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瘦西湖植物识别——春夏藤木手记
朱有伟
本篇介绍园区春夏季常见的木本小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植物
“碧桃”通常是作为各品种重瓣观赏桃花的统称,是果桃的变种或变型。瘦西湖园区常见的碧桃属于小型矮化种,株高2米左右,品种有:白花碧桃,花白色半重瓣,花瓣圆形。粉红碧桃,花粉红色。洒金碧桃,半重瓣,呈皱褶状,花瓣长圆形,在同一株、同一花甚至同一瓣上有粉白两色花,多为粉色或白色。垂枝碧桃,枝条柔软下垂,花重瓣,有浓红、纯白、粉红等色。紫叶桃(红叶碧桃),叶紫红,花深红色。寿星桃(矮脚桃),树形矮小,花有红有白,有单瓣和重瓣的。
碧桃(园区湖岸间植,绿地丛植,长堤春柳湖岸,桃花坞桃林)
蔷薇科李属落叶小乔木,是桃的变种,别名千叶桃花。碧桃原产中国,在中国有3000年的栽培史,汉代时传到波斯、印度,继而传至欧洲,后又传到日本。碧桃树高3-4米,树冠宽广而平展,树皮灰色,主干粗壮,小枝红褐色或绿色,光滑无毛,冬芽上具白色柔毛,芽并生,中间多为叶芽,两侧为花芽。叶椭圆状披针形,先端长而尖,表面光滑无毛,叶缘具粗锯齿。每年3-4月开花,先开花后展叶,花单生或两朵生于叶腋,花梗极短;萼筒钟形,绿色而具红色斑点;萼片卵形至长圆形,顶端圆钝,外被短柔毛,花瓣长圆状椭圆形至宽倒卵形。碧桃原种之花粉红或白色,单瓣。多数品种有重瓣单瓣之分,大多不结果,花型多,花色丰富多彩,是著名的观赏花卉。花期3-4月,果实成熟期因品种而异,通常为8-9月。
苏东坡在《过都昌》中赞曰: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水隔南山人不渡,东风吹老碧桃花。
(下图洒金碧桃)
紫叶桃(园区丛植或单植)
蔷薇科李属落叶小乔木,又名红叶碧桃,紫叶碧桃。原产中国,各省区广泛栽培。株高3—5米,树皮暗红褐色,老时粗糙呈鳞片状,小枝光滑红褐色。芽并生,中间多为叶芽,两旁为花芽,单叶互生,卵圆状披针形,春季叶紫红色,椭圆状技针形,花梗短,花重瓣、桃红色。核果球形,果皮有短茸毛。花期3-4月,果6-9月成熟。
在扬州瘦西湖可以见到玉兰有五种,即望春玉兰、白玉兰、二乔玉兰、飞黄玉兰及广玉兰。广玉兰是原产美洲的常绿大乔木,其叶片革质,与前四种玉兰相比区别明显。另有一种灌木形态的紫玉兰比较罕见。
望春玉兰 (园区道路旁)
木兰科木兰属落叶乔木,又名望春花、迎春树、辛兰,一般树高6至12米,树皮灰色或暗绿色;小枝无毛或近梢处有毛;芽卵形,密被淡黄色柔毛。叶互生,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急尖,基部楔形,有时近圆形,上面暗绿色,下面浅绿色,初被贴生绵毛,后变无毛。望春玉兰于早春2月先开花后发叶,萼片3,长约为花瓣的1/4,花瓣匙形,白色6片,只在花瓣外侧基部带紫红色,花期20天。《中国药典》1977年版,收载望春玉兰花蕾作辛夷来源之一。“辛夷”有散风寒、通肺窍,有收敛、降压、镇痛、杀菌等功效。
望春玉兰与白玉兰的区别(摘自井窥斋)有删改
一、花期不同:望春玉兰的花期稍早于白玉兰,白玉兰盛开时,正是望春玉兰凋残之日。
二、花朵大小不同:望春玉兰的花朵比白玉兰的花朵稍小。望春玉兰的花朵直径为6~8厘米,白玉兰的花朵直径为10~16厘米。
三、花被片不同:望春玉兰的花被片为九个,分三轮,外轮三个花被片退化变得很小,或者说花被片(或曰花瓣)为六个;白玉兰的花被片为九个,分三轮,且九个花被片近等长。望春玉兰的花被片外侧具一抹淡紫,白玉兰的花被片基部外侧具一抹淡红或几乎纯白。
四、叶形状不同:望春玉兰的叶片先端急尖或短渐尖,白玉兰的叶片先端宽圆、平截或微凹。望春玉兰的叶脉侧脉10~15条,白玉兰的叶片叶脉8~10条,且网脉明显。
白玉兰(长堤春柳西侧坡地,园区路旁园庭)
木兰科木兰属落叶乔木,别名望春花、玉兰花,原产于中国长江流域,现庐山、黄山、峨眉山等处有野生种群。植株一般高10米左右,主干明显,树体壮实,呈宽卵形或松散广卵形。冬芽密被淡灰绿色长毛。花先叶开放,顶生朵大,直立钟状,花白如玉,花香似兰,有时基部带红晕。花被9片,钟状。3月开花,6-7月果熟。叶互生,倒卵形全缘,嫩枝及芽外被短绒毛。玉兰叶在基部通常有托叶或附属物,托叶有两种,枝端芽末的托叶贴生于幼茎上与叶柄分离,呈覆瓦状;叶部托叶散生,瓦刀状,粘着叶柄基部两侧,芽伸叶长,托叶脱落,幼枝上残存环状托叶痕,此为木兰科树种的识别特征。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就有了培育玉兰花的记载。屈原的《离骚》中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就是以玉兰来喻人格的高洁。自唐代开始,玉兰、海棠、迎春、牡丹合缀成了“玉堂春富贵”,形成了中国园林特有的荣华富贵的景象。
白玉兰是上海市花,在中国约有2500年的栽培历史,为名贵的观赏树,于18世纪末传入西方。瘦西湖内白玉兰多在道路旁园林中,孤植或小片丛植,花期10天左右。
二乔玉兰(长堤春柳西侧坡地,园区路旁园庭)
木兰科木兰属落叶乔木,别名朱砂玉兰、紫砂玉兰。二乔玉兰为玉兰和木兰的杂交种,形态介于二者之间,可开二次花。花被片大小、形状、颜色变化较大,变异类型多。原产于我国华北、华中及江苏、陕西、四川、云南等地区。树高6-10m,小枝紫褐色,无毛,花芽窄卵形。密被灰黄绿色长绢毛;托叶芽鳞2片。花外面淡紫色,里面白色,有香气。叶倒卵形、宽倒卵形,先端宽圆,下渐窄成楔形。花大而芳香,花瓣6,外面呈淡紫红色,内面白色,萼片3,花瓣状,稍短。花期4月;果期9月。二乔玉兰花大色艳,二乔木兰是早春色、香俱全的观花树种。在瘦西湖所见到的“紫色玉兰”几乎全是二乔玉兰。
