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韩愈 大诗人韩愈:遭贬后不忘造福于民的唐代大文豪

  导读:在中国历史上,韩愈是以文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的面孔出现的。文学方面,他倡导古文运动,开启一代文风;教育方面,他注重为师之道,终生诲人不倦;政治方面,他高举儒家思想,拥护中央集权。这些成就,足以让他名垂青史,万人颂扬。而他遭贬时能够坚持以国为任、以民为本,在逆境中能够立足实际、为民造福的爱国之心和奉献精神,更让人对其刮目相看、肃然起敬。

  因为不愿眼睁睁看着皇帝沉溺佛教、误入歧途,因为一篇至情至理、铿锵有力的《论佛骨表》,唐宪宗一怒之下把刑部侍郎韩愈贬为刺史,并下令发配到八千里外的潮州。潮州,在汉、唐前被称为“南蛮之地”,多为官员贬谪之地。一副忠肝沥胆,换来的却是长途颠簸流离,加之随后全家被赶出京城、女儿病死在路上的连贯打击,让韩愈切身感受到什么是耻辱、忧伤和失望,这份失意一直到延续到此次辛酸苦旅的终点站。

  眼前这片陌生的土地,比他想像的还要荒凉,比他当时的心情还要糟糕。农耕方式原始、弊政陋习积厚、乡村学校不兴、鳄鱼危害严重、买卖人口成风、文化知识滞后,和北方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比,潮州简直就是茹毛饮血、浑浑噩噩。这种可怜、可悲、可叹的愚昧落后的生活现状,切实刺痛了韩愈那颗向来拳拳为民之心。在韩愈看来,自己一个人所遭受的委屈、苦楚和磨难,与在潮州繁衍生息的百姓们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

  不再消沉中虚度,就在逆境中振作。韩愈没有像其他被贬官员那样自暴自弃、消极处世,而是发挥优势、主动参政。他忠于职守,心系百姓,他决心拯救潮州百姓于水火,他用自己的思想、知识和能力,为潮州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在谪贬潮州的仅仅八个月内,他不辞劳苦的驱逐鳄鱼、兴修水利、赎取奴婢、兴办教育、摈除弊政陋习、传播中原文化,他甚至不顾自家经济拮据拿出部分俸银作为办学经费,这在潮州历代刺史中是绝无仅有的。

  韩愈在潮州为官仅仅八个月,就使中原文化在潮州扎根、发芽,并对潮州后来的发展历程尤其是潮州文化,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后来,苏东坡评价韩愈是转变潮州社会风气的“百世之师”,这种赞誉一点也不为过。仅以科举取士为例,韩愈去潮州之前,潮州共出了三名进士,而他走之后到北宋末年登科及第已逾百人。经宋、明数代,潮州人文渐盛,名贤辈出,已经被誉为“海滨邹鲁”。对此,韩愈功不可没。

  作为一介布衣,一个罪臣,韩愈在贬谪失意之时,壮志难酬之际,在逆境中,在荒僻处,仍然坚持报效国家,心系百姓,不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何等的韧性与胸怀,这是何等的境界和情操?!为文时严谨不苟,为师时孜孜不倦,为官时直言谏君,遭贬时心明志坚,韩愈不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更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脊梁。

唐代诗人韩愈 大诗人韩愈:遭贬后不忘造福于民的唐代大文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3151/34732789443.html

更多阅读

唐代诗人李峤之“峤”应该如何读? 诗人李峤

唐代诗人李峤之“峤”应该如何读?唐代诗人有李峤者,我的老同学李丹来函说:关于这个名字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样注音?我发表了一些意见发去供其参考。“峤”,《汉语大词典》收列了两个字头——峤1 [qiáo《广韵》渠庙切,去笑,群。《集韵》

唐代诗人雅号 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

七绝圣手:唐代诗人王昌龄,善写七绝,其诗“深情幽怨,音旨微茫”。赵倚楼:唐代诗人赵嘏,因诗中有“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句而闻名。诗骨:唐代诗人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诗杰:唐代诗人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

唐代诗人李白的出生地在碎叶城吗? 李白 碎叶城

标签:人文/历史唐代诗人李白碎叶城分类: 历史探索李白究竟出生在什么地方,学术界历来的说法都不一致。有人说他生于中亚碎叶,有人说他生于四川,有人说他生于今新疆库尔勒焉耆自治县一带,还有人说他生于长安。在这些观点中,最具代表

孟浩然 唐代诗人 孟浩然 唐代诗人 -简介,孟浩然 唐代诗人 -人

孟浩然,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曾隐居鹿门山。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

声明:《唐代诗人韩愈 大诗人韩愈:遭贬后不忘造福于民的唐代大文豪》为网友伴你月光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