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

  1.本文虚构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带有传奇色彩,是成语“世外桃源”、“无人问津”、“豁然开朗”的来源。文章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了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复寻桃源的过程。

  2.第二段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表现人民安居乐业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哪几个句子表现了渔人是在迷路的情况下偶然发现桃花源的?

  [答]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4.文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②馀人各复廷至其家,皆出酒食。

  5、如何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

  [答]①这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②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③侧面表现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

  6.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叙说,“皆叹惋”,他们“叹”什么?

  [答]①世界变化大。②时间过得快。③外面的世界战争频繁,依然黑暗腐朽。④庆幸自己的社会和平安定。

  7.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

  [答]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8.你觉得文中的“渔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①不守信用:桃源中人叮嘱他“不足为外人道也”,而他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②见利忘义:出了桃源就“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想以此获得某种好处,却把桃源人对他的种种热情弃之脑后;③富有心机:“既出”便“处处志之”;④愚不可及:“渔人”即“愚人”,对于桃源这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美好的地方,他竟然还想着日后天天去。

  9. 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B】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村》)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二:按要求原文填空。

  1.(1)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

  (2)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3)文中能充分展现老有所养、幼有所长的和乐情景的句子是:

  (4)本文最能体现桃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2、出自第一段的成语是什么?意思是?

  3、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上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桃花源的美丽景色。语文准确优美,不少于100字。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中,渔人可能说了些什么?桃花源人“叹惋”什么?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5、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看似普通的一笔有什么深刻的用意?

  7、本文的线索和写作顺序是什么?请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

  8、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www.aIhUaU.com

  9、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桃花源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10、《桃花源记》中作者虚构的美好境界是作者的理想,你认为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11、纵观全文,你认为《桃花源记》作为一篇美文,能够千古流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2、与当今社会相比,你喜欢桃花源的社会,还是喜欢现代的社会呢?(答案不唯一)

  13、文中第二段写“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和启示?

  [参考答案]

  1、(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落英缤纷:鲜花盛开、花瓣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3、桃花源土地平坦宽阔,名花香草遍覆其上,房屋整齐,良田肥沃,美丽的池塘中鱼儿恣意畅游,桑林竹树之间鸟儿尽情欢唱。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之间鸡犬相闻。(男男女女往来耕作,乐其业。老老小小无忧无虑,安其居。)环境优美富饶,宁静祥和。

  4、(1)渔人可能说外界的人们在改朝换代的战争浩劫中遭受的灾难。

  (2)桃源人因为与世隔绝时间长,外界变化大,战乱频繁,社会黑暗,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3)因为渔人讲述的事情很多,都写入文章会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29371/14323573.html

更多阅读

25、《桃花源记》问题案及答案_鲍语斋 桃花源记测试题及答案

25、《桃花源记》问题案班级姓名座号【课标要求】学习古诗文要多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背诵,多积累,加强感悟和体会。利用工具书,能读懂浅显文言文。【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2、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中的“

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 桃花源诗阅读题答案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  一、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令人各复

2016湖北黄石中考数学 桃花源记 阅读答案(2013湖北黄石中考试题)

阅读《桃花源记》,按要求回答问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木兰诗阅读理解答案 木兰诗阅读及答案

木兰诗阅读及答案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为增加同学们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及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木兰诗阅读答案”。走进文言文,浸润其中,涵咏体味,提升审美能

老王阅读理解 《老王》阅读理解答案

《老王》阅读理解答案老 王主题:通过记叙“我”与老王交往的几件小事,展现了老王艰难、凄惨的生活情况,突出了老王善良、朴实的性格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不幸者深切的关怀和同情,含蓄地提出关爱不幸者的社会问题。线索:我和老王的交往

声明:《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为网友末日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