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绕竹岁月成诗 让岁月,瘦成一首诗

 

一直以来,我喜欢瘦的一切。有些莫名,有些固执。<?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诚然,环肥燕瘦,各有所爱,但我,却像极了那个喜欢“楚腰纤细掌中轻”的楚王,喜欢极了那个掌上跳舞的汉代美人赵飞燕。那种瘦瘦的美,轻灵,飘逸,唯美。所以,很自然的,中国古代四大美人,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我最不喜欢的,就是具有羞花之美的杨玉环杨贵妃了。倒不是因了她的“臭名昭著”,实在只是一种小女子的情怀,不喜欢那种彰显大唐盛世的雍容华贵之美。

 

在我眼里,胖,总是与敦实沉重笨拙相关联的,而瘦,则意味着轻盈飘逸灵动。在我心里,无端的,厌恶胖,怜惜瘦。下意识觉得,凡是胖的一切,都是一种不加节制的索取。朝向这个世界,不停地要啊,要啊,滚雪球似的,日益丰满珠圆玉润起来。而瘦的一切,却是一种竭尽所能的奉献。面对一份人生,无私地给啊,给啊,义无反顾的,经年累月,最后只剩下一把风骨,在尘世里,傲着,挺着。

 

自然界里,很多的风物都是瘦的。

 

岁寒三友——松竹梅,是瘦的。花中的另外两君子——兰和菊,也是瘦的。松,梅,兰,竹,菊,不仅仅在我们的视野里是瘦的,亦不仅仅在画家的笔墨里是瘦的,更是在历代文人的作品意象里,是瘦的。

 

松,几乎长在在我们的目光所及之处。但,我尤为欣赏且喜欢的,是长在山间悬崖峭壁上的抑或贫瘠土地上的松树。“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这样的松,我喜欢称它们苍松,劲松。沐风栉雨,霜打雪欺,成为一株株瘦瘦的老松。每每用目光抚摸它嶙峋的枝干,它纤细的枝条,就不由自主想到尘世间清气的老者,想到那双骨节突出青筋毕现的手,想到世间的磨难,磨瘦了岁月。即便叶子,松亦没有其它植物那样宽厚阔大肥硕的叶子,而是瘦到如针一样的松针了。我常常感叹造物主的造化。或许,世间万物,皆同理。只有舍得把自己精简到生存仅仅能生存的境地,才可以,与日月同辉,与岁月共老啊!

 

竹,可以立石旁,可以依水湄。“推窗竹子瘦”,“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南轩移自处西坛,瘦玉亭亭十数竿”,千百年来,竹纤瘦地立在文人的笔墨里,也亭亭地摇曳在世人的视野里。无论是扬州个园里的千竿修竹,抑或是寻常角落里的数竿秀竹,竹,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不为任何人,只为自己,都是瘦的,瘦出了节气,瘦出了风格。“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是极喜欢瘦竹的,喜欢到“以竹为友”。几百年前的他,喜欢艰难困苦环境下的瘦瘦细细的竹,几百年后,温室里一帆风顺长大的我,依然喜欢他中意的竹。他的写意墨竹,摈弃了一切的形式和颜色,只留人间风骨,像他瘦骨铮铮的人生写照。他画竹,何尝不是在描摹自己?

 

 

“疏技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树寒梅,枝干苍虬,梅花数点,疏影清雅,在严冬空旷的四野里,清瘦孤绝,瘦出了节操,瘦出了风韵。它们瘦的,是形体,清华其外,删繁就简,尽最大努力卸去世上所有的负载;它们瘦的,只剩下风骨,自强不息,淡泊其中。宋·林逋隐居西湖孤山,植梅养鹤,终生不娶,人谓“梅妻鹤子”。他的梅妻,他的鹤子,他的与世隔绝的简单到极致的生活,都是瘦的,瘦到只留精神,只留一股浩然正气在天地间。

 

秋冬季节的树,也都是瘦的。叶子凋零,只剩枯瘦的枝干枝条,无言刺向苍天。一如人生繁华落尽,只剩下满目苍凉。较之华枝春满,我更喜欢这时节的秃树,褪去所有的枝枝蔓蔓,忘却昔日的摇曳缤纷,有一种历尽沧桑之美大彻大悟之境。

 

