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 西方罪文化,日本耻文化与中国忍文化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是不同的,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也是不同的,西方文化是罪文化,日本文化是耻文化,中国文化是忍文化。

西方的罪文化来源于基督文化,基督教认为因为在伊甸园中的亚当和夏娃偷食了禁果,所以人一生下来就有原罪,只有通过不停的忏悔,灵魂才能得到净化,死后才能升入天堂。此之谓“赎罪”。


  
日本文化是耻文化,日本的国粹是武士道精神,"身为武士就是寻求死的真谛!" 就是说,如果要在生和死必取其一的话,身为一名真正的武士将丝毫不会有所犹豫,勇敢地面对死亡,积极地以以求一死的态度去拼杀。对武士来说,对生命的执著 追求是最耻辱的事情,也是怯弱的表现。日本文化是一种负责的文化,一个不负责任的人,是最耻辱的,是无法苟活于世上的。所以很多的日本人,在自己没有尽到 责任时,往往在内心的压力驱使下而自杀。日本的樱花是国花,樱花是一种短暂的美,日本人通过自杀谢罪以肉体的死亡来获得精神的永生。
 

 

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 西方罪文化,日本耻文化与中国忍文化

日本文化是一种很恐怖、很残忍的、畸形的文化,也是一种很厉害的文化。
  
中国文化是一种很奇怪的文化,是一种韧性极强的文化,你既可以说是一种软弱,也可以说是一种坚强。
  
有一位老人在临死前,和他的儿子说“你看我的牙齿在吗?”他儿子说“不在了”,“看我舌头在吗?”“不在了”。这说明了什么?柔者长存,刚者易折这个朴素的真理。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中国文化像水,具有两面性,大静与大动兼而有之。
  
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有明显的差异性,中国人将谭嗣同和陈天华视为英雄,是因为像这样绝烈的人太少,中国人信奉的是“好死不如赖活着”,看中国崇拜的对象就知道,一曰韩信,一曰勾践,韩信忍胯下之辱而终以封王拜将,勾践卧薪尝胆而以三千越甲吞吴。

很多中国人,认为日本文化起源于中国,大谬!这是一种虚无自大而自卑的民族自信心,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有质的差别。大化改新学习唐朝,明治维新学习西方,都没有失去其民族文化。

这正是日本崛起之原因,民族文化决定民族性格,民族性格决定民族命运。一个民族,不与时俱进,不学习,则难以进步,但是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本真,则如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画虎不成反类犬。”
  


中国文化的优点是“忍”,缺点也是“忍”,正如梁任公所言,“不管怎么样,中国能混五千年,这就很了不起了。”四大文明古国,现在只剩下中国,说明中国文化是一种包容的文化,创新的文化,能够自我更新的文化。中华民族能混五千年,靠的就是这种忍文化。
  
这是一种自强不息的文化,这是一种厚德载物的文化,这是一种内心坚强的文化,这是一种目光远大的文化。这是一种刚健的文化,这是一种厚重的文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4751/355250624666.html

更多阅读

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从文艺思潮到艺术方法——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摘要]五四新文学全面开放的姿态为我们迎来了象征主义等西方文艺思潮,时至今日余威犹存。着眼于二者的复杂勾连,理清象征主义的概念,无疑有利于分析中国现代文学家对其偏爱的多方考虑

西方文化概论 西方文化概论 赵林当当

西方文化概论作者:刘志文目录笫二章西方文化的几个问题一、关于文化二、世界文化的几种类型三、文化研究与“文化热”四、对西方文化的基本认识五、中国当代民族文化的西方因素六、西方文化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文化笫三章西方文化的形

乌鸦喜谀——中国文化的特质 文化特质

“乌鸦喜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20世纪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标志性人物”李泽厚先生说,中国文化是一种“乐感文化”——不同于西方的“罪感文化”、不同于日本的“耻感文化”(也不同于印度的“苦感文化”)。何谓“乐感文化”

爱神丘比特与普绪克:西方又一经久不衰的艺术题材

Cupid andPsyche几乎所有古典主义画师都描摹过这两个场景:普绪刻执灯偷照验夫郎,丘比特一怒飞天弃娇妻。丘比特又名厄洛斯,司“性爱”。他老娘阿佛洛狄忒乃阳具化身,不仅粉面含春春不老,而且风骚无比,情人面首禁脔遍布仙界人界,诞下一队私

日本人的耻感文化 用群众眼睛重建法官耻感

     关于制度和德行的关系,一直有两种对立的看法。制度决定论者在强调制度对整个社会生活的主导意义的同时,进一步认为看似属于人主观世界的修养操守等问题也是由制度决定的,“好的制度能够让坏人变好,坏的制度能够让好人变坏”。

声明:《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 西方罪文化,日本耻文化与中国忍文化》为网友疼的不相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