西方人认为二乔玉兰是拿破仑时代一位法国老兵的杰作。老兵退役后从事园艺研究,1814年至1820年间,他将白玉兰和紫玉兰相互授粉,杂交成了一个新品种。1827年这个新品种刊登在杂志上,1828年传入英国。所以,其英文名就以老兵Chevalier Etienne Soulange-Bodin的名字命名为“Magnolia soulangeana Soul”。
二乔玉兰与紫玉兰的区别
1.花期:白玉兰开花最早,先叶而发,花凋谢后新叶生出;紫玉兰的花期最晚,花叶同发或稍晚于叶而发;二乔玉兰的花期介于二者之间,先叶而发,且花期间新叶生出,花色从近白色到紫色。
2.枝叶花:紫玉兰:枝条具有明显皮孔,叶侧脉8—10对,花萼3片,花瓣6枚,紫红色,瓣片内面近白色。二乔玉兰:枝条光滑,无皮孔,叶侧脉7—9对,花萼花瓣无明显区别,共9片,外面基部玫瑰红色,上部及边缘为白色,内面纯白色。
3.花叶顺序:紫玉兰:花与叶同时或稍后于叶开放;瓣状花被片紫色或紫红色;叶片基部明显下延;花被片外轮与内轮不等,外轮退化变小而成萼片状,常早落。花苞的三瓣萼片不变,区别于二乔玉兰。二乔玉兰:花被片红色至深红色,外轮花被片稍短或为内轮长的三分之二,但不成二片状;花期延至出叶。花苞的三瓣萼片最后变成花瓣,较短。
飞黄玉兰(长堤春柳西侧坡地,园区路旁园庭)
木兰科木兰属落叶乔木,高可达10米到15米。花枝开展,先花后叶,花大单生枝顶,钟状,叶片呈圆锥形,花色明黄艳丽,香味浓,每年4月份开花,花期在1个月左右。飞黄玉兰是浙江省嵊州市的科研人员从白玉兰里的自然芽变中选育出的玉兰新品种,花瓣纯黄色,生长速度快。瘦西湖内的飞黄玉兰在4月中旬开放。
黄兰 白兰
木兰科含笑属中有一种著名的木本花卉叫做“黄玉兰”(学名:黄兰 ) ,原产喜马拉雅山及云南南部,是佛教“五树六花”之一。株高1至2米 ,花橙黄色,花瓣长卵状椭圆形,极香,其花和叶是芳香油的原料。在南方多植于园林或庭园,在北方常作盆栽观赏。夏季,扬州街头售卖的“玉兰花”就是由黄玉兰和山含笑自然杂交而产生的,人们常将它佩于衣服上或者戴在头发上,作为香饰。
金钟花(从长堤春柳至二十四桥的湖边,万花园的池塘边)
木犀科连翘属落叶灌木,又名黄金条、迎春条、单叶连翘、狭叶连翘、细叶连翘。原产长江流域,现除华南地区外,全国各地均有栽培。金钟花株高可达三米,茎丛生,枝直立,棕褐色,拱形下垂,小枝黄绿色,微有四棱状,髓心薄片状。单叶对生,椭圆形至披针形,先端锐尖,中部以上有锯齿,中脉及支脉在叶面上凹入,在叶背隆起。花期3 —4月,先开花后长叶,花1~3朵着枝腋生,花色金黄。
瘦西湖内的黄金条种植于水边林缘或土坡路旁灌丛中,株高多在一米以下。
迎春花(从长堤春柳至二十四桥的湖边,园中坡地或假山悬垂栽植)
木犀科素馨属落叶丛生灌木,别名迎春、黄素馨、金腰带,香港俗称串串。原产于中国北方,全国及世界各地普遍栽培。株高30-100厘米,老枝灰褐色,嫩枝绿色四菱形,小枝细长直立或拱形下垂,呈纷披状。叶对生,小叶3枚或单叶,叶卵形至矩圆形,表面光滑,全缘。花单生在上一年生的枝条上,先于叶开放,有清香,金黄色,花冠5-6裂,外染红晕,苞片小叶状,披针形、卵形或椭圆形,花期2-4月。因其在百花之中开花最早,花后即迎来春天而得名。
迎春花与梅花、水仙和山茶花统称为“雪中四友”。迎春花栽培历史1000余年,唐代白居易诗《代迎春花召刘郎中》以及宋代韩琦《中书东厅迎春》和明代周文华撰《汝南圃史》均有记载。迎春花是河南鹤壁市市花。
云南黄馨和迎春在形态上很相似,区别如下:
云南黄馨为常绿植物,枝细长拱形,柔软下垂,花和叶都较大,花冠裂片开展,长于花冠管,单瓣或复瓣。主要分布于南方;
迎春花冬季落叶(指长江流域,在华南也可常绿),小枝细长拱形,丛生,花和叶都较小,花先叶开放,花冠裂片较不开展,短于花冠管。只有单瓣,没有重瓣品种,分布至较北地区。
云南黄馨(小金山景区“枯木逢春”后陡坡,二十四桥“落帆栈道”黄石假山,“静香书屋”南门高地,园区其它坡地或高地悬垂栽植)
木犀科茉莉属常绿半蔓性灌木,别名野迎春、梅氏茉莉、云南迎春。原产于中国云南,长江流域以南各地。株高0.5-5米,枝细长拱形,柔软具悬垂状,断面为四棱形,常用做绿篱或坡地高地悬垂栽培。叶对生,三出复叶,叶片和小叶片近革质,小叶片长卵形或长卵状披针形,先端钝或圆,两面几无毛,叶缘反卷。花通常单生于叶腋,苞片叶状,倒卵形或披针形,花冠黄色,漏斗状,径2-4.5厘米,花冠管长1-1.5厘米,花冠裂片5-8枚,单瓣或复瓣。花期3—4月。云南黄馨开花比迎春花晚约半个月左右,花期则比迎春花长得多。
菊花桃(长堤春柳湖岸边、五亭桥南北湖岸边)
蔷薇科李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因花形酷似菊花而得名,是观赏桃花中的名贵品种。分布于中国北部及中部地区。其树干灰褐色,小枝细长柔弱,灰褐至红褐色。花生于叶腋,粉红色或红色,重瓣,先于叶开放或花叶同放。花蕾卵形,花呈菊花型,花瓣披针卵形,较细,一般29枚(22-32),有不规则扭曲,边缘呈不规则的波状;花萼红褐色偏绿,两轮。叶绿色略显灰,边缘略卷,椭圆披针形,叶缘细锯齿。花后一般不结果。花期3至4月。瘦西湖所种植的菊花桃,植株不大,高约1.5m,单植于湖岸边。
垂丝海棠(园区水岸、绿地丛植)
蔷薇科苹果属落叶小乔木,别称垂枝海棠。原产我国西南、中南、华东等地,四川最多。高达5米,树冠开展;树皮灰褐色、光滑。褐色小枝细弱,微弯曲,圆柱形,有疏生短柔毛。叶互生,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先端略为渐尖,边缘有平钝锯齿,表面深绿色而有光泽,背面灰绿色并有短柔毛,叶柄细长。花5-7朵簇生枝端,伞总状花序,未开时红色,开后渐变为粉红色,多为半重瓣,也有单瓣花,萼片5枚,三角状卵形。花瓣5片,倒卵形;梨果球状,黄绿色,果实先端肥厚。花期3-4月,果期9-10月。
宋代杨万里诗:“垂丝别得一风光,谁道全输蜀海棠。风搅玉皇红世界,日烘青帝紫衣裳。懒无气力仍春醉,睡起精神欲晓妆。举似老夫新句子,看渠桃杏敢承当。”明代《群芳谱》记载:海棠有四品,皆木本,这四品指的是:西府海棠、垂丝海棠、木瓜海棠和贴梗海棠。常见的垂丝海棠有两种,一为重瓣垂丝海棠,花为重瓣;一为白花垂丝海棠,花近白色,小而梗短。
