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长江以南的地方,生长着一种植物,马蹄金。当你在山路旁边、山坡边上发现一种长得像马蹄的植物,那种植物就是马蹄金,下面为大家介绍下马蹄金的功效与作用。
马蹄金简介
马蹄金(Dichondra repens Forst.),别名小金钱草、荷苞草、肉馄饨草、金锁匙、铜钱草、小马蹄金、黄疸草,是旋花科、马蹄金属植物。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等地(含台湾地区),在贵州、广西、福建、四川、浙江、湖南等地有广泛分布,生长于海拔1300米至1980米的地区,多生在路旁、山坡草地或沟边,已经由人工引种栽培。
多年生匍匐小草本,茎细长,被灰色短柔毛,节上生根。叶肾形至圆形,直径4-25毫米,先端宽圆形或微缺,基部阔心形,叶面微被毛,背面被贴生短柔毛,全缘;具长的叶柄,叶柄长(1.5)3-5(6)厘米。花单生叶腋,花柄短于叶柄,丝状;萼片倒卵状长圆形至匙形,钝,长2-3毫米,背面及边缘被毛;花冠钟状,较短至稍长于萼,黄色,深5裂,裂片长圆状披针形,无毛;雄蕊5,着生于花冠2裂片间弯缺处,花丝短,等长;子房被疏柔毛,2室,具4枚胚珠,花柱2,柱头头状。蒴果近球形,小,短于花萼,直径约1.5毫米,膜质。种子1-2,黄色至褐色,无毛。
为苗族民问常用的一种治疗肝炎的草药,苗族药名“窝比赊溜”,为多年生匍匐草本植物,4-6月采收。味苦、辛,性微寒,主治肺经和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活血的功效,是一味资源丰富的苗族民间药材,有很好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马蹄金的功效与作用
马蹄金性平、味辛、无毒。有清热利湿、行气活血之功用。主治细菌性痢疾、慢性胆囊炎、感寒腹痛、色寒腹痛及中暑腹痛等。
单方验方:
1、治急性菌痢:马蹄金30至60克,水煎服。
2、治传染性肝炎:(1)黄疸型:马蹄金、鸡骨草各30克,车前草15克,溪黄草15克,水煎服。(2)无黄疸型:马蹄金、大青叶各30克,车前草15克,水煎服。
3、治感寒肚腹疼痛:马蹄金30克(aIhUaU.COm),捶汁和酒温服。药渣炒热之后敷肚腹疼痛处。
4、治色寒腹痛:马蹄金、积雪草、地胆草各30克,香附10克,共捶酒2两炖服。药渣炒温封脐下。
5、治中暑腹痛:马蹄金、积雪草、地胆草各30克,水煎加红糖服。
6、治跌打损伤及骨折:鲜马蹄金适量,捶烂敷患处。
7、治跌打损伤胸腹积痛:马蹄金‘30克,捶酒炖服。
8、治膀胱跌打积伤小便不通:马蹄金30克捶汁,冲酒少许服。
9、治周身浮肿:鲜马蹄金适量,捶烂敷肚脐,连用7至10天。
10、治小儿风痰结胸:马蹄金30克,捶汁,冲蜜服。
11、治中暑昏眩、不省人事:马蹄金、积雪草、天胡荽、生莲叶、地胆草各30克,捶烂取汁服。
本品常用量全草生品15至30克,干品10至15克。孕妇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