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初,正是大学精英教育的鼎盛时期。“天之骄子”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形容的正是那一代的大学生。

为了圆大学梦,无数未能进入大学围墙的60后、70后开始了在墙外的学习。自考、函授、电大,他们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跟上改革开放的脚步,改变着自己的命运。
查少刚,正是这不断前进中一位。
求学以外,査少刚的时间主要花在了授教之上。不论是初中语文老师、家庭教师,还是大学老师、企业讲师,查少刚通通当过。干完农活上学去尽管父亲是一所初中的校长,但由于母亲的户籍是农民,田一荒粮食就不够吃。因此,节假日里查少刚便得跟父母亲下地干活。
夏天是最辛苦的季节。为了躲太阳,父亲六点便会把查少刚叫起下田,十点收工,下午五点下田,八点收工。一季玉米收下来,手臂上全是划痕,苦上加苦的是给水稻打农药,得趁着叶子气孔张开时喷洒。于是,正午十二点,查少刚还得和父亲一道顶着烈日在田间劳作。
查少刚过着这样的生活,从初中走到了县城的中等师范学校。中专学校免学费,还发放饭票、菜票,因此,一大批像他那样中考成绩优秀但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学生选择此路。
“那时的中师什么都要教,什么都要学。”吹拉弹唱,风琴、二胡、笛子、吉他、葫芦丝他都会一点,晚会时还常常上台朗诵诗歌。文艺方面出色,体育上也不落下风。个子高高的他被选入学校篮球队,还因此得到比普通学生更多的饭菜供应。“当时也算是学校里的一个风云人物吧。”查少刚回忆时略带微笑地说。25岁挨了打1989年查少刚中师毕业,身为全国优秀教师而此时已经病退的父亲向继任校长下了 “教不好就让他去最远的村小”的军令状,方才把孩子保进了学校任教。初出茅庐的小查也没有辜负老查的信任,入校不久便凭着过硬的教学本领战胜本校其他语文老师,代表学校出战全县的优质课大赛。
刚刚走上讲台,査少刚就在教书之余参加了自考,那时的自考很是严格,而且市面上又买不到参考书。3年里,他不得不抱着教材反反复复地啃读。1992年,他成为了全校最先拿到中文自考大专文凭的人。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安逸的乡镇教师生活使他再也无欲无求。期间,虽担任了学校的团委书记,然而麻将却渐渐地充实了他业余的时光。
1995年,他25岁。一次,正玩麻将之时年老的父亲冲入房间,对着正在麻将桌上的查少刚一顿痛打,打醒了沉沦的小查。
1996年,他考到了省城的四川教育学院读本科,开始了人生中第二次求学。1998年,在他即将考上研究生之前,父亲去世了,没来得及看看儿子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乐而忘苦的考研之路全新的环境,全新的生活方式,深深吸引着从大山中走出来的查少刚。从同学那里,第一次听说了研究生这一新鲜玩意儿。这一次,他遇到了难题———是毕业回家去还是留下来?临出发时父亲对他的鼓励“好男儿志在四方,就是要去拼、要去闯”,这时发挥了巨大作用。他想留下来,考研究生了!可是,能考上吗?查少刚花了整整十天思考,预想着考研路上可能出现的种种困难。十天之后,他抱着新买的《许国璋英语》第一册出现在了人民南路川教院第二阶梯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开始和26个字母玩起了游戏。靠做家教补贴生活,整整两年,没睡过午觉、没逛过公园、没进过商场,甚至,为节约排队等候的时间,居然一个冬天没洗澡……从《许国璋英语》到《新概念英语》,再到《大学英语》,査少刚如饥似渴地积累着英语知识,最终达到哑巴英语的上乘境界。
1998年,他考上了西南交通大学,却因各种原因被退档,准备第二年考研的时间也所剩无几。这时,未及时返校的他也与以前的乡镇中学脱离了“关系”,没了“钱”途。为了生计,他把1999砍成两半:上半年做家教,骑着自行车奔波于成都大街小巷张家李户,赚足了下半年的生活费;下半年埋头复习,每天晚上学到两点,一直持续到考前两周。
农事虽久未触碰,可磨砺出的吃苦耐劳精神却没有忘记适时地熠熠发光。2000年,他收获的,不是粮食,而是西南财经大学发放的思政专业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总分406,英语80有余,证明了他的录取通知书没有一点水分。“现在想来考研似乎有些辛苦,但当时确实没觉得苦或累,每天都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每天都在进步,很兴奋。”査少刚如是总结他的考研历程。
收获颇丰的研究生生活2000年,已经三十岁的查少刚总算是正儿八经地走进了大学围墙。研一的课程很紧,加之辅修了二专业企业管理,他不敢有丝毫懈怠。“考六级、发文章、做论文是当时西财研究生的三大关口,必须要过好。”查少刚说的很轻松。不幸的是到了研一下学期,他的钱包又空了,不得不又开始了奔波:上家教、校外兼课、企业兼职……三年研究生生活,他忙的不亦乐乎,收获当然也颇丰:六级顺利通过,文章顺利发表,2001年2月结婚,2003年1月挣够了房贷首付买了第一套房子,2003年3月小儿子降生,2003年6月研究生顺利毕业,留校任教,毕业时还评为优秀研究生。六年来,查少刚成了西财学生的“查哥”,成了西财学生毕业前最应该再去听听课的老师之一。“努力工作,报效西财,报效祖国。”这是查少刚现在的愿望。
曾经梦想在围墙里听课的查少刚,正在帮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实现属于他们的梦想。“从没见过这样一个人,可以海阔天空恣意而谈;从未听过这样一种课,可以天马行空驰骋无拘。不是特殊的伫立,而是无意中的相识,我以为人生都可以像一座历史博物馆,于是这样的人,这样的课就成了博物馆里永远冰封的洞穴,不是黑暗,而是深邃迷离。”这是学生们听了査少刚的课以后说的话;“你可以怀疑我的水平,但请不要怀疑我的真诚!请记住:志当存高远,事须尽全力!”这是査少刚授完马克思主义原理后对学生所说的话。而他的人生经历,无疑是这句话最合适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