瘦西湖园区将重瓣垂丝海棠作为观花树丛种植,花色艳丽,花姿优美。
樱花一般是指蔷薇科樱属中樱桃亚属和少数桂樱亚属植物。全球共有100余种,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的温暖地带,我国产45种左右,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南地区。全球有50多个野生樱花品种,中国占38个。瘦西湖园区的樱花主要是粉色的日本晚樱,在法海寺向东河道对岸有丛植的樱花,花开白色,花期初春,可能是东京樱花,亦或是日本早樱,不能确定。
日本晚樱(万花园“五亭茶香”对面樱花林群植)
蔷薇科樱属落叶乔木,别称重瓣樱花。原产日本,中国引入栽培。树高3-8米,树皮呈银灰色或灰褐色,有唇形皮孔。小枝灰白色或淡褐色,无毛。叶片卵状椭圆形或倒卵椭圆形,先端渐尖,边缘有尖锐的单或重锯齿,多少带刺芒状,表面无毛,背面沿叶脉有短柔毛。花3—6朵成伞房状总状花序,花序梗短;花先于叶开放,初放时淡红色,后白色。花柄有短柔毛;萼筒管状,带紫红色,外有短柔毛,萼片三角披针形,先端渐尖或急尖,边缘有细齿;花瓣顶端内凹;花柱近基部有柔毛;花瓣粉色,倒卵形,先端下凹。核果球形或卵球形,紫黑色,直径8-10毫米。花期4-5月,维持1周左右,果期6-7月。瘦西湖樱花多丛植于庭园建筑物旁或道旁列植,花大而芳香,盛开时繁花似锦。
牡丹(万花园洛春堂、簪花亭南部花圃、石壁流淙西花圃)
毛茛科芍药亚科芍药属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别称木芍药、花王、洛阳王、富贵花。牡丹原产于中国秦岭和大巴山一带山区,这一地区尚有野生单瓣品种存在。它在中国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史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史。高1-1.5米,分枝短而粗,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偶尔近枝顶的叶为3小叶,顶生小叶宽卵形,3裂至中部,裂片不裂或2-3浅裂,表面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有时具白粉,侧生小叶狭卵形或长圆状卵形。
牡丹花期在5月,花型大,单生枝顶,苞片5,长椭圆形,大小不等;萼片5,绿色,宽卵形,大小不等;花瓣5,或为重瓣,玫瑰色、红紫色、粉红色至白色,通常变异很大,倒卵形,顶端呈不规则的波状。牡丹根皮可入药,名曰“丹皮”。
牡丹与芍药形似类同,在古代,两者合称为“芍药”,至唐代以后始有区分。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因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在栽培类型中,以洛阳牡丹、菏泽牡丹最富盛名。唐代刘禹锡有诗《赏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在清代末年,牡丹曾被当作国花。河南洛阳和山东菏泽均以牡丹为市花。
牡丹与芍药的区别:牡丹是灌木木本,芍药是宿根草本;两者花型非常相似;牡丹叶片有裂,芍药叶片全缘;牡丹于5月初开花,芍药初夏开花。芍药原产于中国北部及西伯利亚一带,更耐寒。在英语和其他欧洲语言中,牡丹和芍药是同一个词。
琼花(水云胜概东侧琼花林,玲珑花界观芍亭旁,静香书屋南道路两旁)
忍冬科荚蒾属落叶或半常绿灌木,别称木绣球、聚八仙、蝴蝶花。分布于江苏南部、安徽西部、浙江、江西西北部、湖北西部及湖南南部。植株高度两米以上,枝广展,树冠呈球形。叶对生,卵形或椭圆形,边缘有细齿。4、5月间开花,花大如盘,洁白如玉。聚伞花序生于枝端,花序周围是八朵由萼片发育而成的不孕花,不孕花为五瓣,中间为两性小花,可孕。10、11月果实鲜红,核果椭圆形。
北宋初文官王禹偁作《后土庙琼花诗·序》:“扬州后土庙有花一株,洁白可爱,且其树大而花繁,不知实何木也,俗谓之琼花。因赋诗以状其异。”韩琦作诗赞:“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刘敞诗云:“东方万木竞纷华,天下无双独此花。”欧阳修在琼花观建“无双亭”,作诗赞曰:“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曾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
琼花为扬州市花(1998年),昆山三宝之一。自古以来有“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的美誉。琼花之名本是泛指开着美丽花朵的花卉。“琼花”亦写作“琼华”,古文中“华”即是“花”,而所谓琼者,即美玉也。
绣球荚蒾jiá mí(玲珑花界观芍亭旁,万花园东门向西,锦泉花屿向西路旁)
忍冬科荚蒾属落叶或半常绿的灌木,小乔木,别称大绣球、斗球、木本绣球。原产中国长江流域。树高3-4米,树冠半球形,枝条开展,冬芽裸露。叶对生,卵形至卵状椭圆形,肥厚光滑,表面暗绿色,背面被有星状短柔毛,叶缘有锯齿。夏季开花,于枝顶集成大球状聚伞花序,边缘具白色中性花。花期4-5月,花径18-20厘米,全部为不孕花,不结实。花初开带绿色,后转为白色,具清香,因其形态像绣球而得名。
绣球荚蒾树姿舒展,开花时白花满树,犹如积雪压枝,十分美观。其历史记载始见于宋,北宋时杨巽斋有《玉绣球》、《滚绣球》诗二首称颂绣球。其一曰:“琢玉英标不染尘,光含月影愈清新。青皇宴罢呈馀枝,抛向东风展转频” 。元、明、清三代都有咏木绣球的诗词。明·王世贞(1526-1590年)《金陵诸园记》载:杞园绣球花一本,可千朵。明·王象晋的《群芳谱》对绣球作了详细的描述:“ 绣球,木本皴体,叶青色,微带黑而涩。春月开花,五瓣,百花成朵,团圃如毯,……宜寄枝,用八仙花体” 。
