友,为了给宫师助兴,便令自己的弟子们各自打长拳一套。弟子们打完拳之后,宫宝田只是说我的刘师爷打的不错。当时,江师心里很是明白,宫宝田都说不错的弟子那得绝对的出类拔萃,便说:你要喜欢便拿去作弟子。宫宝田当时兴致正高,便满口答应了,以他当时的名望,要是换了其它场合,别人怎么求他都没用。江师马上令我师爷磕头,这师就算拜成了。
宫师在老家一住就是三年,刘师爷也就跟他练了三年的八卦功夫。象宫师这般的高人,教人从不古板,每个教出来的徒弟各自的特点都不同,虽然核心的东西都是八卦掌。因为徒弟们先前的功夫都不同,而我的师爷是练长拳的,宫师便根据师爷长拳的特点,给他编了一个八卦的套路,内涵都是纯正的八卦掌功夫,只是里面包含的是刘师爷自己长拳的特点。记得以前董祖教程廷华的时候,也是根据他以前的摔跤底子而编的东西。因为内家拳最关键的东西是它核心的东西,外形是可以因人而异的。
刘师爷每天天还未亮,就往宫师处跑,因为有一段路程,便当成练功了,跑法也和常人跑得不同,是有专门的一步功法。跑到宫师的住处,外面还有许多练功的徒弟,于是便自顾自的练,宫师却还在房子里面睡觉。等觉睡好了,才出来看看,指点一下这个,再指点一下那个。
刘师爷每天如此的练着八卦掌,直到两年半之后,宫师看他八卦的功夫已经走出来了,便开始教他打手,也象后来刘师爷教荣师一样的教法。半年的时间下来,宫师就说,师爷的功夫已经成了,可以出师了。
后来,刘师爷说;其实当时宫师还有最出名的八大绝技准备教给他,适逢战乱,宫师有急事要入京,师徒俩才不得不话别。
因为好奇,我问过荣师,宫师的八大绝技是怎么样子的?老师跟我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用食指和中指夹在屋檐下,把整个身体的体重都吊住了,然后可以吊上一袋烟的工夫。另一个就是,用双脚的大拇指搭在凳沿上, 一站也是一袋烟的时间。我又很好奇,问荣师:内家拳不是讲用整体力吗,他用的都是梢节的力,那岂不是在用局部力。荣师说:这个绝技特别之处就在于此,身上的劲只会更整了,只是不知道怎么个练法,其奥妙之处连你刘师爷也不知道,因为当时他就差这个没学了。

听到这里只是觉得惋惜而已,又问为什么没有文字流传下来,荣师却说:以前的高手都不会著书立说的,只是将功夫口传身授下去,刘师爷也从来不著书立说。他们知道写出书来,没有老师亲自指导,功夫也是练不出来,反而误导了别人,所以要学就跟本人学,照书学就不必了。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内家拳功夫练的人比解放前多得多,懂真功夫的却少之又少的原因。我也是后来参加了工作之后,才知道原来宫师的名声竟是如此之大。以前总是听刘师回味起宫师时说:宫师的功夫谁也练不出来,那股神韵走的就是好。也不说怎么好。
后来,刘师爷从山东老家搬到了荣师家乡,也就是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自治区,才有了后来荣师跟他学拳的经历。
刘师最初被人取了个外号,叫“刘大巴掌”,因为四几年小日本进犯刘师山东老家时,被刘师碰上了,刘师使出八卦掌功夫,一下一个,把当时的村民都看呆了,刘师长得还高大,有一米七八,之后便传出“刘大巴掌功夫了得,打起人来一巴掌一个”的传言。
刘师以前脾气不好,爱打人,高高瘦瘦的,眼睛精亮,老了的时候身上的皮肉都是耷拉着的,可是皮肤和手却是细软细嫩的,巴掌上一个老茧也没有,又细又长。走哪手上都是拿根光溜溜的小棍,开门从不用手开,用棍把门轻轻一点,眼睛迅速往屋内一瞟,闪身就进去了。因为功夫好,走哪都受人尊敬,从不必干重活,尽是些看羊之类的轻松活。
荣师从小就看惯了刘师爷和人比试功夫。一回来了一个膀汉,浑身是劲,能用两个手指把200来斤的发动机给勾起来甩出老远去,还能一下把桌上的盘子给拍碎几个。听说刘师的功夫厉害,特意找上门来比试,问刘师能办到这些吗?刘师说:你看我的手就知道了,我肯定不行!但是我要打你却绰绰有余。膀汉不服,要比试,刘师一个穿掌就把他放倒在地。
那人连反应的机会都没有,摔了个晕头转向,知道自己的层次实在没法和刘师比,便拱手认输。
刘师不太爱说话,文化也不高,持着浓重的山东口音,但是正是这个原因他看问题更透澈,讲拳也讲的更实在,他常跟荣师讲:对方打过来,我只要双手一称,就知道应该给回对方多少力。那时他不讲听劲,而是讲称劲,从另一个方面更体现出,其内理的细腻程度。
刘师还常告诫荣师:功夫呀,要苦练,一定要练的扎骨才行呀。
刘师对八卦掌层次的要求是:空无。荣师说:刘师的走掌时,表面看起来,柔若无骨,静寂无声,搭手时,却时有时无,根本摸不着他的劲,你有时,他就无,你无时,他就有,和他比手时,老是摸空,脚上亦跟不上趟,身上稍微一紧就被他打出去。阴阳虚实的瞬间转换,快到了极点,对手被打出去的时候,感觉身上受到的劲道象被蛇钻洞一样难受,身体容易挥舞着出去,那是因为他的劲道在人身上,瞬间改变了很多个方向而导致的。
刘师还讲“透空”,身体透空,劲道才能透空,打人一沾就起,被打者毫无反抗:自己被打时,一化就出去了,不会受伤。
我后来见过荣师写的口诀:“脱身换影透空洞,鹰目猿神闪电急”。便是当时刘师功夫的写照。
刘师爷教荣师的时侯,有许多特别的练功方法。八卦初练时走的都是平地,步法渐熟,便改在凹凸不平的地方,也可能是斜坡上,烂泥地里,长满灌木的破树林子里。这些地方都走得随心所欲的时候,再回到平地和人比手岂不太轻松了。以前的老前辈们练八卦时,还要练轻功,每天在院子里搭好的,高矮不等的桩上蹦上蹦下的练习,或者在房顶上练习,在地上只要摸到一点东西就能飞身上房。或者是在栽满树的园子里放兔子,再让你去抓。
以前所谓的飞贼,都是经过这种特殊的训练,穿过到处都是障碍的树林子,象是百米赛跑一样,走直线似的直冲而过,所以,很不好抓。
我后来也见过荣师写的口诀:“卦变无端云风快,奇高凸凹泞泥地,蛇行神功步轻云”。这便是这一类功夫的写照。
后来,刘师爷年龄渐长,而荣师的功夫亦越发精湛越见火侯,八卦掌的真传逐一上身。从此,应付上门比武的差事便交给了他,艺成之后的比试,他竟从来都未曾输过,每次都是干净利索的把来人打倒了。师弟们的训练也是由他来带。他便变成了“二老师”的身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荣师的功夫才得于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