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 佤族文学






Wazu wenxue
佤族文学


   佤族有29万余人(1982),居住在云南省西盟、沧源等县。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1957年创制了新文字。文学主要是口头文学,许多、传说、故事、民歌、、、谜语、谚语等,都以口头传承得以保存。在解释宇宙万物和人类起源的众多中,《西岗里》影响较大。《西岗里》有两种解释,西盟一带的佤族释“西岗”为石洞,“里”佤语为“出来”,即人类是从石洞里走出来的;沧源、澜沧一带佤族释“西岗”为葫芦,认为人类是从葫芦里走出来的《西岗里》神话叙述了利吉神和路安神造天地、日月、万物、人类的过程,也叙述了谷种、房屋和火的起源以及剽牛、砍人头祭神灵的古老习俗。《西岗里》不仅是开辟神话,而且具有佤族文化史研究的价值。
 佤族也有叙事长诗,如《岩惹惹木》,但不多见。《岩惹惹木》运用佤族传统诗歌的排比与对衬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一些比喻十分生动形象。
 民歌中,劳动歌、习俗歌、情歌十分丰富。
 佤族文学中动植物故事独具特色,多有教育意义。例如:《荞麦秆为什么是红的》、《一只好胜的虎》、《尖嘴老鼠和啄木鸟》等,不仅情节动人,而且寓意深刻。这些短小精悍的故事通过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生长或活动规律,采用拟人化手法,抨击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不劳而获、损人利己、狂妄自大等思想行为,赞美勤劳勇敢、大公无私、谦虚谨慎等高尚品德,深为佤族人民所喜爱。
 近代佤族文学有不少表现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故事。例如:《偷渡滚弄江》、《炉房银厂的斗争》、《愚蠢的英国兵》等。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与事件大都是真人真事,这种新故事反映了佤族人民反对侵略,捍卫祖国边疆的英勇斗争精神。
                 刘允

以上就是网友分享的关于"佤族文学"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

佤族 佤族文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2851/56131083566.html

更多阅读

佤族千人甩发舞云南佤族摸你黑狂欢节纪实(二) 伊拉克甩发舞

佤 族 千 人 甩 发舞云南佤族摸你黑狂欢节纪实(二)自古以来,佤族少女就以发长发黑为美,习惯长发披肩。在阿佤山时常可见,水槽边、竹楼上,洗净头发的佤女甩发,晾发,头发左右摆动,随风飘舞;舂米时,前后俯仰,美发随形飘散……佤族甩发舞就是

实拍云南佤族猛男辣女泥浆大战(图) 云南佤族歌曲大全

“司岗里”是佤族创世史诗,是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司岗”佤语意为“山洞、葫芦、孕育器”等含义,“里”为“走出来”的意思。“司岗里”即意为佤族乃至人类是从葫芦、山洞走出来的。因为“司岗里”的传说,涵盖了全部的佤族文化,所以

放飞音乐梦想,宣扬佤族文化 放飞梦想文化墙

一、合声走出阿佤山、走上舞台的佤族小伙“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我们是来自美丽的云南阿佤山的佤族人。佤族是一个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文化需要口口相传,需要通过语言、音乐、舞蹈才能将本民族的文化传承下来

美图游新疆三 “林中百姓”图佤族 新疆百姓医院

图佤族——“林中百姓” 这是喀纳斯这片净土上的最后一个土著居民部落,总人口只有2000多人。他们称是蒙人后裔、成吉思汗西征的余部,与蒙古人同俗同文,但蒙古人听不懂他们的语言,图佤语属阿尔泰语系厥语族,与哈萨克语言相近。木结构、尖

声明:《佤族 佤族文学》为网友非常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