忍冬科荚蒾属,共有3个变种:琼花、绣球荚蒾(原变型)和毛琼花。观赏时应注意木绣球与草绣球之分。草绣球为虎耳草科八仙花属植物,植株低矮,花色为红蓝两个色系。
紫荆(五亭桥南岸、万花园“五亭茶香”植物雕塑附近、园区道路旁)
豆科紫荆属落叶乔木,经栽培后常成灌木状,因“其木似黄荆而色紫,故名。”别称满条红、裸枝树、紫珠。原产于中国,南北分布较广。其植株为丛生或单生灌木,高2-5米;树皮和小枝灰白色。花紫红色或粉红色,细碎的花朵于老枝和主干上簇生,4—10朵成束,成总状花序,先于叶开放,以主干上花束较多,越到上部幼嫩枝条则花越少,花萼阔钟状; 5齿裂,弯齿顶端钝或圆形;花两侧对称,上面3片花瓣较小。单叶互生,纸质全缘,近圆形或三角状圆形,先端急尖,基部浅至深心形,两面通常无毛,嫩叶绿色,仅叶柄略带紫色。荚果扁狭长形,绿色,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喙细而弯曲,基部长渐尖,种子2-6颗,阔长圆形,黑褐色,光亮。花期3-4月;果期8-10月。《本草纲目》曰:俗名箩筐树,皮果木花皆可入药,其种子有毒。
“紫荆”常被人们用来比拟亲情,象征兄弟和睦、家业兴旺,源于典故【三荆】: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赀,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真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问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合财宝,遂为孝门。真仕至太中大夫。”0喻指兄弟。晋陆机《豫章行》:“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
唐杜甫诗《得舍弟消息》:“风吹紫荆树,色与暮庭春。”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花是洋紫荆,也叫紫荆花,但与紫荆不同。香港紫荆只能在热带和亚热带生长,在广东、福建、台湾、广西、海南、云南等地有分布。洋紫荆,别称香港兰、红花紫荆、红花羊蹄甲,为豆科羊蹄甲属常绿乔木。叶片有圆形、宽卵形或肾形,但顶端都裂为两半,似羊蹄甲,故有此名。花期冬春之间,花大如掌,略带芳香,五片花瓣均匀地轮生排列,红色或粉红色,十分美观。洋紫荆终年常绿繁茂,特适于做行道树;树皮含单宁,可用作鞣料和染料;树根、树皮和花朵还可以入药。
紫叶加拿大紫荆(玉版桥北岸向西路边、瘦西湖南线游览车道边)
豆科紫荆属落叶乔木,是加拿大紫荆的变种,原产美国,是集观叶、观花于一体的彩叶观赏树种。其主干明显。树高6至9米,冠幅8至11米,春、夏、秋三季叶色均为亮丽的紫红色,嫩梢一直呈瑰丽的红色。叶片心形,基部楔形。先花后叶,雌雄同株,春季开绯红色的花朵,非常亮丽,开花期从3至5月。瘦西湖园区有少量孤植。
天目琼花(万花园东门向西花圃,杨庄桥向北路边花圃)
忍冬科荚蒾属落叶灌木,欧洲荚蒾的变种。别称鸡树条、鸡树条荚蒾、佛头花。原产中国,发现于浙江天目山地区,因花着生于顶端,故又称佛头花。野生天目琼花分布于内蒙古、河北、甘肃及东北地区,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俄罗斯等国。树高2~3米,树皮暗灰褐色,小枝褐色至赤褐色,具明显条棱。单叶对生;卵形至阔卵圆形,通常浅3裂,具掌状3出脉,裂片微向外开展,中裂长于侧裂,先端均渐尖或突尖,边缘具不整齐的大齿,上面黄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脉腋有茸毛。复聚伞形花序,生于侧枝顶端,边缘一圈为稍大的乳白色不孕花,中央为两性花,外围不孕花每朵五瓣。花期5~6月。两性花果期8~9月,鲜红色。天目琼花的嫩枝、叶及果实可入药。
天目琼花与琼花的区别:
天目琼花植株相对较矮小;天目琼花叶掌状3出脉,琼花叶卵状椭圆形;天目琼花的花冠较琼花小,花冠边缘的不孕花数量多余8个。
欧洲绣球或天目绣球(万花园东门向西花圃,杨庄桥向北路边花圃)
欧洲绣球为忍冬科荚莲属落叶灌木,别称欧洲荚蒾、欧洲琼花、雪球。原产欧洲、北非及亚洲北部,我国有引种栽培。株高2至4米,枝浅灰色,光滑。叶近圆形,3裂或5裂,裂片有不规则粗齿,背面有毛,叶柄近端处有盘状大腺体。聚伞花序于枝顶集成球状,初开时为青绿色,后逐步转为素白色,所有的花都是不孕花,花期5~6月。
天目绣球为忍冬科荚蒾属落叶灌木,是天目琼花的变种。每年四五月份开花,花期一个月左右,花量非常大,所有的花都是不孕花。天目绣球与其原种天目琼花的生物学特性类似。
红花檵jì木(园区道路边、绿地上丛植或单植)
金缕梅科檵木属檵木的变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别名红桎木、红檵花。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印度北部。其树皮暗灰或浅灰褐色,多分枝。嫩枝红褐色,密被星状毛,越冬老叶暗红色。叶革质互生,卵圆形或椭圆形,先端短尖,基部圆而偏斜,不对称,两面均有星状毛,全缘,暗红色或暗绿色。花生于小枝端,3~8朵簇生在总梗上,呈顶生头状或短穗状花序,花瓣4枚,紫红色线形。花期4~5月,花期约30~40天,秋季能再次开花。花、根、叶可入药。
红花檵木由著名林学家叶培忠教授于1938年春在长沙天心公园发现并命名,该树是1935年春从浏阳大围山移植的野生植株。红花檵木是珍贵的彩叶观赏植物,湖南省重点保护植物,特产于湖南与江西交界罗霄山脉海拔100~400米常绿阔叶林地带。
在瘦西湖所园区内,红花檵木被密植成彩色矮篱,修剪成灌木球布置在绿地中,少数用于制作树桩盆景。
