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哭长城 悲亡夫斥暴政 孟姜女最终哭倒长城?

在中国传统戏幕中,孟姜女哭长城以来以来都深受广大戏迷喜爱,传说孟姜女因为新婚丈夫被秦始皇征徭役修筑长城,最终埋骨长城底下,孟姜女千里寻夫,最终哭倒长城,那么历史真的是这样吗?哭长城这一事件又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孟姜女哭长城”是我国流传千古的古代民间传说,可谓妇儒皆知。为了纪念那位万里寻夫的孟姜女,山海关被后人认为是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并在那里盖了姜女庙,登临庙宇的游人,无不动容。但有人认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纯属虚构。因为被指定为“孟姜女哭长城”之地的山海关所有的长城是秦朝以后才筑起的,而秦始皇所筑长城距山海关北去数百里。历史上有过哭倒城墙的记载,但故事发生的时间比秦统一六国要早得多,因此和秦始皇根本没有关系。

唐末有一首《杞梁妻》,诗中说杞梁妻为秦国人,她去长城哭吊筑长城而死的丈夫,“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到了宋代广为流传的杞梁开始有了姓,但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说姓范,有说姓万,还有叫杞郎或喜良的。南宋郑樵曰:“杞梁之妻,于经传所言者,数十言耳,彼则演成万千言……”看来孟姜女哭长城是由杞梁妻的故事演变而来的,而故事最后大致形成于北宋年间。

孟姜女哭长城 悲亡夫斥暴政 孟姜女最终哭倒长城?

故事、传说毕竟代替不了历史事实,实际上并没有孟姜女哭长城这件事。但是因为这个故事的生动性与悲剧色彩,成了各朝各代人们借题发挥的素材。有种观点就认为,根据历代时势和风俗的不断变化,孟姜女哭长城也在不断变更。战国时齐都中哭吊盛行,杞梁战死而妻哭吊便是悲剧的材料。

西汉时,天人感应之说盛行,杞妻的哭夫便成了崩城和坏山的感应。到了六朝、隋唐间,乐府中出现送衣之曲,于是送寒衣的内容增加了。可见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顺应了文化演变的潮流,随各时各地的时势和风俗而改变,并在民众的情感和想像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

但也有人根本否定孟姜女即《左传》中的“杞梁之妻”,认为在封建社会,民不聊生,哭夫的题材并不少见,《左传》中也有记载,因此单凭哭夫就作出了论断,不能令人信服。还有的说,好端端的长城,竟然城墙被一位妇女哭塌了,过于荒诞。再说,齐国的孟姜女被捏造成秦国的孟姜女,攻打莒城被改为修筑长城,这是故意往秦始皇身上栽赃。

2000多年来,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以故事、歌谣、戏曲等多种形式流传于我国广大地区。其故事的真实程度早已被撇到一边,人们欣赏的是孟姜女身上那种坚贞不渝的爱情和对统治者的坚定的反抗精神,真是“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宋文天祥书孟姜女庙楹联)。

悲剧往往越能体现出人性的力量,国人喜欢大团圆,却也隐藏不了藏在悲剧之中的强大力量。故孟姜女哭长城自始成为千古绝响,流传后世。但是具体的事迹我们已经无从考证,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以上是用户分享关于悲亡夫斥暴政 孟姜女最终哭倒长城?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了,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2551/373840244880.html

更多阅读

《孟姜女哭长城》歌词 孟姜女哭长城原唱

《孟姜女哭长城》歌词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户晓。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普通老百姓的只能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歌曲叙述了秦始皇筑长城时一对新婚夫妻生死离别的故事。内容反映了孟姜女的苦难遭遇,全曲十二段词

孟姜女哭长城的真实故事 孟姜女哭长城故事

标签:杂谈孟姜女哭长城这个真实的历史故事一至在民间广为流传,深受人们的敬仰,就连汉高祖刘邦也很重視,派官员专访孟姜女未果,以为孟姜女不在人世,并下令在其出生地修建庙宇,并亲笔提名为“貞烈祠”。下面我將故事给诸位重述一遍:话说

孟姜女十二月调原唱 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古代家喻户晓的传说故事,也是中国四大传说故事之一。下面介绍这个故事的详细情节:相传在秦朝,有户姓姜的人家,种了一棵瓜,瓜秧顺着墙爬到姜家结了瓜。瓜熟了,一瓜跨两院得分啊!打开一看,里面有个又白又胖的小姑娘,于是就

声明:《孟姜女哭长城 悲亡夫斥暴政 孟姜女最终哭倒长城?》为网友弯了的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