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与朱淑真 朱淑真与李清照 宋朝才华横溢的女词人 朱淑真与李清照

  朱淑真与李清照

  在中国宋代,有两个才华横溢的女词人,她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她们就是李清照和朱淑真。她们天赋才华,而且作词风格类似,所以后代经常把这两个人相提并论。

朱淑真画像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父亲李格非也是当时很有名气的文人,著有《洛阳名园记》。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也是当时名赫一时的文人。她和她的丈夫亲眼目睹了北宋王朝的巨变——靖康之耻,看到祖国山河破碎,国破家亡。不久之后,又遭受了丈夫病故的罹变。李清照从美好的幸福生活中一下子变得了孑然一身,她漂泊到了南方,过着凄苦的生活。

  朱淑真,是新安郡开国侯汪刚的妻子,因为两人性格不合,所以长时间分居。晚年,朱淑真在尼姑庵里,伴随着孤灯,度过了人生最后的一段日子。

  两人的词都是以描写闺怨见长,但李清照的词主要以哀愁为中心,她虽然对丈夫和公公有些埋怨,却在字里行间,都仍表达出了她对丈夫深深的爱意。到了后期,赵明诚病逝,她的词风又开始转变成为对国家败落的感慨。而朱淑真,因为和丈夫婚后的生活不甚融洽,所以她的词,大多表现为一种愁苦之感。在感情内涵上,朱淑真的词要表达的内容,比李清照的词更为苦闷一些。

  在朱淑真死后,因为她的词颇多禁忌,用词也比较大胆,相对与李清照来说,她显得更为豪放一点,不为当时世人所接受。所以她的父母,就把她的词作都付之一炬。因此,现存朱淑真的词并不多,仅留下《断肠词》、《断肠集》等若干。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大家对她的印象,不外乎著名的诗人,词作家等等光环,她的许多作品给我们后人以精神食粮。的确,李清照的词,婉约大气,很有韵味,读来朗朗上口,意境悠然,她可谓是宋代才女,美女。

李清照画像

  宋代时候,妇女地位还是很低的,在当时她能写出那么多好的诗词,和她的家庭出身有很大关系。她出身官宦世家,书香门第,从小跟随父母生活在京都汴梁,家庭环境优越,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官二代”,这决定了她的见识超过常人,也给她创作作品提供了灵感。

  要说起李清照的词,那可是超过了她的诗,她在词上可谓天赋异禀,文学作品在古代文学史上是占有一席之地的。早年由于家境富足,创作的作品自然免不了一些少女情怀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可是,中年丧夫,又没有子女,改嫁后婚姻仍然不顺,又离异,这是一个女人最大的悲哀,以至于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多了些许凄凉。

  作为一个女人来说,她的事业是成功的。家庭却是不幸的,晚年生活孤独,虽有一腔报国热情可是才华无处施展,满腔抱负无处释放。她和第一任丈夫赵明诚可以说是有共同语言的,可谓郎才女貌,她们共同创作了许多诗词歌赋,就因为这样,她也无法走出中年丧夫的悲痛和思念,别人也不好走进她的灵魂深处。晚年生活看似孤独落魄,可是李清照自己并没有觉得,至少她的精神生活是富足的。

  李清照年少出名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文学士大夫家族,父亲是李格,祖籍济南历下。从进士做起,开始步入官场。李格曾经做过苏轼的学生,他的仕途还算得意,进士出身到了刑狱,李部员外郎。是一个文官,本身非常有才学,家里面藏书典籍上万卷。李格的文章写得也很好,现在在曲阜还有一个石碑记载李格的文学成就。李清照的母亲是当朝状元王拱辰的孙女,所以李清照家世背景还算显赫。

李清照古画像

  李清照小时候就一直跟随在父母身边,受文化环境熏陶,耳濡目染。她的智商和领悟能力都非常强,从小就聪明过人,被前辈夸奖,说她小小年纪就能和大人一样,苏轼也非常看重这个小姑娘,觉得她有慧根。在朱弁《风月堂诗话》上都称赞过李清照才高博学。