棣棠花(从长堤春柳至二十四桥的湖边,万花园的池塘边)
蔷薇科棣棠花属落叶丛生灌木,别名地棠、蜂棠花、黄度梅。原产中国华北至华南。高1-2米;小枝绿色,有纵棱。单叶互生,三角状卵形或卵圆形,先端渐尖,边缘有尖锐重锯齿,两面绿色,上面无毛或有稀疏柔毛,下面微生短柔毛。花单生于侧枝顶端,花瓣黄色,宽椭圆形,花期4-6月。棣棠花可入药有消肿、止痛、止咳、助消化等功效。
棣棠花分为单瓣棣棠花,重瓣棣棠花和白棣棠花。瘦西湖内种植的多为重瓣棣棠花,不结实,群植于水边、山石缝隙之中或间植于高大树木之下。
郁李(莲花桥北岸东向阳坡地少量栽种)
蔷薇科李亚科樱属落叶灌木,别名:爵梅,秧李。原产中国华北、华中、华南。高1-1.5米,树皮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条纹,嫩枝绿色或绿褐色,无毛。叶互生,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边有缺刻状尖锐重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无毛或脉上有稀疏柔毛,侧脉5-8对;叶柄无毛或被稀疏柔毛。花2~3朵簇生,花叶同开或先叶开放;花梗无毛或被疏柔毛;萼筒陀螺形,长宽近相等,无毛,萼片椭圆形,比萼筒略长,先端圆钝,边有细齿;花瓣白色或粉红色,倒卵状椭圆形。核果近球形,深红色,表面光滑。花期5月,果期7-8月。
瘦西湖所植郁李植株矮小,先花后叶,桃红色花朵繁盛如云,密贯枝条。
木香花(徐园听鹂馆前假山上)
蔷薇科蔷薇属常绿或半常绿攀援藤本植物,也称木香、木香藤、锦棚花。原产中国西南地区。木香花开放时香飘很远,是中国传统花卉。枝条可伸展6米以上,小枝圆柱形,无毛,有短小皮刺,老枝上的皮刺较大坚硬。复叶互生,小叶3-5,叶片卵状椭圆形或披针形,先端尖,边缘有细锯齿,表面绿色有光泽,背面颜色稍淡。花小多朵成伞形花序,着生于短枝先端,3朵至15朵簇,白色或黄色,单瓣或重瓣,有浓郁的芳香,花期4-5月,从开到谢约15天。重瓣花不能结实,单瓣花结球形果实,10月成熟后红色。
木香花除供观赏外,可摘下薰茶;糖腌渍后制成糕点,还可提炼配制香精,根皮可入药。不过,中药中的木香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不是这种花。瘦西湖的那株木香花攀援于假山上,春末夏初时,枝叶浓绿,白花重瓣,芳香浓郁。
锦带花(万花园锦泉花屿水边林缘,北门路边绿地坡地)
忍冬科锦带花属落叶灌木,别称五色海棠、山脂麻、海仙花。原产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高1-3米;枝条开展,树型较圆筒状,有些树枝会弯曲到地面,幼枝稍四方形,有2列短柔毛;树皮灰色。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顶端锐尖,缘有锯齿,表面脉上有毛,背面尤密,具短柄至无柄。花单生或成聚伞花序生于侧生短枝的叶腋或枝顶;萼筒绿色,长圆柱形,疏被柔毛,花冠漏斗状钟形,紫红色或玫瑰红色,裂片5。蒴果柱状,种子细小。花期4-6月,果期10月。锦带花枝叶茂密,花色艳丽,花期可长达连个多月。瘦西湖园区在湖畔群植,树丛林缘作花篱或点缀于假山、坡地。
万花园锦泉花屿水边种植的是红王子锦带花:其植株较矮,株高1至2米。嫩枝淡红色,老枝灰褐色。叶长椭圆形,整个生长季叶片为金黄色。夏初开花,花期自4月陆续开到10月份,枝条开展成拱形。聚伞花序生于叶腋或枝顶,花冠漏斗状钟形,花朵密集,花冠胭脂红色。北门附近种植的是花叶锦带花:株高2米至3米。株丛紧密,株高1.5至2米,叶缘乳黄色或白色,叶对生,长卵形,叶端渐尖。聚伞花序生于枝顶,萼筒绿色,花冠喇叭状,花色由白逐渐变为粉红色,由于花开放时间不同,有白、有红,使整个植株呈现两色花。
海桐(园区绿地路旁单植,多为灌木球状)
海桐科海桐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3米。别称海桐花、山矾、七里香、宝珠香、山瑞香。中国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广泛分布,朝鲜、日本亦有。嫩枝被褐色柔毛,有皮孔。叶聚生于枝顶,二年生,革质,嫩时上下两面有柔毛,以后变秃净,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上面深绿色,发亮、先端圆形或钝,常微凹入,侧脉6-8对,全缘。伞形花序或伞房状伞形花序顶生或近顶生,密被黄褐色柔毛,苞片披针形,花白色,有芳香,后变黄色;萼片卵形,被柔毛;花瓣倒披针形,离生;蒴果圆球形,有棱或呈三角形,多少有毛,果片木质,种子多数,多角形,红色。花期3至5月,果熟期9至10月。根、叶和种子均可入药。
紫藤(小红桥南、白塔晴云、落帆栈道)
豆科紫藤属攀援缠绕性落叶藤本植物,别称朱藤、招豆藤、藤萝。原产中国,朝鲜、日本亦有分布。植株干皮深灰色,不裂;枝较粗壮,嫩枝暗黄绿色密被柔毛,后秃净;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13枚,纸质,卵状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上部小叶较大,基部1对最小,先端渐尖至尾尖,嫩叶两面被平伏毛,后秃净。侧生总状花序呈下垂状,花序轴被白色柔毛;苞片披针形,早落,花芳香;花梗细,花萼杯状;花冠细绢毛,上方2齿甚钝,下方3齿卵状三角形;蝶形花冠,花紫色或深紫色。荚果扁圆条形,密被绒毛,悬垂枝上不脱落,种子褐色,具光泽,扁球形。花期4-5月,果期8-9月。
瘦西湖园区小红桥南、白塔晴云、落帆栈道等处园区假山边种植。白塔晴云园内的是白花紫藤。
粉花绣线菊 (园区路边、花径)