徐悲鸿笔下日行千里的骏马,是瘦的;李苦禅笔下翱翔万里云天的雄鹰,是瘦的;齐白石笔下栩栩如生的小虾,是瘦的。还有引吭高歌交颈而眠的天鹅,翩翩起舞仪态万方的仙鹤,这些自然界瘦瘦的生灵,给了艺术家们无穷无尽的灵感,也成为无数骚人墨客创作的不竭源泉。它们形体是瘦的,姿态是美的,甚至超凡脱俗的。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艺术的世界里,它们所呈现给世人的美,都是饱满的,鲜活的,纯粹的,彻底的,都有着无与伦比的震撼人心的力量,令人深深感动,久久动容。

 

扬州的西湖,也是瘦的,是“瘦西湖”。“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占得一个恰如其分的“瘦”字。一泓曲水宛如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种清瘦的神韵。古往今来,一个“瘦”字,让多少骚人墨客意乱神迷,让多少文人雅士浮想联翩。

 

天上的月半弯,也是瘦的。瘦月一弯,令人惆怅,亦令人生出无限思念啊!瘦了的,其实是相思啊!

 

其实,大自然里,那些野生的原始的所有,没有人工痕迹的堆砌,都是原生态的纤毫毕现的瘦的啊!

 

艺术里,又何尝不是崇尚瘦呢!文章,笔瘦意丰,言简意赅,方为佳作。着一字尽得风流。绘画,整幅构图,亦不要满盈,应有留白。画面内容瘦了,意义却丰满了。唱戏,亦要戛然而止,方能余音绕梁啊!

 

太过丰盈的倾情呈现,其实,不如留有余地的欲语还休啊!

 

日子,过着,过着,也瘦了,也单薄了。

 

从前的日子,是做加法的,名啊,利啊,权啊,位啊,生命的附加值愈大愈好,恨不得日日华丽盛大,时时鲜衣怒马。中年以后,日子是做减法的,渐渐抛却生命中那些可有可无的华丽的复杂的点缀,只留下最本真最本质的内核,凸显生命的质感,即好。其实,人生在世,能够安身立命的外在之物,少之又少。古人一卷书一局棋一壶酒一张琴即可,我算不得雅人,但亦算不得俗人,陋室一间,一桌一椅,一几一凳,一床一铺,即可。奢侈一些,一杯淡茶,一曲清音,一卷诗书,一位知音,足矣!浪漫一些,一轮明月,一缕清风,一声鸟啼,一丝花香,神怡!当生命山清水秀清风明月起来,孰能说内心不日益饱满丰盈起来呢?

青梅绕竹岁月成诗 让岁月,瘦成一首诗

 

一日日,一月月,一年年,走着走着,自己爱的人爱自己的人群,也渐渐少了,瘦了。其实,这就是人生啊!每个人拥有的一切,会日益减少消瘦,最后,瘦到无形啊!赤条条来到这世上,风光奢华也罢,萧瑟黯淡也好,最终,只会带走一缕瘦瘦的魂魄。

 

瘦,有一种楚楚动人之美,我见犹怜。

 

瘦,有一种丰神俊逸之姿,一见倾情。

 

瘦,有一种简约萧索之韵,回味无穷。

 

让岁月,瘦成一首诗!人生的终极美好,莫过于此吧!

 

理想,固然丰满;现实,依旧骨感。紫陌红尘的我,喜欢瘦。瘦的一切,总是让我爱得不由自主,爱得欲罢不能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2951/695291962769.html

更多阅读

七步成诗 倚马可待——浅谈公文的快速写作之道 浅谈公文写作

《秘书之友》 2012012期 作者/孙卓名《世说新语·文等》中记载:“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意思是说,东晋司马桓温领兵北征,命令袁虎速拟公文,袁虎靠着战马,运笔如风,一气写下七张纸

脚印永春:岁月瘦老东关桥,晚春细雨雪山岩

图文:白马晋一五月伊始,福建是多雨的,原本想着出海观沙,恐怕是不成了眼瞧着这春,已到尾声,若不远足,倒也费了大好时光。于是一打量,有了去处,对,就是闽南永春。永春这名字,甚是喜欢:即便他处岁月瘦老,此地料必郁郁青青真可谓,管他盛夏寒冬时,

第12节:课文成诗一举数得(1)

系列专题:《诗意的教育: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  第一章 第五节 课文成诗一举数得  为课文写一首感怀诗,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激发孩子作诗的兴趣,提高 写作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溜。"当孩

吴下阿蒙的主人公是谁? 七步成诗的主人公是谁?

七步成诗的主人公是曹植。汉语成语,意思是七步内就能完成一首诗。比喻有才气、文思敏捷。该词语典故出自由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为其兄曹丕七步成诗。解释【释义】称人才思敏捷。【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才思敏捷【结构】偏

声明:《青梅绕竹岁月成诗 让岁月,瘦成一首诗》为网友怀抱清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