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块钱的折磨!

记得多年前回老家,坐上乡镇巴士后,前面有个小女孩一直跟妈妈说尿急。农村的公交车跟城市不同,每一站都很远,有些偏僻乡村的,公车跑一趟都要大半天时间。小女孩大概7,8岁左右,一直嚷嚷说要下车尿尿。孩子的妈妈问司机能不能停一下让孩子尿完上车,司机说下车后只能等下一趟,不会为了让她上厕所耽误全车人的时间,并且他还要赶着交班。
有人看着孩子难受,跟孩子的妈妈说你就下车让孩子上厕所吧,最多等下一趟,孩子会憋坏的。没想到孩子的妈妈不高兴了,“为了上一趟厕所浪费我4块钱,不是你的钱你当然不心疼,我们很穷的。早已经叫她别喝这么多汤,让她熬着吧!”旁人都闭上了嘴巴,不敢再多管闲事。
但是憋尿太难受了,过了一站又一站,孩子一直用下身顶着座位,弓着身子,憋到后面哇一声哭了起来,孩子的妈妈故意不理会,好像4块钱比孩子的性命更重要。旁人露出同情的目光,但是没人再敢劝说。就这样孩子一直哭一直哭,记不清多少个站了,足足过了40分钟,他们才到站,这时孩子的身子已经直不起来,车停靠那刻立即往后门冲,或许是放松了,刚下了车眼尖的人看到孩子已经尿裤子了,后面跟着的妈妈又是一阵劈头盖脸的责骂,车上的人一阵唏嘘。
4块钱也就两块面包的钱,为了4块钱让孩子受这等罪,至于吗?
有句话说的很好,“父母在童年满足了孩子哪些方面,孩子未来在哪些方面就会流动而不执著,有自由去体验更高级的需求层次。”否则物质一直未能被满足的孩子,长大后容易惟利是图、处处追逐金钱,历史上很多大贪官都是小时候穷怕了导致的后果。
但其实一个孩子的内心是否富足或贫瘠,并不完全是由于物质是否缺乏而导致,而是一个家庭对待生活的态度。幼儿说,即使一个非常富裕的家庭,但如果过分地跟孩子强调金钱的来之不易或者大人处处对金钱执着,甚至将金钱的维持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上,那么孩子的内心也是不能富足起来的。
当孩子没有被父母灌输“穷”的魔咒后,即使生活不是那么的富裕,但只要家庭保持生活的美感,孩子们也同样能愉快地成长。