蔷薇科绣线菊属灌木,别名:日本绣线菊,粉花绣线菊(原变种),原产日本和朝鲜半岛。植株高1米左右,枝条细长,小枝近圆柱形,无毛或幼时被短柔毛,叶片卵形至卵状椭圆形,先端多渐尖;边缘有重锯齿或单锯齿,上面暗绿色,下面色浅或有白霜,通常沿叶脉有短柔毛.花序为宽广平顶的复伞房花序,生于当年生的直立新技顶端;花朵密集,密被短柔毛,苞片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花萼有稀疏短柔毛。花瓣卵形至圆形,先端通常圆钝,粉红色;雄蕊远较花瓣长;花盘圆环形,约有10个不整齐的裂片。蓇葖果半开张,无毛或沿腹缝有稀疏柔毛,花柱顶生,稍倾斜开展,萼片常直立。花期6—7月。
瘦西湖内粉花绣线菊花色艳,成片配置于草坪、花径或丛植庭园一隅,亦作绿篱,其花期正值少花的春末夏初,十分醒目。
毛鹃(园内路旁丛植)
杜鹃花是杜鹃花科杜鹃花属落叶灌木,又称山踯躅、映山红。杜鹃花种类繁多,花色绚丽。全世界杜鹃花约有900种,中国约有530余种,是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杜鹃花因“杜宇啼血”的典故而得名。传说杜鹃鸟乃上古蜀王望帝(杜宇)所化,至春啼鸣,杜鹃昼夜悲鸣,啼至血出乃止。杜鹃鸟口红,春时杜鹃花开即鸣,声甚哀切。古人误传其“夜啼达旦,血渍草木”。
瘦西湖内常见的是毛鹃,别称锦绣杜鹃,这是一种杜鹃花科杜鹃花属常绿或半常绿的灌木,作为路边绿篱种植。植株高度不超过50cm,分枝稀疏,幼枝密生淡棕色扁平伏毛,叶纸质,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顶端急尖,有凸尖头,叶表、叶背均有毛,以中脉为多,叶柄有毛,秋叶狭长,质厚有光泽。花期4~5月,花1~3朵顶生枝端,花冠玫瑰红至亮红色,上瓣有浓红色斑,轮状,萼片小,卵形,淡绿色,有细毛。花冠宽漏斗状,裂片5,宽卵形。花萼大,5深裂,边缘有细锯齿和长睫毛。
石榴树(玉版桥边,万花园内单植)
石榴科石榴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原名安石榴、若榴、丹若、金婴,原产于伊朗、阿富汗等国家,是人类引种栽培最早的果树和花木之—。高2~7米,小枝圆形,或略带角状,顶端刺状,光滑无毛。叶对生或簇生,长倒卵形至长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顶端尖,表面有光泽,背面中脉凸起,有短柄;花萼钟形,桔红色,质厚,顶端5~7裂,裂片外面有乳头状突起;花瓣与萼片同数,互生,生于萼筒内,倒卵形,稍高出花萼裂片,多为橙红色,也有白、黄或深红色的,花瓣皱缩。果实成熟后变成大型而多室多子的浆果,每室内有多数子粒;外种皮肉质,呈鲜红、淡红或白色,多汁,甜而带酸。花期6—7月,果期9—10月。
根据晋·张华《博物志》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安国、石国是西域古国名,属昭武九姓。安国在今布哈拉地区。石国在今塔什干一带。)石榴花色彩艳丽如火一般的颜色,中国人向来喜欢红色,满枝的石榴花象征了繁荣、美好、红火的日子。石榴果实外表美观,非常饱满,象征了多子多孙的美好景象,寓意子孙繁多、儿孙满堂。石榴花为西班牙国花。
藤本月季 (徐园莲池边的黄石假山上)
蔷薇科蔷薇属藤性落叶灌木,别称藤蔓月季、爬藤月季、爬蔓月季。原产于北半球温带、亚热带地区,中国为原种分布中心。藤本月季植株较高大,呈藤状或蔓状,姿态各异,短茎品种枝长1米,长茎种长5米,其茎上有疏密不同的尖刺。每年从基部抽生粗壮新枝,于二年生藤枝先端长出较粗壮的侧生枝。性强健,生长迅速,以茎上的钩刺或蔓靠他物攀缘。虽属四季开花习性,但以晚春或初夏二季花的数量最多,然后由夏至秋断断续续开一些花。花单生、聚生或簇生,花茎长短不等,花色有红、粉、黄、白、橙、紫、镶边色、原色、表背双色等等,十分丰富。花型有杯状、球状、盘状、高芯等。瘦西湖的那株藤本月季攀爬在黄石上,藤条粗壮,花期在春夏之交,粉花数朵簇生,芳香味浓。
月季(万花园道路旁、花圃丛植)
蔷薇科蔷薇属落叶或常绿灌木或蔓状与攀援状藤本植物,别称月月红、四季花,被誉为“花中皇后”。中国是月季的原产地之一。常见的月季为直立灌木,高1-2米;小枝粗壮,圆柱形;初生茎紫红色,嫩茎绿色,老茎灰褐色;茎上生有尖而挺的刺,刺的疏密因品种而异。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一般3~5片,宽卵形(椭圆)或卵状长圆形,先端渐尖,叶缘有锯齿,两面无毛,光滑;多数品种初展叶时为紫红色,后逐渐变为墨绿色。四季开花,花大型单生,有香气,生于枝顶,花色甚多,多深红﹑粉红,多为重瓣;萼片尾状长尖,边缘有羽状裂片。自然花期5至11月,春季开花最多,肉质蔷薇果,成熟后呈红黄色,顶部裂开,“种子”为瘦果,栗褐色。果卵球形或梨形,萼片脱落。月季的花及根﹑叶均可入药。
中国早在汉代就开始栽培月季。在18世纪左右,月季传入欧洲,经园艺学家与玫瑰、蔷薇反复杂交,逐渐培育出现代月季,简称月季。其亲缘关系极为复杂。蔷薇科中有三杰——玫瑰、月季和蔷薇,其实都是蔷薇属植物。中国人习惯把花朵直径大、单生的品种称为月季,小朵丛生的称为蔷薇,可提炼香精的称玫瑰。在英语中它们均可以统称为Rose。Rose正式登记的品种约有三万左右。蔷薇属下的200多个大品种在国外和中国台湾都被称作Rose(玫瑰)。《中国植物志》只将Rosa rugosa这一种称为玫瑰。其它统称为月季。
如今,国人常见的“玫瑰”其实都是现代月季,红色月季切花是情人之间必备的礼物,是爱情的象征。
将月季作为市花的城市有:北京、天津、南阳、大连、长治、运城、蚌埠、焦作、青岛、潍坊、芜湖、石家庄、邯郸、邢台、廊坊、商丘、漯河、安庆、吉安、淮安、淮北、淮南、胶南、南昌、宜昌、许昌、郑州、常州、泰州、沧州、宿州、衡阳、邵阳、阜阳、信阳、德阳、东台等。江苏沭阳、河南南阳、山东省莱州是著名的月季产地。
月季和玫瑰的主要区别:
1.月季叶少,3-5片,而玫瑰5-9片。2.月季刺少,玫瑰刺多。3.月季叶泛亮光,玫瑰叶无亮光。4.月季花较大,颜色多样;玫瑰花较小,一般为粉红色。
