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与管仲的故事 管仲建言齐桓公:公务员十大禁止!

管仲建言齐桓公:公务员十大禁止!(2014-06-06 11:49:16)《管仲建言齐桓公:公务员十禁!》

 

乱国之道,易国之常,赐赏恣于己者,圣王之禁也。擅国权以深索于民者,圣王之禁也。 其身毋任于上者,圣王之禁也。

【译文】
破坏国家正道,改变国家常法,封赐与禄赏之事全随个人意志决定,是圣王所要禁止的。擅专国权以严重搜刮人民,是圣王所要禁止的。不肯为朝廷任职作事,是圣王所要禁止的。


进则受禄于君,退则藏禄于室,毋事治职,但力事属,私王官,私君事,去非其人而人私行者,圣王之禁也。

【译文】
在朝廷领受俸禄于君主,回家来积藏俸禄于私室,不干自己应办的公事,只努力发展部属,私用国家官吏,私决君主大事,排除不该排除的人而私自行事,是圣王所要禁止的。


修行则不以亲为本,治事则不以官为主,举毋能、进毋功者,圣王之禁也。

【译文】
修德不以事亲为根本,办事不以奉公为主旨,举用无能的人,荐引无功之辈,是圣王所要禁止的。


交人则以为己赐,举人则以为己劳,仕人则与分其禄者,圣王之禁也。

【译文】
为国家结交人材当作自己的恩赐,推荐人材当作自己的功劳,任用人材又从中分取俸禄,是圣王所要禁止的。

 

轻取于其民而重致于其君,削上以附下,枉法以求于民者,圣王之禁也。

齐桓公与管仲的故事 管仲建言齐桓公:公务员十大禁止!

【译文】
既结交权势,又收揽穷人;轻取于民而重求于君,削上就下,枉法收买人民,是圣王所要禁止的。


交于利通而获于贫穷,用不称其人,家富于其列,其禄甚寡而资财甚多者,圣王之禁也。

【译文】
享用与本人身份不相称、家产超过爵位的等级,俸禄很少而资财很多,是圣王所要禁止的。


拂世以为行,非上以为名。常反上之法制以成群于国者,圣王之禁也。

【译文】
干违背时代潮流的事情,靠非议君上来猎取名声,经常反对朝廷的法制,并以此结聚徒党于国内,是圣王所要禁止的。


饰于贫穷而发于勤劳、权于贫贱,身无职事,家无常姓,列上下之间,议言为民者,圣王之禁也。

【译文】
打扮成贫穷的样子,而不肯辛勤劳动,暂时安于贫贱,自身没有常业,自家没有恒产,活动于社会上下之间,而声称是为了人民,是圣王所要禁止的。

 

壶士以为亡资,修田以为亡本,则生之养,私不死,然后失矫以深,与上为市者,圣王之禁也。

【译文】
供养游士和修治武器作为自己的政治资本,豢养贼臣和私藏敢死之徒,然后强直不让而严重地与君主讨价争权,是圣王所要禁止的。

 

