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月下追韩信解签含义
萧何与韩信两人同为西汉的开国功臣,是汉高祖刘邦的左膀右臂。根据史料的记载,韩信是由萧何推荐给汉高祖刘邦的,从这一角度可以说明,萧何便是韩信的伯乐。萧何与韩信两人更有一段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这也是周公灵签的第七十三卦的签文。
田亮版韩信
韩信原本是项羽的部下,但奈何项羽并不重用他,认为他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当时恰逢刘邦入蜀地,韩信便转投到了刘邦的麾下。韩信本以为自己能够得到刘邦的重用,但没想到刘邦只是封了他一个看管粮草的小官。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韩信结识了时任刘邦谋士的萧何。经过一番交谈后,萧何认为韩信是一个有出色军事才能的人。萧何便向刘邦推荐了韩信,但刘邦当时并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
韩信眼看着自己日复一日的蹉跎,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一气之下离开了军营。当萧何听说后,萧何不顾他人的阻拦,执意策马去追韩信。终于,萧何在小溪边追到了韩信。在萧何的苦苦劝说下,韩信跟随他一起回到了军营。这一次,萧何极力游说刘邦,让刘邦册封韩信为大将军。韩信也没有让人失望,一生征战四方,立下了赫赫战功。
周公灵签的第七十三卦便是萧何月下追韩信,这是一支上上签。此签提醒抽签人要沉得住气,在不久之后便会有伯乐出现,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

三国人物萧何图片
图片中的萧何,身穿西汉时期的文臣官服,手执笏,面容和蔼,目光睿智,尽显一代文臣之风范。萧何在历史上素有一代贤臣之称,他是西汉的开国大臣,更是刘邦的得力助手。萧何辅佐了汉高祖刘邦与其儿子汉惠帝刘盈两代皇帝,是名副其实的两朝元老。
萧何雕像
萧何,生于公元前257年,是沛丰人。刚开始时,萧何只是在沛县当了一个小小的主吏掾。萧何人生的转折点便是结识了时任秦泗水亭长的刘邦。初见刘邦时,萧何便认为这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日后一定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
秦末,天下大乱,战火纷飞,各路英雄豪杰纷纷揭竿而起。萧何与刘邦有感于陈胜与吴广的起义,两人决定在沛县起义。当时沛县的县令外逃,群龙无首。在萧何的谋划下,刘邦成功成为起义军的首领。在之后的日子里,萧何一直尽心辅佐刘邦。先是为刘邦招徕了有杰出军事才能的韩信,然后又在楚汉之战时留守关中。萧何留守关中后,为刘邦前线的军队运输粮草,安抚后方的百姓,是刘邦能够其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终,刘邦成为了西汉的开国皇帝,就成了霸业。萧何也被汉高祖刘邦封为丞相,协助刘邦管理朝政。成为丞相后的萧何,一直兢兢业业,尽心辅佐刘邦。在汉高祖刘邦外出平乱之际,大将军韩信谋反,被萧何知道后,萧何设下圈套引韩信中计,最终将韩信宰杀。萧何运用自己的智慧,保住了天下的太平。
政治家萧何是哪里人
萧何是西汉著名的贤臣之一,被后世尊称为汉初三杰。萧何从汉高祖刘邦起义之际便一直跟在他的左右,是刘邦名副其实的得力助手。他一直尽心尽力的辅佐刘邦,在刘邦死后又竭尽全力辅佐刘邦的儿子刘盈,是两朝元老。那么,历史上的萧何到底是哪里人呢?