凌霄(小金山南门、枯木逢春)
紫葳(wēi)科凌霄属落叶攀援藤本植物,分中国凌霄和美国凌霄两种。湖南凤凰古城的南城镇享有“凌霄之乡”的美誉。
中国凌霄,别称紫葳、凌霄花,分布于黄河和长江流域和日本、韩国。其茎木质,表皮脱落,枯褐色,以气生根攀附于它物之上。叶对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9枚,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顶端尾状渐尖,两侧不等大,侧脉6-7对,两面无毛,边缘有粗锯齿。顶生疏散的短圆锥花序,花朵长4~5cm,花萼管状钟形,长2~2.5cm,裂片5,裂至中部,萼筒基部至萼齿尖有5条纵棱,质较薄,绿色,裂片披针形。;花冠漏斗状,内面鲜红色,外面橙黄色,裂片半圆形。蒴果长如豆荚,顶端钝。种子多数。花期6~8月,果期11月。
据我观察小金山南门围墙上和银杏枯木上攀援的均是中国凌霄(上图中国凌霄)
美国凌霄(万花园唐罗城西门考古遗址北,醉月飞琼水城门城墙上)
别称厚萼凌霄,分布于美洲地区。其形态上写中国凌霄相似,完整花朵长6~7cm,萼筒硬革质,先端5齿裂,裂片短三角状,裂较浅,长约为萼筒的1/3,萼筒外无明显的纵棱;花冠内表面具明显的深棕色脉纹。小叶9-11枚,椭圆形至卵状长圆形,先端尾尖,叶脉及叶柄上多细柔毛。花冠为细长的漏斗形,直径较中国凌霄小,橙红色至洋红色,内有明显棕红色纵纹,筒部为花萼长的3倍。花期7-10月,果期11月。
(下图美国凌霄)
中国凌霄与美国凌霄的区别:
1.花:中国凌霄的花冠筒较短,花冠直径较大。
美国凌霄的花冠筒较长,花冠直径较小。
2.叶:中国凌霄叶背无毛。
美国凌霄叶背被毛,沿中脉及侧脉及叶轴被短柔毛。
3.花萼:中国凌霄的花萼较薄,萼片绿色或黄绿色,有五条明显的纵棱,花萼5裂至1/2处,裂片大,披针形。
美国凌霄的花萼较厚,萼片棕红色或黄褐色,纵棱不明显,花萼5裂至1/3处,裂片短,卵状三角形。
金丝桃(园区湖岸、道路两侧的丛植)
藤黄科金丝桃属半常绿小灌木,又叫土连翘。原产中国华北至华南地区。株高0.5-1.3米,丛状或有疏生的开张枝条,小枝红褐色圆柱形,纤细且多分枝。单叶对生,纸质无柄、长椭圆形。花顶生,单生或成聚伞花序,常见3-7朵集合成聚伞花序着生在枝顶,花色金黄,花瓣五片,其雄蕊花丝呈纤细束状,灿若金丝,具披针形小苞片。花期6-7月,果期8月,果实及根供药用,果作连翘代用品,根能祛风、止咳、下乳、调经补血、并可治跌打损伤。
广玉兰(徐园门前、小金山“枯木逢春”旁、白塔旁、园区道路旁)
木兰科木兰属常绿大乔木,别名大花玉兰、荷花玉兰、洋玉兰。原产美洲,清朝传入中国,现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广为引种栽培。它是江苏省常州市、镇江市、南通市、连云港市;安徽省合肥市;浙江省余姚市的市树。树高20-30米,树冠圆锥形,树皮淡褐色或灰色。枝与芽有铁锈色细毛。叶厚革质,互生,长椭圆形,先端钝或渐尖,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密被锈褐色短绒毛,叶边缘微反卷。花单生于枝顶,有芳香,白色碗状,形如荷花,花被片9-12,萼片花瓣状,3枚,花期5-6月。
中国当代作家陈荒煤写有《广玉兰赞》,此文改写后被编入江苏教育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中,题为《广玉兰》。瘦西湖景区将广玉兰作为行道树和庭荫树,多孤植或成排种植。其树姿雄伟壮丽,叶大荫浓,花香馥郁。广玉兰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是净化空气的好树种。
石楠(园区绿地,路边单植或丛植)
蔷薇科石楠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别名:红树叶水红树、细齿石楠、千年红、扇骨木。主产长江流域及秦岭以南地区。石楠(原变种),高3-6米,有时可达12米;枝褐灰色,全体无毛。叶片革质,长椭圆形、长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先端尾尖,边缘有疏生具腺细锯齿,近基部全缘,上面光亮,幼时中脉有绒毛,成熟后两面皆无毛,中脉显著,侧脉25-30对;叶柄粗壮,幼时有绒毛,以后无毛。复伞房花序顶生,总花梗和花梗无毛,花密生,萼筒杯状,萼片阔三角形,先端急尖,无毛;花瓣白色,近圆形,外轮较花瓣长,内轮较花瓣短。果实球形,红色,后成褐紫色,有1粒种子;种子卵形,棕色,平滑。花期4-5月,果期10月。
红叶石楠是蔷薇科石楠属杂交种常绿灌木的统称,因其新梢和嫩叶鲜红而得名。叶革质,长椭圆形至倒卵披针形,春季新叶红艳,夏季转绿,秋、冬、春三季呈现红色,霜重色逾浓,低温色更佳。春秋两季,红叶石楠的新梢和嫩叶火红,色彩艳丽持久,极具生机。在夏季高温时节,叶片转为亮绿色,给人清新凉爽之感觉。
瘦西湖园区的石楠树多种植在路边绿地,高5-6米;红叶石楠高1-2米,株形紧凑,多做绿篱,或修剪成灌木球造景。
枸骨gǒu gǔ(园区林缘、路边单植或列植灌木球状)
冬青科冬青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别名鸟不宿、猫儿刺、老虎刺、枸骨冬青,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后传入欧洲。一般高1至3米,树皮灰白色,平滑不裂,枝开展而密生,二年枝褐色,三年生枝灰白色,无皮孔。叶硬革质,四角状长圆形或矩圆形,顶端扩大并有3枚大尖硬刺齿,中央一枚向背面弯,基部两侧各有1-2枚大刺齿,表面深绿而有光泽,背面淡绿色;花小,黄绿色,簇生于二年生枝叶腋。核果球形,鲜红色,具4核。花期4-5月;果9-10月成熟。
