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山汇聚必有气
众山皆小大为尊。众山皆大小为尊。
侧面图:罗汉打坐?朝天螺蛳?
侧看来脉
侧看来脉:在汹涌中脱卸煞气
艮卦白虎下砂:为佩刀?为笏?
穴场附近看案山、朝山,近景,笔架山中部:在乾卦,亥方。
穴场附近看案山原景
千丘万壑胸腹里,蛛丝马迹荆棘间。
巳丙龙入首,“丙丁猪鸡位”,酉方贵人砂,为印?为库?为鼓?
辛上起锋,文笔峰?
正面回望近景,穴位何处?
正面图,大处着眼
正面全景:罗汉打坐?朝天螺蛳?
再回首,正面局部近景
右边外山环护

水口下砂重重关栏
朝天螺蛳!
四山环抱中,独享那份尊崇与安详。
像、数、理三要素,是所有易术的基本骨架。
在堪舆实践中,对像的运用尤其重要。万物类像,在天成像,在地成形,只要是有真结作的风水之地,无论地力大小,到头都是要成型的。所谓寻龙点穴功夫,其实更多的是在千山万水中,厘清山水脉络,发觉山水意向,体会山水性情,这需要深入的长时间的观察和体验。也许几日,也许几月,甚至数年。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话说的再好不过。对一处疑似结作之地,只停留在此山中摸索,只能是瞎子摸象,如果遇到草木太过茂盛之地,身处其间,不见天日,何来驾驭感?所以必须从大处着眼:顺看逆看、侧看正看、远看近看,仰望俯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方可取得一致的真正的类像,有了全局的驾驭感,最后以自然法则和生活常识点穴取向,就可以变得更容易,也更准确,这样点穴立向的结果,自然符合理气要求。这并不需要太高深的书本知识,所以自古阴阳出民间。
千百年来,当地一直流传,此处有一穴好地。也曾有不少探索者深入其间,但没有一个是福人。我对此地,自感有了丰富生动的体验,但仍存几个疑惑,细节上还欠深入,再假以时日,自信可以一击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