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杨靖宇
我们大家都知道,日本侵华战争中投放部队最多的就是在东北的关东军。而杨靖宇将军作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是需要一直一直与日本讨伐队斗争到底的。现在我们就来说一说抗日英雄杨靖宇。
杨靖宇将军剧照
杨靖宇将军一开始在东北抗日一直都是一个令敌人胆战心惊的存在,他的部队所参与的战役,基本上都是大胜,因此他的威名也传遍了整个东北。可是,这一切在出现了第一个叛徒程斌之后,完全改变了。
1939年末,杨靖宇率领几百人进入藏有70多座抗日密营的濛江县山林中,密营是抗联部队在深山老林中储存粮食、布匹、枪械药品等物资的地方。是抗战能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但是叛徒程斌抢先一步,将密营悉数捣毁,杨靖宇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倒下的战士也越来越多。
1940年2月1日杨靖宇的警卫排长张秀峰也投降了。张秀峰的叛变彻底了暴露了杨靖宇的行踪。日本讨伐队缩小包围圈,精确锁定了只剩孤身一人的杨靖宇,并击伤了他的左臂。但在接近零下40℃的严寒里,杨靖宇将军一直与敌人顽强战斗。由于杨靖宇将军的左臂受伤,日军就沿着血迹一直追。到了看不见的地方,就拿出火柴,划着一根又一根的火柴,来一点点的追踪,一直追到第二天早上凌晨两点。
到1940年2月23日上午,杨靖宇将军已经只身与敌人周旋了五天五夜。最后被日本侵略军包围在了濛江三道崴子。由于当时杨靖宇将军身处的地方与日军中间隔着一条河,日军无法跨过结冰的河进行抓捕。于是就叫先前投降的机枪手张奚若开枪扫射。就这样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最后身中数枪牺牲了。
杨靖宇的故事
杨靖宇是中国抗日英雄中比较重要的人物之一。关于杨靖宇的故事也有许多,今天我们就说一说1939年春天,杨靖宇部队在辉南县石道河子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个杨靖宇的故事充分表现出了杨靖宇将军最令人钦佩的人物性格。
杨靖宇雕像
当时的东北抗日联军的情况是十分危急的。正值杨靖宇最信任的将领程斌叛变了,还帮助日军讨伐队一起合围杨靖宇的部队。在那样的环境中,杨靖宇的部队是属于孤立无援的那种,所以急需开会商讨出了一个计策来。
据当时采访叛徒张秀峰的笔记记载:三九年春天开始形势紧张,和上级及地方都失掉联系,支部曾经开个会,大家提出不行就撤到苏联去,保存力量,这个被靖宇将军否定了。他说,我们是什么,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我们抗日跑到苏联能抗什么日?去苏联日本鬼子自己就能回去?不用打了?
杨靖宇坚持留下来抗日的态度遭到了抗联内部一些人的不理解。在那次会议上,有一些将领提议道长白山深处躲藏起来,也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但杨靖宇始终坚持抗日到底。散会后,大伙让张秀峰去跟杨靖宇谈谈。结果杨靖宇将军说:“我们是抗日队伍,不抗日怎么行呢,打鬼子打鬼子嘛,不打鬼子怎么能叫抗日联军呢,怎么能叫革命队伍呢?剩一个人也要打到底!”最后,会上确立了保存实力,采用化整为零,分散游击的作战方式。
关于杨靖宇的故事,是最值得让人分享和教育下一代的。这个杨靖宇的故事对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出卖杨靖宇的叛徒
杨靖宇将军的一生是十分可惜的。而造成这个情况的直接因素就是那些出卖杨靖宇的叛徒。出卖杨靖宇的叛徒有很多,包括程斌、张秀峰、赵廷喜、张奚若。这里主要讲最先投降的程斌。

杨靖宇雕像
1938年是杨靖宇将军在东北抗日的第七个年头,其后,日本人集结军警宪特两万五千多人合围杨靖宇的部队。1938年6月29日,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师长程斌带领手下机关枪手张奚若、白万仁等115人叛变投敌。程斌在抗联内部被称为“小杨靖宇”。他对杨靖宇熟悉到不用照面,枪一响就知道对方是谁。程斌的叛变对杨靖宇和抗联一路军来说危害都是极大的。程斌在过去的抗日斗争当中,打过许多非常漂亮的仗,所以杨靖宇十分信任他。可以说杨靖宇与程斌之间没有什么秘密,程斌是杨靖宇最信任的一个人。
程斌叛变以后,很快组成了一个300人的警察大队。1938年10月开到集安,白天日本讨伐队打,晚上休息。程斌则是白天休息,晚上打。两支队伍一起将杨靖宇将军的部队逼上了绝境。由于程斌对杨靖宇十分的了解,在杨靖宇进入森林前,就将先前布置的抗日密营悉数捣毁。导致当时的情况更加恶劣。
靖宇县志中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况:疲劳、饥饿、寒冷、病魔像影子一样伴随着抗联部队。觉不能睡、火不能烤,手冻黑了。脚趾冻掉了,以至人被冻僵。行军路上,往往走着走着,就有人倒下去,再也起不来了。杨靖宇的部队身经百战,善于转移,按理说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但就是因为程斌,这个对杨靖宇了如指掌的人,导致了杨靖宇部队一直被日本鬼子追赶,怎么也甩不掉。可以说这些出卖了杨靖宇的叛徒里,程斌是祸害杨靖宇和其他抗联战士的第一大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