枸骨其叶形奇特,色泽浓绿光亮,四季常青,在秋冬季节红色果实珠圆玉润、鲜艳欲滴,是既可观叶,又能观果的优良树种。欧美国家的人们常用枸骨的枝叶来装饰美化圣诞节和制作圣诞花环,故枸骨也被称为“圣诞冬青”、“圣诞树”。
紫薇(湖上草堂前有清代紫薇,玉版桥北岸向西路边,万花园东门向西花圃)
千屈菜科紫薇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又称痒痒树、百日红、满堂红、无皮树。原产于亚洲南部,广植于热带地区。树高3~7米,树皮平滑,灰色或灰褐色,枝干多扭曲,小枝纤细,呈四棱形,稍成翅状。叶互生或对生,呈椭圆形、倒卵形或长椭圆形,光滑无毛或沿主脉上有毛。圆锥花序顶生,花萼6浅裂,裂片卵形,外面平滑;花瓣6,紫色、红色、粉红色或白色,边缘有不规则缺刻,基部有长爪,外侧6枚花丝较长。花期6~9月,果期10~11月。树干愈老愈光滑,用手抚摸,全株微微颤动。有“盛夏绿遮眼,此花红满堂”的赞语,是观花、观干、观根的良材;根、皮、叶、花皆可入药。以花色来分主要有四种,紫薇:花紫红色。翠薇:花蓝紫色,叶色暗绿。赤薇:花火红色。银薇:花白色或微带淡茧色,叶色淡绿。
宋代杨万里写诗赞曰:“似痴如醉丽还佳,露压风欺分外斜。谁道花无红百日,紫薇长放半年花。” 明代薛蕙写过:“紫薇花最久,烂熳十旬期,夏日逾秋序,新花续放枝。”俗话说“天上紫微星,地下紫薇树”。紫微星是“帝王之星”,紫薇花便被称为“官样花”、 “紫绶花”,寓意富贵吉祥。紫薇是安阳、襄樊、徐州、咸阳、烟台、泰安、信阳等城市的市花。
夹竹桃(园区沟坎桥梁边低地,路旁坡地丛植)
夹竹桃科夹竹桃属常绿大灌木,别称柳叶桃、半年红、甲子桃。原产于印度、伊朗和阿富汗等国家,中国于十五世纪开始引种,各省均有栽培。株高5米左右,枝和叶幼时被微毛,老时毛脱落。茎直立、光滑,为典型三叉分枝。三叶轮生,少为四叶轮生和二叶对生,线状披针形至长圆披针形,全缘、革质,叶面光亮,侧脉羽状平生。夏季开花,花桃红色或白色,成顶生的聚伞花序;花萼直立;花冠漏斗形,有红、黄、白三种,单瓣、半重瓣或重瓣,有香气。花期6--10月,栽培品种很少结果。夹竹桃茎部像竹,花叶像桃,因而为名,又传说夹竹桃60年结一次果,果实极为少见,故名甲子桃。夹竹桃全株具有剧毒。夹竹桃的叶、茎、皮、木质、花,均有较显著的强心作用,以叶的作用最强。热播连续剧《甄嬛传》中齐妃为争宠给甄嬛送去掺了夹竹桃的糕点,想使其流产。
瘦西湖园区栽培的夹竹桃品种有:重瓣夹竹桃,花红色重瓣;白花夹竹桃,花白色、单瓣;淡黄夹竹桃,花淡黄色、单瓣。
凤尾兰(万花园花圃内,园区部分绿地和围墙边丛植)
龙舌兰科丝兰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别称菠萝花、厚叶丝兰、凤尾丝兰。原产北美东部及东南部,现长江流域各地普遍栽植。植株丛生,高50-150厘米,干茎短,有时分枝。叶浓绿剑形,表面有蜡质层,密集丛生螺旋状排列于短茎上,呈放射状展开,质坚硬,有白粉,顶端硬尖,边缘光滑。花期6-10月,夏秋时节从叶基部抽出粗壮的花茎,高1米多,圆锥花序,每个花序着花200至400 朵,从下至上逐渐开放,乳白色,杯状,下垂。蒴果干质,下垂,椭圆状卵形,不开裂。
凤尾兰是塞舌尔共和国的国花。龙舌兰科丝兰属,约 40种,分布于美洲,中国引入栽培的有丝兰和凤尾兰等4种,除供观赏外,有些种类的叶纤维强韧,可制绳缆。中国民间所说的观赏花卉“剑麻”实为丝兰属凤尾兰,与剑麻(龙舌兰科龙舌兰属)外形相似。风尾兰花大树美叶绿,瘦西湖将其植于花坛中央、草坪中、路旁及绿篱。
八角金盘(园区坡地背阴处,林荫绿地上)
五加科八角金盘属常绿灌木。别称八金盘、八手、手树,因其掌状的叶片,裂叶约8片,看似有8个角而名。原产于日本南部,中国早年引种,现广泛栽培于长江以南地区。植株茎光滑无刺。叶柄长,叶片大而厚,革质有光泽,近圆形,掌状7-9深裂,裂片长椭圆状卵形,先端短渐尖,边缘有疏离粗锯齿,上表面暗亮绿以,下面色浅,边缘有时呈金黄色。花期10-11月,伞形花序集生成圆锥花序,顶生,花白色,花序轴被褐色绒毛;花萼近全缘,无毛;花瓣5,卵状三角形,黄白色,无毛;花盘凸起半圆形。浆果球表,紫黑色,外被白粉。翌年5月成熟。
因八角金盘耐荫,叶丛四季油光青翠,叶片象一只只绿色的手掌。瘦西湖园区将其种植在假山边或树丛下,作为观叶植物。

洒金桃叶珊瑚(园区林荫处丛植)
山茱萸科桃叶珊瑚属常绿灌木,为桃叶珊瑚的栽培变种,别称花叶青木、洒金珊瑚、黄叶日本桃叶珊瑚、洒金东瀛珊瑚。原产中国台湾及日本,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其树叶上有金黄色斑点,自然散布在树叶上,非常美丽,这也是本变种与青木原种的主要区别。栽培植株一般高1米左右,丛生,树冠球形,树皮初时绿色,平滑,后转为灰绿色,小枝粗圆。叶对生,叶片椭圆状卵圆形至长椭圆形,肉革质,先端尖,边缘疏生锯齿,两面油绿而富光泽,叶面黄斑点点,酷似洒金。3-4月开花,花单性,雌雄异株,为顶生圆锥花序,花小,紫红色或暗紫色。浆果状核果,11月成熟,鲜红色。
洒金桃叶珊瑚是园林绿化中一种常见的植物,叶片黄绿相映,枝繁叶茂,凌冬不凋,是优良的耐阴灌木,在全光照下生长不良甚至灼伤。瘦西湖园区将
其栽植于园林的庇荫处或树林下。
木槿(园区湖岸和路边孤植和丛植)
锦葵科木槿属落叶灌木,又名木棉、荆条、无穷花,原产东亚。株高3-6米,茎直立,多分枝,稍披散,树皮灰棕色,幼枝被毛,后渐脱落。单叶互生,在短枝上也有2-3片簇生者,叶菱形至三角状卵形,有明显的三条主脉,具深浅不同的3裂或不裂,下面沿叶脉微被毛或近无毛, 先端渐尖, 边缘具圆纯或尖锐锯齿。花单生于枝梢叶腋,花瓣5,倒卵形,花形有单瓣、重瓣之分,花色有淡紫色、粉红色或白色之别,花期6-9月。蒴果长椭圆形,先端具尖嘴,被绒毛,黄褐色,种子三角状卵形或略为肾形而扁,灰褐色。种子可入药,称“朝天子”。木槿是韩国的国花。瘦西湖将木槿作为花篱式绿篱,在湖岸和路边孤植和丛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