  李清照小时候和父亲一起在汴京生活,住的地方是清净优雅,生活品质是典雅高贵。她生活在天子脚下,看遍了城市的繁华。这一切的情景都激发了她的创造热情,她开始在词坛上有了名气。比如《如梦令》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这首词让她在京城轰动,基本上没有读书人不知道李清照。

  李清照的反应能力也很强,读了《读中兴颂碑》后,能够立刻写出上佳之作,针砭时弊的评论朝政,总结安史之乱的历史教训,鄙视唐明皇。一个懵懂的少女能够有这番见识让很多人都汗颜,令人刮目相看。

  

  李清照的词

  李清照是我国两宋之际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她的一生丰富跌宕。起初她是一个生活安定幸福的女子,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热爱文学;可是后来金兵入境她的人生从此改变了,丈夫去世,自己从此流离失所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所以这位才女的词在这两个阶段有着两种不同的风格:前期欢快,后期愁苦。

李清照塑像

  前期李清照主要写天真纯情的少女,写她们懵懵懂懂的爱情、写她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期盼,在这之中也寄托了清照对与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正如《如梦令》中的少女,她将这位向往自由、渴望爱情的天真少女刻画得如此惟妙惟肖。前期的词语言清新自然,真实而又活泼。清照婚后生活美满幸福,与丈夫如胶似漆恩爱有加,《点绛唇》中扫描写的那位少女就表现了清照对与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后期清照的生活发生了大反转!金人入境导致国家危亡加上丈夫病逝,清照不得不离开故土,南迁逃亡。逃亡的路途艰辛,她丢掉了当初与丈夫一同收集的字画金石,孤苦无依的生活给了她极大的打击!此时清照的词风感情浓重。一首《孤雁儿》抒发了清照无尽的惆怅!这首咏梅词并没有描绘梅的姿色香气,而是把梅比作作者个人悲欢的见证,表现自己对亡夫的缅怀与怀念。

  不管前期后期,李清照的词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

  李清照的诗

  李清照是两宋时期著名的女词人,她的作品主要以词为主,诗歌相对而言较少。尽管如此,她的诗歌也有很独特的风格:与婉约风格的词不同的是清照的诗歌具有一种豪迈的气魄!颇有一种大丈夫的气概,诗歌中善于使用历史典故、借古讽今、想象丰富,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李清照画像

  举个例子来讲,《乌江》这首诗就表达了作者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诗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表现了一种宏伟的气魄;后面一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用了项羽不肯南渡的典故,表现了对项羽的钦佩,同时借此讽刺了南宋统治者的腐朽软弱!李清照的诗歌有着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营造出一种不一样的风格。《晓梦》这首诗就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色彩。诗人描绘出一幅自由自在的美好境界,当自己沉迷其中陶醉不已的时候突然清醒,发现周围的世界和梦幻中的“天堂”相距如此遥远,让人嗟叹!

  作为一位女子,李清照能有这样的广阔的眼界,如此豪迈的气魄,这让很多男人都赞叹不已呀!清照自小便生活在一个有书香氛围的大家庭,对文学有着极深的兴趣爱好。他的夫君赵明诚更是与他兴趣相投!清照由内而外透露这一种非凡的自信,以及后来丰富的生活阅历,我想这些都是她形成豪迈诗歌风格的原因吧。

  

  李清照南渡

  李清照到了青州没多久,金兵攻陷了这里。她和丈夫南渡江宁,逃命的人怎么能大车小车,望着一家的金石书画,古董玩物,她的心充满煎熬,看了一眼丈夫,他也是一样难舍。对他们来说,这些东西不仅仅是物件,而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倾注在这些东西上太多的情感。

李清照古画像

  但是金兵入青州,没有时间再犹豫了,赵明诚咬牙,最后看了一眼这些东西,牵着李清照的手,走出了拱门,掩上了再也不会打开的门。大量书籍印本和辎重物品失去了,原本以为这就是最大的损失了。但是一路南逃,画卷也开始成了负担,只能丢弃,没有落款的书画成了最先舍弃的,之后又丢弃了大件器皿,。

  最后只留了一些有名的画、珍本,这些东西足足有十五车,成了他们最后的财富,赵明诚和李清照看看彼此,再也不能丢弃了,于是想尽办法让这些物品跟他们一起到了东海坐船过江。这一年的奔波,他们终于到了江宁。

