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临渊羡鱼的下一句】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你知道临渊羡鱼的下一句是什么吗,有人说是出自《汉书·董仲舒传》中的“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也有人说是出自《淮南子·说林训》,原文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那么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临渊羡鱼的下一句】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意思是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结网。比喻只有愿望而没有措施,对事情毫无好处。或者比喻只希望得到而不将希望付诸行动。语出《淮南子·说林训》,原文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汉书·董仲舒传》,书中说:“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释义】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你站在河塘边,看着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幻想着鱼儿到手后的场景,还不如回去下工夫结出一张渔网以捕鱼,让愿望实现。表示与其空空羡慕,徒有愿望,不如动手去干来得实在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整个词语的意思:临:面对;渊:深水;羡:希望得到。意思是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结网。比喻只有愿望而没有措施,对事情毫无好处。或者比喻只希望得到却不付诸行动。




    【出处】
    《汉书·董仲舒传》,书中说:“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aIhUaU.COm)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原文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辨析】
    ①在目的与手段之间,有明确的目的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实现这一目的的必要手段,目的将是空幻而不切实际的。
    ②告诫统治者,要治理好国家,必须抓住观念、制度这个根本。
    汉朝希望国家能得到很好的治理,却没有达到这个目的,原因在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就是没有在观念上、制度上做出必要的改革和调整,于是他借“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句古训,来告诫统治者,要治理好国家,必须抓住观念、制度这个根本。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一典故,也告诫人们,在目的与手段之间。例如,我们的目的是打鱼,但只有“退”而织好网,才有可能得到鱼。这里,“退”字很重要,“退”的意思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必要把目的暂时搁置起来,先去努力解决手段的问题,就如同我们要过河,得首先解决船和桥的问题一样。在生活中,有的人看到别人先富起来了,会有羡慕之心,这当然是人之常情,但光羡慕是不行的,应该去努力掌握致富的本领,探寻致富的途径,这才是最根本和可行的,这就是“退而结网”。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临渊羡鱼的下一句】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概述】
    公元前140年,中国古代历史对应的是西汉时期汉武帝元年,即建元元年。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英明皇帝,他在上台之后,实行了许多重大改革,其中一项最引人注目的是结束了“黄老之治”,掀开了儒治的篇章。
    在汉武帝时期,中国出现了一位最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他写出了中国古代第一部最辉煌的史学名著——《史记》,《史记》中对此做了明确的记载。
    《史记·儒林列传》说:“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这里的“窦太后”,就是窦太皇太后,汉武帝的奶奶,汉文帝的皇后,汉景帝的妈妈。她曾是西汉前期“文景之治”——“黄老之治”的见证人和支持者。她在武帝初期,是一位实权在握的太皇太后,生前坚持“黄老之治”,反对任何以其他治国思想取代“黄老之治”。武帝元年,她赞同取消文学贤良对策中的“刑名(法家)”对策者的博士录取资格;二年,她镇压了企图用儒治来取代“黄老之治”的王臧、赵绾和撤掉了支持这一举动的丞相窦婴、太尉田蚡。

    她的去世在武帝六年。她一去世,汉武帝就任用了过去支持儒治的外戚田蚡为丞相,田蚡立即就结束了“黄老之治”,实现了儒治,即“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就是说,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对此事的记载是清楚的:在武帝初期,完成由“黄老之治”向儒治转变的关键人物是田蚡,时间在武帝六年。而且,田蚡在实现由“黄老之治”向儒治转变的过程是和平的,没有烧书杀人,没有搞株连打击。他主要是将“黄老”从占统治思想的宝座上“绌”退;同时,对在武帝元年遭到取消博士录取资格的“刑名(法家)”的平反呼声,再次予以“抑”制;最后,使儒家在中国历史上首次登上历史舞台,成了汉代治国的根本思想。




