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劳工 美国太平洋铁路树起华人劳工形象

  美国传播集团日前宣布,他们将开拍一部名为《金钉》的电影,反映19世纪华人为美国修建第一条“横贯大陆铁路”的故事。1869年5月10日,作为这条铁路贯通的象征,这颗金制的钉子被钉在最后一根枕木上。但在其背后,是多达1.2万名华人劳工数年付出的艰辛和血汗。

  8个华人见证历史性一刻

  1869年5月10日,一个真正“见证奇迹”的日子,美国历史上第一条“横贯大陆铁路”——“太平洋铁路”正式贯通。在犹他州大盐湖北部的普拉盟特雷高峰上,两个火车头沿着两条原本分开的铁路相向而行,逐渐接近。大约3000名观众和铁路公司的职员就在现场,准备观看两条铁路贯通成为一条铁路的历史性时刻。早在一年之前,为迎接这历史性的一刻,相关各方就铸造了四枚材质不同的钉子——两枚金质钉子、一枚银钉、一枚铁钉,作为铁路最后贯通的道具。这四枚钉子将把最后一小段铁轨钉在最后四根枕木上,标志着整个工程的完结。当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与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总裁将最后一枚金质钉子钉入枕木上时,现场欢呼雀跃的人群中,有8个不起眼的黄皮肤中国人。正是这8个中国人负责将最后一段铁轨铺设到合适的位置,同时,在典礼上,他们也代表了1.2万为建设这条美国历史上意义最非凡的铁路而辛勤劳作数年之久的华人劳工。这8人中的3人,还有幸于1919年5月10日,来到同一个地方,见证“太平洋铁路”贯通50周年的纪念仪式。

  美国是从大西洋沿岸起家的。在很长一段时间,美国东部发展程度要高于西部。19世纪50年代,加利福尼亚掀起淘金潮,西部的发展才逐渐跟上。1862年,美国议(aIhUaU.COm)会通过《太平洋铁路法案》,以30年期政府债券及大量批出政府土地支持修建一条从美国太平洋沿岸开始,到美国中部与东部铁路网络连通的铁路大动脉,从而带动美国西部的人口及经济增长。这条铁路全长达1749公里,在当时可谓“超级工程”。根据计划,由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负责从美国中部的奥马哈向西修建铁路,由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从加州的萨克拉门托向东修建铁路,双方相向施工,最终在上面所提及的犹他州大盐湖北部的普拉盟特雷高峰上“会师”。

  白人不肯干,华人来救急

  1863年1月8日,铁路修建工程正式展开,但不久就陷入困境。尤其是当中央太aIhUaU.COM平洋铁路公司负责的铁路修到内华达山脉下时,由于当地全是花岗岩,需要大规模爆破作业及爬山登高,进展异常缓慢。更要命的是,许多铁路工人看到施工环境如此凶险,纷纷逃跑。

  工程进展缓慢对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高层产生巨大压力,因为政府对于完工有着明确的期限规定。此时,公司经理查尔斯·科洛克提出一个设想,大规模招募华人劳工来补充铁路修建急需的劳动力。但查尔斯·科洛克的提议一开始遭到了公司其他高层人物的强烈反对。在许多美国人看来,当时的中国人身体羸弱,平均身高1.5米,体重约54公斤,根本不适宜高强度劳动。此前美国所有铁路修建工程都没有华人劳工参与,因此华人在这方面的经验为零。有些歧视华人的公司高层,甚至将科洛克所要雇佣的华人劳工称作“科洛克的小宠物”。

  但由于始终无法招募到足够的劳工,科洛克决定不顾反对强行招募华人劳工。在他看来,华人虽然身体瘦小,但吃苦耐劳、容易管理,而且与白人劳工相比,华人劳工所要求的工资要低1/3。也就是说,同样一笔钱,如果用来雇佣华人劳工,就可以多雇佣近一半的劳动力。

  当时在加利福尼亚州,有大量为躲避国内太平天国战乱而逃到美国的中国人。他们主要在当地金矿内充当劳工,或者在餐馆、洗衣店里充当服务员。查尔斯·科洛克通过懂英语的“包工头”招募了大批华人充当底层一线修筑工人,而白人则在现场充当监工。这些劳工本就少得可怜的工资遭到“包工头”盘剥几乎无可避免。