李清照与朱淑真 朱淑真与李清照 宋朝才华横溢的女词人 朱淑真与李清照

  安顿在这个无依无靠的城市,不过没有关系,李清照心想,我还有丈夫,和这十五车的书画珍本。但是他们没有料到,生活还可以这么艰难,第二年,赵明诚走了,再也不会回来了,这世界上就剩李清照一个人了。一夕之间,所有书画被盗。这让她崩溃了,当年和赵明诚千辛万苦保下来的,全部没有了,她写了《声声慢》,言语间凄凉沉郁,她仿佛预料到了自己也将随着丈夫而去。

  李清照名句

  李清照自幼出生在一个文学世家,加上自身在诗词方面的天赋,年少时便在文坛崭露头角。她的一生创作了很多耳熟能详的著作,但因为她个人的人生经历,她的作品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景象。前期她的生活环境优渥,所创作的作品都是阐述她热爱生活以及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而后因为国破家亡,她的作品中带着幽幽的惆怅之情。

李清照画像

  在李清照早期的作品中,《如梦令》是大家最为熟悉的两首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出自《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的两句话。当时词文所描写地是一夜春雨,词人自知院中花木会因为大雨凋落。第二天询问正在卷帘门的侍女院内的景象。马虎的侍女随口说道院中的海棠还如同昨天一样茂盛。听到侍女如此不经心的回答,李清照还是免不住心中对落花的惋惜,自言自语地重复着,你可知道,你可知道,庭院中的海棠花应是凋落所剩无几。绿肥红瘦这一词形象地将庭院中海棠花凋落的景象描绘在人们眼前,也深深透露出了词人对花朵凋落的惋惜之情。

  “满地黄花堆积,慌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是摘自李清照的后期作品《声声慢》中的一句同样关于花的描写。从李清照的词文中不难找出很多关于花的描述,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爱花之人。与上一篇词文中对于海棠花因为春雨的袭击凋落而引发的惜花之情不同,在《声声慢》中,词人看到堆积在地上的菊花,想起以前有丈夫能为自己摘花,而今物是人非,摘花人已不在,空留赏花人独自神伤。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1551/994624354462.html

更多阅读

李清照与李煜词风比较 李清照前期词风

李清照与李煜词风比较[摘要]李煜、李清照词题材的多样性,是与他们所处的时代及亲身经历有密切关系的。李清照和李后主虽有相似之处,但由于处于不同的时代,又有着不同的身份地位和生活境遇:一个是贵妇人,后来国破家亡,成了茕茕孑立的贵妇,

李清照《如梦令》与韩偓《懒起》 如梦令李清照拼音版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不仅化用了孟浩然《春晓》一诗,其实也化用了韩偓《懒起》(一名《闺意》)一诗:百舌唤朝眠,春心动几般。枕痕霞黯澹,泪粉玉阑珊。笼绣香烟歇,屏山烛焰残。暖嫌罗袜窄,瘦觉锦衣宽。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阵寒。海棠

人比黄花瘦:女词人李清照究竟有多美?

·黄梅戏《李清照》中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一起欣赏金石器皿。李清照一直被世人看作是一名美女词人,很少有人认为她是丑女作家。其实李清照究竟是美女还是丑女,史料上并没有记载。世人对她的容貌都是凭想像和猜测来理想化并加以美化的

摊破浣溪沙李清照赏析 浣溪沙 李清照 赏析

浣溪沙李清照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避寒无?这是一首反映贵族女子伤春情态的小调。运用正面描写、反面衬托的手法,着意刻划出一颗孤寂的心。上片首句写人,“髻子伤春慵

李清照爱情经历 李清照爱情故事

婉约派诗人李清照一生颠沛流离,可是却有一段悲壮的爱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李清照爱情故事,希望大家喜欢!李清照爱情故事女词人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恩爱缠绵、至死不渝的的爱情故事一直被后人传为佳话,虽然他们的爱情总是游走在

声明:《李清照与朱淑真 朱淑真与李清照 宋朝才华横溢的女词人 朱淑真与李清照》为网友秋风叶未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