忠心耿耿的萧何
萧何,生于公元前257年,是沛丰人。秦朝的沛丰应该就是现今的江苏省沛县,所以萧何可以说是地道的江南人。根据史料可考,萧何与汉高祖刘邦都是沛丰人,两人有同乡之谊。萧何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是沛县的主吏掾。萧何喜好研究历朝历代的法律典籍,喜欢结交天下的英雄豪杰。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萧何认识了刘邦,两人遂成为了至交好友。
从此,两人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秦末,天下大乱,有志之士纷纷揭竿而起。两人感慨于陈胜和吴广的起义,便决定一同在沛县发动起义。在萧何的谋划下,刘邦成为了起义军队的首领。萧何一直尽心辅佐刘邦,在刘邦上前线打仗时,萧何便在后方组织运输粮草,安抚百姓。同时,萧何慧眼识英雄,挖掘了当时默默无闻的韩信。他向刘邦保举了有杰出军事才能的韩信,在韩信的帮助下,刘邦屡次获得战役的胜利。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萧何是刘邦能够成就霸业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后来天下安定,刘邦成为了西汉的开国皇帝,萧何也被封为丞相。
解析萧何为什么要追韩信
萧何和韩信两人同为汉高祖刘邦最得力的大臣,都是西汉的开国功臣。根据史料可考,韩信是由萧何推荐给刘邦的。从这一角度来讲,萧何是韩信的伯乐,是萧何就成了后来的韩信。
韩信(左)和萧何(右)影视剧照
萧何当年慧眼识英雄,发现韩信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便向刘邦推荐了韩信。但当时的刘邦并没有将萧何夸奖韩信的话语放在心上,只是应付了一下萧何,封了韩信一个看管粮草的小官。韩信眼看自己在刘邦的麾下并没有机会能够展示自己才能,一气之下策马离开了军营。当萧何从下属那里得知韩信已经离开军营的消息时,便不顾他人的劝阻,亲自策马去追韩信。萧何一连赶了两天的路,终于在小溪边追上了韩信。萧何耐心的问明韩信要离开的原因后,便开始苦苦相劝,一再的向韩信保证,只要回去就会得到刘邦的重用。
韩信本想就此离开,但禁不住萧何的相劝。韩信抱着再试一试的念头,就跟随萧何回了军营。回到军营后,萧何便开始游说刘邦,让他意识到韩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在萧何的努力下,刘邦认同了韩信的军事才能,封韩信为大将军。之后的韩信也没有令人失望,韩信向众人展示了他非凡的军事才能,一生征战四方,建功无数,为西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萧何当初不顾一切的去追离开的韩信,是一个无比明智的决定。假如就这样放任韩信离开,那么西汉王朝的建立时间将会更加长久吧。
萧何远虑是什么意思
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够成就霸业,这跟他自身的人格魅力与军事政治才能是分不开的,更重要的是刘邦拥有一批杰出的人才。被后世尊称为一代贤臣的萧何,就是其中之一。萧何是西汉的开国大臣之一,亲眼见证了西汉这一全新政权的建立。
萧何剧照
萧何生于公元前257年,幼年时便十分的聪慧。萧何在年少时,便担任了沛县的主吏掾。萧何喜好诗书,喜欢研究历朝历代的法律典籍。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萧何结识了时任秦泗水亭长的刘邦,两人一见如故,萧何更是认为刘邦不是寻常人,是一个有大成就的人。
两人经过一番策划后,决定一同在沛县起义。萧何在之后的日子里一直尽心尽力的辅佐刘邦,为其出谋划策。公元前206年,刘邦在萧何与张良等人的谋划下,进入咸阳城。咸阳城本是秦朝的王城,非常的豪华。跟随刘邦一起前来的将士们根本没有见过如此豪华的地方,一时间纷纷深陷其中,他们不顾军规,沿街抢夺金银珠宝。而刘邦初入咸阳城时也被咸阳的繁华所震惊,他与其他将士一样,对咸阳城的繁华迷恋不已,想要长久的留在这里。
而萧何在进入咸阳城后,他不管美女珍品,金银珠宝,一心直奔丞相府和御史府去了。萧何派士兵将两府团团围住,不许任何人靠近。萧何将有关于秦朝的户籍、地形、法律等图书一一收集起来,登记在册。秦朝的丞相府与御史府是统管天下大事的机构,各种关于秦朝的资料都能在这里找到,萧何接管了这里就等于拥有了一个完善的资料库。
刘邦听说这件事后,也非常佩服萧何的深谋远虑。
汉高祖封萧何为什么
在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中,共有世家三十部,《萧相国世家》便是其中的一部。《萧相国世家》所写内容是关于西汉开国大臣萧何的故事,里面记载了萧何的生平事迹。其中有一部分是关于汉高祖封萧何的内容,这一部分详细讲述了萧何为西汉这一全新王朝所作出的贡献。
《史记》
萧何跟随刘邦一同在沛县起义,一直尽心尽力辅佐刘邦就成大业。在公元前202年,楚汉之战爆发,萧何留守关中,为前线的军队运输粮草,安抚后方百姓,帮助刘邦取得战役的胜利。在刘邦消灭项羽后,建立了西汉这一全新的政权。刘邦成为皇帝后,便开始论功行赏。但满朝文武百官纷纷争权夺利,纷纷想要争当第一人。
汉高祖刘邦却认为满朝文武中,萧何的功劳是最大的。于是,刘邦便封萧何为酂侯,赏赐他许多金银珠宝与封地。这样一来,萧何便惹了众怒,大臣们纷纷上书刘邦表达自己的不满。大臣们认为萧何只是一个文官,一直安居于后方,比不上自己在前线冲锋陷阵。汉高祖刘邦听到这种言论后,十分不满。刘邦便问那些不满的大臣们:“你们知道打猎吗?”大臣们纷纷表示知道。然后刘邦又说:“在打猎时,去追赶猎物的是猎狗,但发现猎物踪影的却是猎人。对我来说,萧何就是那猎人,他对我的帮助非常大,我是不可能忘记他的功劳的。”那些大臣听后,都不再表示对萧何的不满了。
这便是汉高祖封萧何的故事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萧何对刘邦助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