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完正月十五元宵节,不知您有没有感到身体有点小变化?比如眼睛充血、分泌物增多、痤疮如雨后春笋爬上脸蛋、口干舌燥、口腔溃疡、咽喉肿痛声嘶、咳嗽痰黄、便秘尿黄等。中医科医生认为,这是典型的节后“上火”症状,主要是春节长假期间人们的生活休息不规律,又不注意饮食调节和及时补充水分,导致人体阴阳失衡而上火。

休息不够饮食失调 过度娱乐成“火源”
在广州经商的黄先生事业有成,今年高高兴兴携家带口回到粤东潮汕老家过年,亲朋好友相见特别亲热。他忙于应酬,盛宴不断,娱乐活动丰富,生活毫无规律,不知不觉中就惹“火”上身了:起初是口干舌燥、眼睛疲劳,接着就出现口腔溃疡、咽喉肿痛伴声嘶、咳嗽痰黄、便秘尿黄。回到广州后,依然疲惫不堪、咽喉肿痛声嘶,遂到广州市中医医院就诊,原来是“上火”了。
广州市中医医院内科主治医师高三德称,春节期间,很多人会打破平时的生活规律,通宵达旦地搓麻将、玩游戏、打扑克。活动多,休息少,导致气阴耗伤、虚阳、实火上升。另外,节日期间盛宴不断,餐餐鸡鸭鱼肉、生猛海鲜、煎炸热辣……这样连续几餐下来,摄入的热量超标。再有就是零食不离口也是“上火”的原因。“可别小看了那些干果、糖果类的小东西,它们产生的热量可不低”。最后,过节期间人们大多忙于应酬,往往忘记及时饮足量的水,且比平时吸更多的烟、喝更多的酒,特别是烈性白酒、洋酒,这些因素加到一起,身体就容易“上火”了。
“上火”分为虚火和实火
中医学认为,火是五行之一,是构成自然界的物质之一。火引起人体发病,则称为火邪,它是六淫之一,为阳盛所化,与温、热同属一个性质。人体“上火”,就火的性质而言有“虚火”与“实火”之分,就作用的部位而言还有心火、肝火、肺火、胃火和肾火的不同。
高三德分析,节后常见的“上火”主要有以下几种
最常见的是胃火,多数为实火。表现为口腔溃疡、渴喜冷饮、口臭、牙龈肿痛、上腹不适、大便干硬、脸部三角区长痤疮、舌红、苔黄、脉滑数。
较常见的是肝火。主要表现为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耳鸣如潮、大便秘结、小便黄短、舌质红、苔黄、脉弦数,其中大部分为实火,也有部分为虚火,则在火热症状的基础上,兼有阴虚症状,如腰膝酸软、耳鸣。
肺火旺也比较常见。主要表现为发热、口渴、咳嗽、气喘、咽喉红肿疼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数等。心火旺表现为心烦易怒失眠、口舌赤烂疼痛、小便赤、涩、灼、痛,舌尖红绛、苔黄。
肾火旺少见,且多为虚火。主要表现为牙齿松动、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睡眠不安、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腰腿酸痛等症状。
延伸阅读:上火嘴唇起泡怎么办 4个妙招快速降火抑郁“高材生”病愈 踏上火车今日回家春季如何降火气 四种上火症状巧应对杏仁的营养功效 过年巧食杏仁不上火上火吃什么好 五款食疗快速降火春节期间不当上火族有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