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说,方向不重要。
目前对于更多的考生来讲,提升三个方面的能力是关键所在,具备以下能力的基础上,如果再有明确的方向,那么对于备考来讲,无疑是重要的竞争力体现形式。但是我们再追求方向的同时,千万别忽视了高考对能力的要求。
离高考时间越来越近,不是因为你整天埋头苦干就一定能考出好成绩,更不是因为整天跟着学校老师的节奏,跟着大环境按部就班就能考出理想成绩,而是一定要知道,你自己的实际情况怎样,你的梦想与现实之间还有哪些距离,在考试中暴露哪些问题,是否有适合自己的方案。你的未来,由自己决定,当然很多东西需要你去判断,哪些是适合你自己现状的部分,需要筛选出来,如果连这个判断力都没有,那么接下来这几个月,你可能要做太多的无用功。
这个驾驭能力体现在得分上,不同的题型,你的得分情况怎样,失分因素又是什么,需要总结和思考,给出相应的对策。例如说,某学生始终写不好作文,那么这个学生就要必须要思考以下问题:
(1)留给作文多长时间?如果时间不足的话,可能要提升一下前面题的答题速度。
(2)审题情况怎样,能否按照要求作答?2015年北京卷,明明要求与英雄人物相处“一天”,可是很多学生作文中并没有突出“一天”,题目中要求某个英雄人物,结果很多学生写多个、、、、、、说明这些考生在考试中没有按照要求作答,也属于审题不清的问题。
(3)思想主线怎样构建?看到作文材料之后,对你心灵震撼的点有哪些,可能就是这些震撼的点,就是你要围绕的中心,那么对比一下,你的观点态度,最想表达的也许就是中心,这个中心就可能是思想主线。那么作文中,你的思想主线是否能突显出来?
(4)你的语言质量怎样?同样的一个意思,你打算用哪些不同的方式表达才能提升语言质量?
(5)你的书写、文章的结构等等。
仅仅从书写角度上看,很多学生从期中到期末,没有改变,更不用说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的质量了,作文是必考题型,如果你的写作能力没有到一定的层次上,那么知道方向你又怎样驾驭呢?
比如,文科学生的“多学科交叉能力”、“最大限度获取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等进行专项训练,因为这些对于他们来讲,至少是目前,比一味的探讨高考方向还重要。
对于理科生来讲,主要就是围绕“研究”能力展开训练,“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占理综卷50%以上的分值,提升学生这些能力,是考高分的根本所在。
面对不同的“能力型”要求的题,你需要具备怎样的适应能力,这是备考中的关键所在,现实中,也恰恰是更多考生和学校教学中所缺少的。
命题老师也一直想避开人人皆知的“热点”,在新式的考试面前,侥幸思想越来越靠不住,对学生“应变”、“适应”能力的考查,取代了之前的模式化,那么模式化、技巧化的训练自然也越来越跟不上形势的需要。
每年高考之后,都有太多的文科生抱怨,文综卷与平时训练的不一样,或者说你平时准备的和考试考的严重不匹配,理科也是如此,高考总能“出乎”你的意料之外,这里大家自然就想到适应能力了,你对不同题型的适应能力变得很关键,你的能力有限,一个学生很难知道命题老师怎么去思考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会适应,这样的话,面会更大一些。
有能力,没有注重方向,是一种悲哀;有方向,没有能力达到更是一种很大的遗憾。

爱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