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扫墓习俗的渊源

  中国人讲究慎终追远,与此观念相适应的有关祭祀活动曾多得不胜枚举。随着历史的推移,这类活动现已大多式微,唯有清明时节的扫墓,传承至今依旧不衰,因而被专家视为生命力量最为悠久的民俗事象之一。

  一般观点多认为清明扫墓的习俗是承袭寒食节的传统,“唐朝以前扫墓,都在寒食节期间。将清明与寒食节相混淆,大约起自唐朝;将寒食扫墓混淆为清明扫墓,大约也只是从唐朝才开始”(陈久金、卢莲蓉《中国节庆及其起源》,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89)。

清明节扫墓习俗的渊源

  那么寒食扫墓的习俗又是从何时开始的呢,这又是一个宋代以来就争论不休的问题。

  宋人欧阳修谓:“五代礼坏,寒食野祭而焚纸钱。”(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换句话讲就是寒食扫墓的习俗是从五代才开始的,而且这是礼制废弛的结果。

  其后有人指出,寒食扫墓的习俗至少在中唐时已经流行,根据是宪宗元和七年(812)诏:“常参官寒食拜墓,在畿内者听假日往还,他州府奏取进止。”再往后,又有人注意到《旧唐书·玄宗本纪》里“寒食上墓,宜编入五礼,永为恒式”的记载,便以寒食扫墓始于盛唐玄宗时作为定论,如《湖广志书》称:“墓祭,士庶不令庙祭,宜许上墓,自唐明皇始。”这一结论影响很大,不少介绍清明扫墓的著述都予沿袭。

  有人从《唐会要》卷二十三《寒食拜埽》里查出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宜许上墓”诏令的原文:“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世相传,浸以成俗。士庶有不合庙享,何以用展孝思?宜许上墓……,仍编入礼典,永为常式。”由此可见,这道诏令只是运用法令的形式,对已在民间流行的寒食上墓风俗给予认可,而非该习俗的起源。

  民间传说中寒食扫墓的源头,则有两说。一说三国时诸葛亮治蜀,深得人心,但他去世后朝廷却没有为之盖庙,于是百姓在寒食期间于田野道路上拜祭。其后朝廷自省措置不当,正式附祭诸葛亮于先祖(刘备)庙,但寒食野祭的风俗却已经形成,并演变为各人祭扫先人的坟墓;另一说则称寒食扫墓的习俗与寒食节同时形成于春秋时期,都因纪念隐士介子推而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1751/130180494144.html

更多阅读

壮族三月三扫墓习俗的资料

lantian31|Lv4|被浏览305次|来自问答电脑版检举|2013-05-28 9:28满意回答检举|2013-05-29 1:37一、壮族二次葬 壮族二次葬就是人死后,对于尸体分二次处理,即先将死者以棺材盛尸进行土葬,待三五年后死者身上的软组织腐化之后,掘墓开棺,把

清明节不可不知的习俗和禁忌

清明节不可不知的习俗和禁忌文/国际周易清明既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重要的追思先人、祭拜扫墓的重要节日,同时又是踏青赏春的重要时节。尤其国家在把清明节定为法定节日后,清明节祀祖踏青的意味更加浓厚。在清明小长假即

清明节扫墓作文400 清明节扫墓的感受作文100字

清明节扫墓的感受作文100字又一个清明节到了,我们胸前?带着鲜艳的红领巾,怀着悲痛而沉重的心情来到烈士陵园,缅怀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宁而英勇牺牲的战士,瞻仰他们的丰功伟绩。烈士陵园是那么庄严、肃穆,迎门两侧的松柏是那么挺拔

清明节扫墓作文400 清明节扫墓的作文300字

清明节扫墓作文300字四(1)班史家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到清明节,我就会想到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今天早上,我们全家早早地起来,取出准备好的供品、鲜花、纸元宝和冥币便启程去祖先的坟墓。早晨,晴朗的天气,虽没有诗

梦到清明节去扫墓 清明节扫墓的意义

清明节扫墓的意义落在春分后第十五天的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也称踏青节、扫墓节、三月节等。清明节是纪念祖先的节日,其中上坟扫墓是清明节的例行活动。扫墓祭祖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体现孝道的一种具体表现,基于以上的

声明:《清明节扫墓习俗的渊源》为网友绝代风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