    汉武帝在采纳了田蚡“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的建议以后,将儒家的五经博士考试制度化了。同时,他大力宣传儒家的其他经典《论语》和《孝经》,尤其是《孝经》,还将其思想具体化为“举孝廉”。所以,他是以儒家的《七经》治国。但汉武帝并没有取消一般文学贤良考试,非儒的一般文学贤良可通过文学贤良考试当官。“黄老”和“刑名”虽遭“绌抑”,取消了这两家的博士考试资格,但这两家的人物可以通过上书言事,如果说得有道理,而本人又有能力,照样可以当官。
    对《史记》所载的汉武帝六年的“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怎样认识?当时的学者没有什么特殊说法。两千年后,公元1993年,孙景坛将其正式概括为“绌抑黄老,崇尚儒学”。
    历史在飞速发展,“刘彻茂陵多滞骨”,西汉王朝很快为王莽的“新”所取代;“新”又很快被“更始”政权所取代;“更始”又很快被刘秀的东汉所取代。东汉由刘秀到明帝、章帝、和帝以后,从西汉武帝六年算起,大约过了230多年,关于中国古代的历史,又出了一本断代专著《汉书》,其主要著作权人为班固。

    班固在《汉书》中,关于与《史记》相重的西汉史,除《董仲舒传》外,差不多都抄《史记》,或没有实质性的差别。关于田蚡的“绌抑黄老崇尚儒学”,他也几乎照单全收,如《汉书·儒林传》说:“及窦太后崩,武安君田蚡为丞相,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以百数。”只是将《史记》中的“绌”改成了“黜”。然而,《董仲舒传》却别有洞天:他横生出了个董仲舒在武帝初期的对策事,以及与此相连的《天人三策》,第三策中还有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认为这一建议曾被汉武帝所采纳。即,他认为,汉武帝时期的结束“黄老之治”和实行儒治,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从《汉书》问世到公元1030年前,即930多年,对班固的这一说法,中国古代学术界几乎无人问津。直到公元1030年左右,五代六朝时期,北宋三先生之一孙复在创建理学时才首次提到:“推明孔子,抑黜百家,……斯可谓尽心圣人之道也。暴秦之后,圣道晦而复明者,仲舒之力也。”但孙复此时的学术是私学,在社会上没有影响。
    历史又过了50多年,到公元1084,中国史学界又出了一部重要的名著《资治通鉴》,作者是司马光。司马光跟孙复一样,对班固《汉书·董仲舒传》中的“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情有独钟,曾作诗说:“吾爱董仲舒,穷经守幽独。所居虽有园,三年不游目。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尤其是在《资治通鉴·汉纪九》中,正式构造了一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由于《资治通鉴》受到了北宋皇帝的赞许,后有胡三省注,又有朱熹作的《通鉴纲目》,于是,这种说法伴随理学的兴起,开始深入人心。就是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在中国古代学术界真正成气候,是从北宋司马光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4751/931115281605.html

更多阅读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人生感悟的句子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江湖;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燃起蜡烛;与其谩骂罪责,不如伸张正义;与其后悔已然,不如防患未然;与其抱怨环境,不如改变自己;与其终日烦恼,不如顺其自然;与其责人怨人,不如反躬自省;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

名言警句之: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名言警句之: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典故出自《淮南子》:“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这句话本意是说,你站在河塘边,与其羡慕河里的鱼,还不如回家下工夫结好渔网,等到渔网结好了,就不愁得不到鱼。《汉书·

临渊履薄例句 星星科技履薄临渊

     经历2011年8月上市短暂的辉煌后,浙江星星瑞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00256,下称“星星科技”)并没有挟巨资之利实现持续增长。智能手机的蓬勃发展也没有使这个触摸屏行业上游的关键基础材料制造商和国内视窗防护屏行业唯一的A

婚后见分晓 诺基亚临渊履薄 命运半年见分晓

  “诺基亚渠道崩盘”,“诺基亚中国区大裁员”,“诺基亚销售业绩大滑坡”,这些临界高危状态的新闻标题,最近密集刺激着人们的眼球。曾经的全球手机霸主诺基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是绝地反弹,还是就此溃退,就在未来半年见分晓

不如退而结网的前一句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一“网”情深   张凯,1977年出生在江苏沛县。1994年,张凯考入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企业管理专业。一次到天津同学家去玩电脑时,张凯感受到了网络的神奇。返校后,张凯给妈妈写了一封长达16页的信,陈述拥有一台电脑对学习经济管理的重

声明:《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临渊羡鱼的下一句】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为网友情收购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