审饰小节以示民,时言大事以动上,远交以逾群,假爵以临朝者,圣王之禁也。

【译文】
注意修饰小节以显于人民,经常议论大事以打动国君,广泛结交以凌驾群僚,凭借自己的地位以控制朝政,是圣王所要禁止的。


卑身杂处,隐行辟倚,侧入迎远,遁上而遁民者,圣王之禁也。

【译文】
屈身于人群之中,暗行不正之事,潜入别国或接纳外奸,欺瞒君主又欺瞒人民,是圣王所要禁止的。


诡俗异礼,大言法行,难其所为而高自错者,圣王之禁也。

【译文】
实行奇怪的风俗和反常的礼节,语言夸大而行为骄傲,把自己所做过的事,说得非常难做,借此以抬高自己,是圣王所要禁止的。


守委闲居,博分以致众,勤身遂行,说人以货财,济人以买誉,其身甚静,而使人求者,圣王之禁也。

【译文】
有积蓄而生活安逸,广施财物以收买民众,殷勤行事,顺从人意,用财货收买人心,用救济沽名钓誉,政治上稳坐不动而使人主动拥护,是圣王所要禁止的。


行辟而坚,言诡而辩,术非而博,顺恶而泽者,圣王之禁也。

【译文】
行为邪僻而坚持不改,把奇谈怪论讲得头头是道,办法错误而数量很多,支持邪恶而善于辩解,是圣王所要禁止的。


以朋党为友,以蔽恶为仁,以数变为智,以重敛为忠,以遂忿为勇者,圣王之禁也。

【译文】
以结纳朋党为友爱,以包庇罪恶为仁慈,以投机善变为有智,以横征暴敛为忠君,以发泄私忿为勇敢,是圣王所要禁止的。


固国之本,其身务往于上,深附于诸侯者,圣王之禁也。

【译文】
闭塞国家根本,努力蒙蔽国君,又密切勾结其它诸侯国,是圣王所要禁止的。


圣王之身,治世之时,德行必有所是,道义必有所明,故士莫敢诡俗异礼,以自见于国;莫敢布惠缓行,修上下之交,以和亲于民;故莫敢超等逾官,渔利苏功,以取顺其君。圣王之治民也,进则使无由得其所利,退则使无由避其所害,必使反乎安其位,乐其群,务其职,荣其名,而后止矣。故逾其官而离其群者,必使有害;不能其事而失其职者,必使有耻。是故圣王之教民也,以仁错之,以耻使之,修其能、致其所成而止。故曰:绝而定,静而治,安而尊,举错而不变者,圣王之道也。

【译文】
作为圣王,处在治世的时候,讲德行必须立下正确标准,讲道义也必须有个明确准则。所以士人们不敢推行怪异的风俗和反常的礼节在国内自我表现;也不敢布施小惠,缓行公法和修好上下以收揽民心;也不敢越级僭职,谋取功利以讨好于国君。圣王的治理人民,向上爬的总是要使他无法得利,推卸责任的总是要使他无法逃避惩罚。必须使人们回到安其职位、乐其同人、努力于职务、珍惜其名声的轨道上来,才算达到目的。所以,对于超越职权而脱离同事的人,应当使之受害;对于不胜任而失职的,必须使之受辱。因此,圣王的教育人民,就是用仁爱来保护,用惩罚来驱使,并提高他们的能力使之有所成就而后止。所以说:坚决而镇定,稳定而图治,安国而尊君,有所举措而不朝令夕改,这都是圣王的治世之道。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4451/356142280389.html

更多阅读

齐桓公问管仲王者何贵原文及翻译 齐桓公求管仲

一、原文: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二

齐桓公怎么死的 齐桓公的凄凉结局

春秋时代,齐桓公不甘心当一名平庸的君主,他立志称霸天下,于是听从大夫鲍叔牙的建议,把曾经与自己为敌的仇人管仲“请”回齐国,任以国政。管仲不负所望,相齐后制定合理的政策,“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通货积财,富国强兵。辅佐齐桓

齐桓公求管仲 齐桓公求管仲-原文,齐桓公求管仲-译文

齐恒公小白原想命鲍叔牙为相,鲍叔牙向齐恒公推荐了管仲,但管仲人在鲁国,齐恒公就以向鲁国讨要罪人为由,向鲁国要回管仲。鲁国的施伯了解管仲是有才之人,想杀掉管仲,幸亏齐国使者向鲁庄公请求活捉管仲回国并得到应允,管仲方能安全回到齐国。

齐桓公九合诸侯 齐桓公九合诸侯的故事

  齐国虽然在长勺打了一次败仗,但是这并没有影响齐桓公后来的霸主地位。过了十多年,北方的燕国(都城在今北京)派使者来讨救兵,说燕国被附近的一个部落山戎侵犯,打了败仗。齐桓公就决定率领大军去救燕国。  公元前663年,齐国大军到了

声明:《齐桓公与管仲的故事 管仲建言齐桓公:公务员十大禁止!》为网友妳瞳孔有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