  即便如此,还是有大量从广东来到美国的华人劳工络绎不绝地加入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施工现场。除了太平天国战乱,中国本身的贫困也使得这些华人劳工将在美国务工视为唯一的出路。当时华人劳工每天的工资是1-3美元,一个勤劳节俭的华人劳工,每月可以省下20美元,这笔钱对美国人而言或许不值一提,但对于中国人来说算是一笔可观的财富了。

  恶劣环境和危险炸药是大敌

  最多时,中央太平洋公司雇佣了1.2万名华人劳工,正是凭借这些华人劳工的拼搏,太平洋沿岸加州铁路才能穿越内华达山脉。在这里,为了修建铁路,时而要造桥,时而要填谷,时而要挖掘隧道。其中挖掘隧道的工作无疑是最艰难、最凶险的。当时为挖掘隧道,要在指定的山体缝隙中安放黑色炸药,如果找不到合适的缝隙,只能由华人劳工在山体上钻出洞眼来安放炸药。

华人劳工 美国太平洋铁路树起华人劳工形象

  中央太平洋公司觉得工程进度太慢,于是开始冒险使用新近发明的硝酸甘油炸药来代替黑色炸药。但硝酸甘油炸药性能极其不稳定,很容易发生误炸,结果导致大量华人劳工丧命。就连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高层也被巨大的华人劳工伤亡率震惊,不得不弃用。同时,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开始在工地上推广一种方法,将华人劳工中的爆破员放入一个大吊篮中送到爆破面前,炸药点燃后迅速将吊篮提到安全地点,这才阻止了伤亡率的飙升。

  除了炸药,华人劳工还要面临恶劣的工作条件。由于工期很紧,科洛克严令华人劳工一年四季地工作。无论是热浪袭人,还是寒风刺骨,华人劳工都要在工地上忙碌。有时候碰上雪崩,一整片华人劳工居住的营地都会被白雪掩埋。为了保持铁路在冬季也能运营,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调动2000名华人劳工在可能遭遇雪崩袭击的铁路两侧用木材修建起两堵墙,防止铁路被雪崩掩埋。这些墙现在还被称作“中国人墙”。

  即便如此,华人劳工还是体现出良好的组织性,并且显得勤劳、高效。通常是一个监工(往往是爱尔兰裔)领着一个“工头”,下面是30-40个华人劳工,分成3组24小时轮班工作。中央太平洋公司一个雇员瓦尔德曾评论道:“中国人是最踏实、最勤劳的一群人。”

  “金钉”仪式结束后,华人劳工的美名已在外,南方太平洋铁路公司和北方太平洋铁路公司纷纷雇佣华人劳工,参与将铁路网在美国西部进一步延伸的工程。此后,华人劳工又在农场、制造厂、制衣厂和造纸厂寻找到工作机会。然而好景不长,后来席卷全美的排华浪潮使得这些任劳任怨的华人劳工,尽管付出巨大的代价,但在相当长时间里都aIhUaU.com未能被美国主流社会所承认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4451/590295083050.html

更多阅读

美国武装部队战斗序列 美国空军战斗序列

转自:磐石点评:摘要  译自:美国陆军协会  作者:尼尔.暴加德纳  编译:知远/剌刀这个序列反映的是战时的作战行动的指挥与控制,而不是和平时期行政管理的指挥与控制。例如,你将发现第一军在美国太平洋陆军

网易 太平洋战争美日两国损失对比 美日太平洋战争纪录片

二战以前,珍珠港被日本向太平洋扩张的”眼中钉,肉中刺”。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驻扎在珍珠港,是日本南下的最大阻碍。要取得太平洋的海空优势,必须除之而后快:战列舰加利福尼亚号、俄克拉何马号、西弗吉尼亚号、亚利桑那号 马里兰号

经典美国现代战争片 美国经典战争片

排名不分先后:核子母舰遇险记美国尼米兹号航空母舰在例行维修时,遭遇奇怪的风暴,突然与美国太平洋舰队失去联系。在遭遇日本“0”式侦察机和发现珍珠港泊满了二战前的战舰后,舰上官兵们才意识到,自己所在的航空母舰穿过时光隧道,回到了

美国华人参政的先行者邓悦宁 邓悦

                ▲邓悦宁(右二)与家人在一起  这位华裔在美从政先驱的经历再次证实:有志者,事竟成。  在美国,约占总人数百分之一强的华裔曾长期被隔离于主流社会之外。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一代又一代的华人进行了艰

声明:《华人劳工 美国太平洋铁路树起华人劳工形象》为网友长枪入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